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许昌
书名:忘不了的风景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5108字 发布时间:2024-10-06

记得我常常看见那些小说中提起一个词,叫做“中原”,不过,我却是最近才知道,原来,“河南”就有一个别名叫“中原”。对于这个堪称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河南,我向来都是心怀崇敬的,如今,得知原来它就叫“中原”,我就更加是心生敬仰之情了。据说,在《尚书》中,将天下分为“九州”,而豫州则位于天下九州之中,所以才被称为是“中原”或“中州”,而这“豫州”,当然就是现在我们所指的河南了,如此看来的话,用“中原”这个词语来指代河南,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呢。

说实话,河南的名胜古迹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拉出来一样两样的,都能有上千年的历史。河南有很多历史名城,“洛阳牡丹甲天下”,那洛阳听说便是十五朝的古都;而以“开封有个包青天”闻名的开封,也是七朝古都呢;六朝古都商丘,它不仅曾经是商朝的首都,还是传说中三皇五帝的燧人氏和神农氏曾经定都的地方呢……似乎在河南的每一个城市,拿出来的话,都能够追溯个上千年的历史啊。

这些自然都属于是能够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地方,不过,让我印象最深,最喜爱的,却并不是这些古城,而是一个叫做“许昌”的地方。其实,我并没有去过许昌,但是,许昌却已经不只一次,出现在我的梦中了,说来也奇怪,我没有梦见过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没有梦见过开封府里的包青天,也没有梦见过天下闻名的少林寺,但是,我却梦见过许昌,那月光照耀下的莲花之城。

许昌的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的中部,乃是中原腹地,所以说,它自古便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它乃是汉、魏的国都,于是,我便可以想到,在那一部《三国演义》中,三足鼎立之一的曹操,是如何在许昌,定下了那诸多阴谋、阳谋,算尽了机关,为了实现他那夺取天下的千秋家国梦。可是,这样一个霸气十足的古城,不知从何时起,竟然用莲花作为了它的代表,于是,那积攒了千年的金戈铁马杀伐之气,便在那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亭亭莲花的绽放中,慢慢消逝。

于是,在我的那个梦中,莲花,披着一缕缕用月光绣成的白纱裙,在整个夏季,温柔地在那古老的,被血水浸染过的护城河中,沉沉浮浮。它们用自己那清幽的香气,将整个古老的城市都包围住了,于是,那历史悠久的许昌城,便在莲香中,缓缓呼吸,吐露出泛黄的史册中的那点点沧桑。

其实,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去与许昌接触,我从来都没有到过这个城市,我眼中所看,耳中所闻的,始终是我现在正在生活的那个上海啊,是的,繁华的上海,流光溢彩的上海,它与我印象中的千年古城许昌,似乎是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于是,我便明了,要了解许昌,不能用我的肉眼去看,而要用我的心,去慢慢触摸它,触摸它那古老的城墙,用我的意识,在那每一条街道上游荡,用我的掌心,去感知那一缕虚无,用我的呼吸,去领悟那一份许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或许是因为太喜欢《三国演义》了吧,所以,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冒出来的,就是那个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战鼓喧天、战旗飘扬的峥嵘岁月。想当年,东汉建安元年的时候,曹操到洛阳将汉献帝迎到了许都许县,也不管汉献帝是不是愿意,他便将许县,作为了自己建功立业,驰骋天下的出发地。

我仿佛看见,曹操站在城楼上,用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璀璨了一个时代,璀璨了这个中原大地上的古城,铁骑金甲,硝烟滚滚,成就了他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的豪杰之梦。

是谁,曾经策马扬鞭,驰骋踏过长江岸;是谁,曾经挥戈折戟,饮马在滔滔的黄河旁;是谁,曾经对酒高歌,感叹“人生几何”;是谁,曾经求贤若渴,在军帐之中,喟叹“青青子衿”。建安风骨传天下,可是,他却并不曾真的以诗酒行天下,他的帐中,有鼓瑟笙歌,更多的却是宝剑长鸣,他怀着一腔激昂的热血,仿效着周公吐哺,期待着天下归心。

乱世的枭雄,岂能安于庸庸碌碌的一生,于是,他,曹操,便在这许昌城新建的丞相府中,指点江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纵连横,与天下英雄竞技。汉魏故城西南隅的毓秀台,建于建安三年,那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而特别建造的,绿意盎然,高接云天的毓秀台,见证了一段当年的历史。而许田村西的射鹿台,则又是当年曹操、刘备等人,和汉献帝狩猎射鹿的场所,苍苍茫茫如同瑞雪初降的盐碱地,被人称为是“许田积雪”,它又见证了一段逐鹿中原的历史故事。

