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风物
书名:忘不了的风景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5238字 发布时间:2024-08-27

夏天,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北半球四季中最热的一个季节。据说,农历把每年的5月5日或5月6日作为夏季的开始,那一天,被称为“立夏”。从那一天开始,春天结束,夏季开始。听说,这是天文学上对于夏季到来的定义。不过,对于我们这样的非专家来说,只要气温急剧上升、雷雨增多、各种夏季才有的风物逐渐出现,那就表明夏季到了。

 

说起夏天的风物,首先就会让人想起那逐渐增多的雷雨。虽然我不曾种过地,但是却听见过一条关于种地的民谚,说的是:“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我本来一直都不知道到底“不下”什么,后来,在学校学农的时候,一位农家大婶笑着告诉我:“当然是不下雨啰”,我这才恍然大悟,自惭形秽。我这个人,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来都没有操持过农活,自然是不知道。后来我才逐渐知道了,立夏之后,由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雨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民谚。所以说,在农作物处于重要生长期的初夏,如果能有一场透雨的话,对于植物的生长,那是至关重要的。

夏天的雨,是一年之中最豪爽的,总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从不拖泥带水。几道闪电掠过天际,几声闷雷响过之后,一场暴雨便降临了,不一会儿,就会出现“望湖楼下水如天”的壮景。一般来说,一场大雨降临的时候,总会有一个过渡阶段,从几滴雨开始,到瓢泼大雨,总要有一段时间吧,可是,夏天的雨往往不是这样,当你感觉到豆大的雨点降落在你的头顶时,得当机立断,马上打伞,要不然的话,准把你淋个透心凉。

东南沿海一带,在夏季,最常见的就是台风了,所以,台风,也算得上是夏季特殊的风物了。每到夏季,听着电视台气象预报里报告的,“某某台风到达了哪里”的信息,心里计算着它什么时候登陆、在哪里登陆,成了很多人家,每天晚上的必修功课。

台风,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当你算准了它将在某个地方登陆之后,它偏偏跟你捉迷藏,转个弯,到别处去了,可是,当你满心以为它不会过来的时候,它却猛冲一气,跟你撞个满怀。我至今还记得,前几年曾经有一场巨大的台风说要在上海登陆,市政府颇为重视,那天上海的学校还专门停了课,可是,谁想到,台风却只是稍稍露了个脸,就转道他途了。结果,全城戒备,准备对付台风来袭的那一天,居然雨量比前两天还要少。

总的来说,我对于台风这个夏季的风物,并不是怎么喜欢,因为,台风的来临,虽然能够带来暂时的凉爽,但是却时常会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说,我宁愿台风这个风物,在夏天来得不要那么频繁。

 

相比之下,花草树木,向来是我最喜欢的,所以,我也比较关注欣赏那些只有夏天才有的植物。

荷花,是夏天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古人尝有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用来表示对于竹子的喜爱,对于我来说:“宁可无空调,不可无荷花”。是的,很多人都喜欢在夏天整天整夜地开着空调,我却不喜欢那样,毕竟,“出汗”,也是一种夏季的特殊风物,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出汗”呢?相比吹空调风,我更喜欢呼吸那带着荷香的空气,一直都觉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纳凉消暑的最高境界,我没有那么贪心,妄图想一人独占“荷风”、“竹露”这两样人间至美之物,我只需要在暑气熏蒸的夏夜,偶尔从窗外吹来一阵清新的“荷风”,那就足够了。

我曾就读的大学中有一片荷塘,我一直感到遗憾的是,我基本上只能看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样子,却一直无法目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因为,荷花开得正艳的时候,我们已经放假了,所以,那一片醉人的滟滟湖光,只有在梦里才能与它相会了。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或许,这才是荷花所希望的吧,作为一种最孤高的夏季风物,它或许更喜欢独自一人呆在那幽深的水塘里,享受着寂寞,独自看着自己水中的倩影。既然这样,还是不要去打扰它了吧。所以,对于我来说,要真正感受那荷塘月色的惬意,还是颇为困难的啊。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像荷花这样喜欢清静的,石榴花就是一个例外,它们就好像是一个热情开朗的时尚少女,穿着石榴红裙,撩拨着你的视线,让你一旦看见了它们,就再也不想把眼睛移开了。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还有什么比一边赏荷花,一边赏石榴花更美好的呢,当小荷初长成的时候,小而娇嫩,一阵细雨之后,清风将荷叶翻转,嫩绿一片,而岸边的那株鲜红的石榴花,经过细雨的清洗,变得更加红艳,红得热烈如火。它们一个纯净如水,一个热烈如火,好像两个风格迥异的女子,却都是一样的风华绝代。

