第三章 3.9原始社会其他重要人物故事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641字 发布时间:2024-08-11

                                                                       第九节 伶伦制音律

在古时,人们没有什么娱乐,但是,在每天的劳动中,为了打破单调的生活,人们最初通过喊号子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后来,号子变成了一些简单的歌谣,这些歌谣又经过演变,变成了最早的音乐。

另外有一种说法,黄帝时期,一个叫伶伦的人,听到凤岭上的凤凰的鸣叫,觉得那真是天籁之音,非常美妙,于是,便经常去山上听凤凰的歌鸣叫。时间长了,他发现凤凰是两只鸟,其中雌鸟是凤,雄鸟是凰,每次鸣叫时,雌鸟凤叫三声,雄鸟凰接着叫三声,然后再一起共同鸣叫一声,总共七声。很有规律。凤凰的鸣叫很好听,但不是天天都在叫啊,有时候他们飞走了,就听不到了。而且,只有自己一人听到这种声音,要是让天下的人都听见,那可真好啊!

如何把这种美妙的声音留下来呢?那时候,没有录音机,无法记录留存。有一天,伶伦拿着一节赶牛的竹子,放在嘴边一吹,竟然发出了声音。伶伦受到启发,便去砍了一节竹子,在竹子上钻了一些孔,手指按着竹孔,用嘴一吹,竟然能模仿凤凰的鸣叫。伶伦很高兴,就把吹奏的情况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初的音律和音符。

 

 

据古代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记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君主贵族非常重视“乐”,将其纳入贵族子弟教育体系当中,《舜典》载“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可见,“乐”在人类社会早期,不是仅指音乐,而是包括诗、歌、声、律、八音在内彼此协调的综合性艺术,这里的诗、歌、声、律及八音都包含于“乐”活动当中,其表现形态与效果已初具“艺术”类型划分的意味。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