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沙鸭消失在水面后,陈爸爸操控全地形探险车直飞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每年春秋两季在此迁徙停歇的候鸟达十几万只,这里是东方白鹳的全球两大主要繁殖区之一,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碧水中华秋沙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边,两地相距仅有四百多公里。当全地形探险车调转方向,加速前进的时候,玉米哥已经猜到了下一个目标,问道:“陈爸爸,我们是去找东方白鹳吗?”
陈爸爸点点头,稳稳地握住全地形探险车的方向盘。
番茄妹好奇地问道:“陈爸爸,为什么叫东方白鹳呢?那是不是还有西方白鹳,南方白鹳和北方白鹳呢?”
番茄妹的话把玉米哥引得哈哈大笑。
陈爸爸一边驾驶探险车一边回答道:“番茄妹说得没有错,确实有西方白鹳,也称为欧洲白鹳。这两种大鸟体型相当,身体主要颜色近似。东方白鹳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西方白鹳分布在欧洲至中亚地区。历史上,东方白鹳曾被认为是白鹳的东方亚种。实际上,它与西方白鹳是两种独立种。”
玉米哥惊叹道:“还真的有西方白鹳啊!”
番茄妹追问道:“那南方白鹳、北方白鹳呢?”
陈爸爸微笑道:“还真没有南方白鹳和北方白鹳,只有东方白鹳和西方白鹳。”
玉米哥插话道:“那西方白鹳和东方白鹳有什么区别吗?陈爸爸。”
陈爸爸回答道:“区别不大,两种鸟都是大型涉禽,东方白鹳的体型略大一点。”
玉米哥好奇地道:“陈爸爸,什么是涉禽?”他第一次听到“涉禽”这个名词。
番茄妹也好奇地说:“是啊,陈爸爸,什么是涉禽?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陈爸爸解释道:“鸟类一共有六大生态类群,分别是鸣禽、陆禽、攀禽、游禽、涉禽、猛禽。所谓涉禽,就是指那些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
玉米哥和番茄妹异口同声地“哦”了一声,又增加了一些有关鸟类的基础知识。
陈爸爸继续道:“涉禽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长——嘴长、颈长、脚长。这样有利于它们涉水行走,从水底、污泥或地面获得食物,但不适合游泳。它们天生大长腿,当休息时常常一只脚站立,就像金鸡独立一样。”
说话之间,全地形探险车发出清脆的声音:“已抵达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方发现东方白鹳,是否继续前进?”
陈爸爸操控探险车减缓速度,在离东方白鹳较远的地方悬停了下来。他解释道:“虽然东方白鹳的行动缓慢从容,但它们性情机警胆怯,一有风吹草动就展翅飞走,我们不能靠得太近。”
陈爸爸一边说一边将监控镜头锁定一只正在浅水里觅食的东方白鹳。玉米哥和番茄妹迫不及待地解开安全带,凑到屏幕前观看。只见一只通体白色泛着淡淡蓝色光泽的大鸟正专注地观察着水里的动静,格外显眼。
玉米哥惊叹道:“东方白鹳体型真是大啊,感觉体长都超过一米了。”
番茄妹也跟着惊叹道:“好大的一只大鸟啊!”
陈爸爸继续说道:“东方白鹳不仅是公认的长得美丽,而且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它们会用泥巴和树枝造巢,甚至会用细树枝拼接成非常精美的巢,以此来吸引异性。”
玉米哥感叹道:“又高、又美、又白、又聪明,东方白鹳也太完美了。”
陈爸爸点点头,微笑道:“由于身材高挑、体态优美,东方白鹳被称为鸟中君子。”
番茄妹开心地说:“鸟中君子,这个名字真好听。我也要像鸟中君子一样,长得又高、又美、又白、又聪明。”
正当番茄妹为鸟中君子自我陶醉的时候,玉米哥突然指着屏幕,兴奋地说:“你们快看,东方白鹳抓到一条大鱼了,抓到一条大鱼了。”
屏幕里,东方白鹳又直又厚的大长嘴正紧紧地叼住一条鱼儿的头部。鱼儿不停地摆动身体,试图睁开它的大长嘴,但显然没有成功。只见东方白鹳仰起头,张开大长嘴,一咕噜就把鱼儿吞进了脖子里。
吃下鱼儿的东方白鹳缓缓地打开双翅,随着几声优美的鸣叫声,离开水面朝远处飞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屏幕里。
科学小课堂:东方白鹳的文化历史?
在我国,东方白鹳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中国人认识并记载,在我国发现的 5000年前的陶器上就画有其形象——《鹳鱼石斧图》。
《鹳鱼石斧图》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图中画了一只叼着鱼的东方白鹳和一把石斧。考古学家认为图画内容可能是中国古代对劳动器械的崇拜,图中的东方白鹳口中叼着鱼来供奉旁边的石斧。也有学者认为,图画可能说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驯化了东方白鹳来捕鱼,东方白鹳和石斧一样都是人类的劳动工具。
东方白鹳不仅被画在陶器上,古籍中也有大量有关它的记载,还出现在历代的一些诗词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朝诗人王之涣 的《登鹳雀楼》和宋朝诗人王会的《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