而到了曹丕的时候呢,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为原因,将许县改名为“许昌”,从此,“许昌”这个名字,便开始进入了史册,流传千古。

很遗憾,千年之后,这一切都被岁月的沧桑而剥蚀,不复再有往日的光华,丞相府中听不见蔡文姬那拍拍惊心的胡笳十八拍,而那“旧时王谢堂前燕”,也早就已经不知道飞到了哪个寻常百姓家。旧日繁华如东流水,纵使是曾经成就过一世霸业的曹操,在岁月的侵蚀下,也只剩下了苍凉和悲壮。

更可惜的是,史官太吝啬自己手中的那管“董狐笔”,所以,史书往往太简略了,冷冰冰地,就用那几个字、几句话就说尽了一路的英雄。想当年,在这许昌城中,曾经发生了多少流传千古的英雄事迹啊,只可惜,豪杰已逝,我们这些后人,也只能借着几本泛黄的史册,遥想一回当年的风云人物了。

据说,在许昌城内,有一幢春秋楼,想当年,关羽为了要保护甘糜二位皇嫂的周全,在不得已之下,只能投降曹操,这一段故事,在说书人的口中,被演绎成了一段“土山约三誓”的传奇,不过,在《三国志》中,却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匆匆带过了。“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历史哪里有这么简单,三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呢,在投降曹操之后,又发生了很多故事。

相传,曹操待关公不薄,赐给了关羽府邸一座,让他和两位皇嫂共同居住。忠义双全的关羽,将宅子分成两院,皇嫂住在内院,关羽只住在外院,从不踏雷池一步。那园子里,有一座小楼,乃是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地方,于是,便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楼”了。

关羽虽然曾经投靠曹操,可是,他仍然被人们认为是忠义的代表,皆因为,他之所以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保护两位嫂嫂的周全,这才是大忠。在许昌城内,他和嫂嫂别院而居,不犯秋毫,这又是大义。如此大忠大义之人,人间能得几何,更不用说,在许昌城西八里,还有一个史传曹操送关羽之所,在那里,发生过一段流传千古的忠义之事,“灞桥挑袍”。

觉察到关羽无久留之意,曹操用尽了伎俩,想要留住关羽,但是,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操欲留下关羽,但是,关羽去意已决,于是,曹操只能放其前行,并告知部下“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一直都以为,关羽和曹操之间的这段故事,是最适合在许昌这个地方演绎的了,因为,有着“莲城”美誉的许昌,那由莲花带来的清雅高洁之气,和关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情操,是多么吻合啊。

说实话,与许昌城有不解之缘的人,可绝对不只是曹操和关羽这两个人,还有其他人,也都和许昌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说起能够像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士,自然要提一下那位上古的高人许由了。据说,许由是一位活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上古贤士,他是天下诸多许氏之人共同的先祖。我并不知道,许由究竟是哪里人,不过,听说,他最后的确是在许昌以东的平原上隐居的,而且,在许昌,还留有许由的墓冢一座。

许由是尧时的布衣,他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饿了,就在山上采果子吃,口渴了,就捧起河中的清水来饮,从不到市井之中居住,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据说,他凡事总是先替别人着想,最后才会想到自己。有一次,有人看见他用手捧着水喝,很不方便的样子,便送给了他一个瓢。许由用瓢喝完水之后,便将瓢挂在了树杈上。当风吹过的时候,那瓢便发出了鸣响的声音,许由马上就想起来了,自己这样做的话,未免会影响到别人的休息啊,于是,就将那瓢摔碎了,依旧用手捧着水喝。

当舜知道了他的清名之后,便想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他,可是,他却坚决不肯接受,于是,尧又召他为九州长,谁知道,许由听见了这番话之后,认为是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污染了他的耳朵,于是,便跑到小溪旁,将耳朵洗了又洗。

自此,他便和自己家族的人,躲到了箕山之下,颖水之阳,也就是许昌的附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由哉。”这首传说由许由自创的《安乐歌》,正反映了许由那如同莲花般纯洁、崇高的思想情操。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会如此深深地爱上一个城市,爱上一个从未去过,只是在梦里,在书里,依稀见过的地方,那个孕育了无数高人雅士,英雄豪杰的地方,那个在莲花的盛放中,散发着淡淡优雅的地方。

当然,我也知道,我心中所想的许昌,并不是它真实的模样,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或许,早已经不是旧时模样。