当然,夏季的植物远远不止这两样,“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的植物,都长得格外茂盛,它们好像是把这一生的绿意,都倾尽在这个季节了。在“水精帘动微风起”的时候,帘外的那一片浓绿的树影,也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地晃动。我一直觉得,一片茂密的树林,是最天然的空调机,走在树荫底下,和走在烈日底下,那感觉完全不同,至少相差了两三度的气温。

都说城市里的一片绿地,就是城市的一个绿肺,这话真是一点都不错,盛夏季节,在茂密的绿荫下,绝对可以让人觉得凉爽,可以让人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在城市里,自然是没有岩上那喷溅的泉水、瀑布,也没有浓荫蔽日的林木藤萝,但是,小小的喷泉和绿地还是有的,于是,这些地方便无一例外地成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纳凉圣地。

 

除了植物以外,还有一些小动物们,它们也喜欢在夏季出没,因而,成为了夏日里不可缺少的风物。

首先便是知了。知了,又叫蝉,夏天到了,知了便从地底下爬出来,爬到高高的枝头,一边吸着新鲜的树汁,一边大声欢唱,它们好像在夸耀着夏季,因为,在知了看来,夏天,是属于它们的季节。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它们在初夏的时候,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冒了出来,它们是一种从来都不知道低调的昆虫,一旦占领了枝头,便有了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当它们开始齐声聒噪的时候,似乎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了蝉鸣。不过,可以让它们崭露风采的时间却并不是太长,当夏季的熏风逐渐被萧瑟的秋雨所替代的时候,“一阵秋雨一阵凉”,那个时候,知了便再也欢唱不起来了,逐渐地,从人们的耳朵旁消失了,“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秋风扫落叶的时候,便把它们也全部带走了。

听小学时候的生物老师说,知了没从地底下钻出来之前,可以在土中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可是,一旦爬出了泥土,它们往往只剩下了一个夏天的生命,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能够挨过萧瑟的秋风,但那只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一直认为,知了之所以会异口同声地在树上发出对于夏季的赞美,是因为它们已经在地底下呆了太长的时间,所以,一旦能够脱离漆黑的地底,见到明媚的阳光,它们便欢欣不已,因而,也不管夏日是多么炙热难当,它们只管自己唱着夏天的颂歌。另外,知了的赞美也因为它们已经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所以,在残存的生命里,它们每天都要欢欢乐乐的,知了齐鸣,是对生命的向往和膜拜。

虽然说,知了像一个喜欢鼓噪的摇滚歌手,一旦开唱便会一直将疯狂持续到它筋疲力尽为止,可是,在夏日里,要是耳畔缺少了它的声音,还真是觉得好像少了一点什么似的。在蝉鸣中入睡,在荷香中入梦,这都是十分美好的啊。

可是,在夏天里却有另外一个不安分的小家伙,就没有那么招人喜爱了,那就是蚊子。“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还有什么比蚊子更能扰人清梦的了吗?当你在暑热的夏夜,好不容易在蝉鸣的伴奏中入睡,梦中与荷花仙子相逢,正睡得酣畅呢,突然耳畔传来了嗡嗡的声音,那该有多讨厌啊。更让人讨厌的是,它们还时不时地在你裸露在外的肌肤上,亲那么一下,留下一个红红的“唇印”,据说,蚊子中吸人血的都是雌性,而雄性是只吸食花草的汁液的,唉,吸血的蚊子,真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女子啊。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可是,却偏偏拿这带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无可奈何。无论是浓缩了古人智慧结晶的艾草、除虫菊,还是彰显现代人技术的雷达、蚊不叮,统统对这小东西无可奈何。还有那如长枪短炮般形形色色的各种电蚊拍、驱蚊器之类的,也往往防不胜防,时不时地,还是会有突破了人类严密封锁线的小蚊子,栖身到你的近前,来那么一口。唉,只可怜,人类,这万物的灵长,几乎敢吃这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可是,他们却万万想不到,“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在他们大快朵颐的同时,自己却成了蚊子嘴里的猎物、盘中的美食。

蚊子对于鲜血的酷爱,那是与生俱来的,听说,那是因为要延续后代香火而必须补充营养,所以,它们总是形影不离地追逐着血液的气味而来。即使你运用了各种手段,将它们驱赶一时,它们还是会不懈地努力,再次卷土重来。

