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王四友
文王四友,是指文王姬昌最好的四个亲信大臣,他们分别是: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文王被纣王囚禁后,四友各想办法,搜寻纣王喜欢的宝贝,献给纣王后,文王被释放。《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1. 南宫括:
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文王被纣王囚禁后,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前往探望。受文王暗示,他们搜集美女、骏马和奇珍异宝入贡商纣王,使文王获释。其中,南宫适到西方义渠国找到了奇珍异宝骇鸡犀(传说中的海兽,其角可去尘,又名却尘犀)。
文王死后,南宫适继续辅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业。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宫适受命将商王搜刮屯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台聚积的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且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帝王世纪》记载:“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史佚迁九鼎于洛邑,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飨祀于军。”
2012年以来,随着对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的曾侯墓葬群的考古研究,发现曾国(即史书中的姬姓随国)是南宫适的封国。
2. 散宜生
西周开国功臣,“文王四友”之一,当文王被商纣王拘与羑里时,与姜太公,太颠等共同
营救文王。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辅佐武王灭商。封地在今陕西凤翔西南大散关附近,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散宜姓氏由来:
早在唐尧时,散宜氏就已名扬史册,史载唐尧为取得散宜氏的支持,娶散宜氏之女为妻,
可见散宜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商朝末期,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因得到散宜氏家族的支持,最终灭亡商殷王朝。周以前,散宜是氏号,随着姓氏演变,散宜氏简化为散姓,因此散姓皆尊散宜生为始祖。
3. 闳夭
闳夭(hóng yāo) ,西周开国功臣,西伯昌的“四友”之一。与散宜生、太颠等共同辅佐西伯昌(姬昌)。《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武王灭商后,命其修整扩大比干之墓,以安抚殷人。
4. 太颠
太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大臣。在武王伐纣时,他与散宜生、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
据《史记·周本纪》载:“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he)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yu)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又载:“周公旦把大钺(yue),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