当年英雄关羽曾经挑袍的灞桥边,不知道还能留有多少当年的风韵,那岸边的春草,一岁一枯荣,它们见证了当年那场惊天动地的离别。看惯了在风雨凄凄中,小儿女满腔愁怀的离别之后,有谁能够捧起那一捧至今清冽的河水,想一番当年曹操和关羽之间的,英雄间的离别呢?是谁在灞桥挥手,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绝尘而去;又是谁在桥头轻叹,惦念着一个永远都不会归来的英雄。

或许,就这样在想象的世界中,看一眼灞桥就好,因为,恐怕真的到了现场,我只会闭上眼睛,我不敢看,不忍看那脚下的“离离原上草”,仿佛那每一株小草上,都沉淀着历史的沧桑,荡漾着沉甸甸的英雄侠义之情。

如果真的可以去一次许昌的话,我想在一个下雨的午后前去,穿着一身素衣,用以呼应“莲城”的清纯。让雨水将积攒了千年的尘土都冲刷干净吧,这样的话,我便能够用我那双颤抖的手,去触摸许昌的风华。

在风雨中的莲城,我将邂逅谁呢?是否会有一个竹杖芒鞋、蓑衣斗笠的古人,蓦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呢?

那关羽曾经夜读《春秋》的春秋楼,是否还安好呢,我想去那里,用我的手抚摸过每一片秦砖汉瓦,看看那楼是否还依稀是当年的模样,然后,在风雨里,倾听一个千金一诺、肝胆相照的英雄好汉的故事。

或许,那春秋楼已经不是以前的春秋楼了,毕竟,土木的建筑,如何能经历千年的风雨侵袭呢?不过,即使四周都变成了一片商业街,到处都高楼耸立;即使门前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充满着现代人的热闹,我却相信,我依然能够看到,春秋楼那被翻新过的每一片琉璃瓦中,闪烁着当年的光芒。楼房可以拆换,重盖,周围的风物可以全部变化,但是,历史的沧桑,是不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逝的,正相反,它会随着沉淀和积累,变得越来越浓,我相信这一点。

即使我已经找不到当年许由曾经住过的平原,那又怎样?我相信,脚下的那些宽敞的柏油马路,或许,就是当年许由曾经走过的地方,他在几千年前的黄土小路上,一路哭、一路笑,将自己的故事,深深地播种在许昌的每一寸土地上,远远地抛洒在许昌的每一条河道中。于是,我们便能够看到,在护城河里,开出了一朵朵高洁的莲花,它们清洌洌地绽放,就好像是立在河中的神女一般,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我相信,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那些故事流传的方式,却又有着些许的不同。如果说,杭州西湖的故事,是神话传说,是飘飘摇摇、悠悠荡荡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就好像是摇荡在西湖水面上一只画舫一般,轻盈飘逸。那么,我要说,古城许昌的故事,就恰恰与之相反,都是沉甸甸的,聚集在许昌城的每一寸土地里。许由墓、华佗墓、八龙冢、王允墓、马腾墓、曹彰墓、郄虑墓、徐晃墓、夏侯渊墓、夏侯惇墓、毛玠墓……我真的很难想象,一座古城的地下,竟然埋葬着这么多人,而且,每一个都是当年响当当的人物,每一个人的故事如果拿出来说的话,都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啊。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一座座古墓里埋葬着的,绝对不仅仅只是枯骨,而是千古英雄,风流佳话,

虽然未曾去过许昌,但是,我直到如今,仍然固执地相信,许昌城是一座隐逸之城,因为,它用高洁的“莲花”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纵使它曾经见证过曹操是如何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纵使它曾经看见过关羽是怎样灞桥挑袍、驰骋天下的,我却依然相信,许昌城是高洁的,就好像当年的隐士许由一般。

许昌,是一个安静的城市,一个淡漠了虚名和荣光的城市,一个如莲花般不染纤尘的城市,在那么多城市风起云涌的今天,它却依然保持着一份当年的雅致。虽然高士已去,但是,千古箕山依然在默默叙述着他曾经洗耳摔瓢的故事,它是一座洗净铅华的质朴的城市,它是一座荡尽尘埃的淡然的城市。

我躺在自家的床上,想一番千年古城许昌的模样,我的眼睛微微闭起,我的嘴角微微上扬,我的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向往。想着那流传千古的陈年往事,思着那纵横天下的英雄豪杰,我沉沉地睡去,就仿佛是躺在了一条飘飘摇摇的小船中,在许昌城的护城河里荡来荡去。

请让我安然睡去,梦一段当年的繁华盛景,看一番许昌城的古往今来,依稀,在梦里,我看见了在我的身边,有亭亭玉立的莲花开放,明月照在了莲花上,也照亮了我的清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忘不了的风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