不过,我倒是发现了一个避蚊的好方法,那就是,一到晚上,我便早早地撑起了蚊帐,躲到了蚊帐里头。蚊帐,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会妨碍荷香沁入你的鼻孔,也不会耽误蝉鸣震动你的耳膜,但是,它却能将蚊子拒之帐外。当蚊子发现了猎物之后,在蚊帐外徘徊良久,明明眼睁睁看着香喷喷的美食就在嘴边,可是它们却无从下嘴,因为,它们找不到入口处在哪里。于是,我便在蚊帐里头嘿嘿地窃笑,认为自己是用了一个妙计。不过,可千万不能欣喜过头,要是一不小心把手臂搭在了蚊帐上,嘿嘿,它一样可以咬你没商量。

所以说,夏天特有风物中,这蚊子,可算是最不讨人喜欢的一个了。

 

不过,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却是夏日里的人文风景,“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没错,夏夜里乘凉的人们,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夏天风物。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叫光新村的地方,那里是一溜几排的二层楼的房子,房子之间的间距十分狭窄,怎么个窄法呢,打个比方吧,晾衣服的竹竿可以从这排人家的屋檐下,直接搭到对面人家的屋顶上,我们就是这么晾衣服的。

虽然生活的空间比较狭小,可是,却丝毫不妨碍我们度过一个美妙的夏天。

白天的时候,没有办法,外面也是骄阳似火,所以只能呆在屋子里,可是夕阳西下之后就不一样了,随着几桶凉水在路面上一浇,暑气便渐渐地消散了,这个时候,屋子里就渐渐变得酷热难耐了。“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于是,家家户户就把桌子、椅子、板凳、躺椅等形形色色的器具往弄堂里头搬,开始了乘凉。

那时的我尚且年幼,在我看来,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弄堂里的热闹程度,不亚于集市,这里张家长、李家短地说着闲话;那边打开了收音机,单田芳那略带沙哑的嗓音便传了出来,开始给大家讲述“白眉大侠”的故事;甚至还有人在弄堂里头放上了电视机,于是,孙悟空那一句“俺老孙来也”,便吸引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

没有人会因为你蹭了他家的收音机听、电视机看而生气,只要你高兴,就是蹭饭也没有关系,整个弄堂里头其乐融融,大家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那是古人所描写的关于夏夜在屋外纳凉的场景,描写得真是美好,我们那时候倒没有这样的诗情画意,至少,城市里真的很少会看见萤火虫。不过,闲坐在弄堂里,听老人家说说故事,看看天上的星星,那样的闲适场景,还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记得那时候,这样的纳凉一直要延续到午夜以后才会渐渐散去,这时候,屋子里的温度也基本上降下来了,大家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屋里睡觉。弄堂里又重新恢复了沉静,只剩下了树上那不知疲倦的知了还在唱着夏的小夜曲,另外,还有几个喝醉了酒的人,在躺椅上已经睡着了,鼻子里发出了有节奏的呼噜声。

只可惜,如今,乘凉这个夏夜里独有的风景,渐渐消失了,因为,每家每户都装上了空调,夏夜里,再也不会因为暑热难忍而被逼到屋外乘凉了,而且,从几十层楼的楼上往下搬躺椅,这实在是个浩大的工程,因此,纳凉这个夏日胜景,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逐渐消失了。

 

当然,夏日的风物绝对不止是这些,比如说“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的经历,大家应该都会有吧。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在光新村里是有一口水井的,就在房管所的小院子里头,每到夏天的时候,房管所里就会特别热闹,很多人家都会拿些瓜果去,央求人家帮忙放在井水里头镇一下。不过,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冰箱,这些浮瓜浸李的往事,恐怕也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吧。

青蛙也是一个喜欢在夏季出没的好朋友,它们是蚊子的劲敌,穿着绿油油的衣裳,埋伏在暗处,等蚊子出现的时候,一招便可得手。小时候我还可看见“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场景,只可惜,这样的景致,现在也逐渐从城市里消失了,甚至连蛙鸣也很少听见了啊。

我一直都很怀念那些已经渐渐消失了的夏季风物,它们都是我美好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夏天,热在三伏、烈日当空,树木全都无精打采,人人变得焦渴难耐;这也是夏天,蝉鸣不息、荷香送爽,青蛙在池塘鸣叫,明月在空中高悬,你到底喜欢哪个夏天呢?

对于夏天那些让人欢喜的风物,我自然是加倍地喜欢。可是,对于那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呢,我也并不特别厌恶,杜甫说:“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可见,他并不喜欢酷热的夏天,可是,对于我来说,酷烈的阳光,那也是只有夏天才能接触到的特殊风物啊。让我们尽情地体味每一样夏日特有的风物吧,它们各自都有自己那特殊的韵味。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忘不了的风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