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公摄政
周武王死后,因为成王年幼,于是,周公旦代理朝政,在前面已经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二. 三监之乱
周公摄政期间,管叔、蔡叔等鼓动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周公率兵平定叛乱,称为三监
之乱。
三. 营建洛邑
为了安置和监视殷商遗民,周公旦在洛邑建立新的都城,成为东都或者成周。
四. 厉王止谤
周厉王在位时,为了杜绝人们对朝廷的议论,他派人监视人民的一言一行,害得人们在路上相见都不敢打招呼,否则就会被定罪。这种残暴统治并没有杜绝人们对周王朝的不满,反而激起了人们更大的不满,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
五. 国人暴动
周厉王在位时,朝廷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为了改变现状,周厉王实行“专利”政策,规定山林湖泽禁止国人进入,甚至禁止国人议事,违者杀戮。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攻入王宫。周厉王下令派兵平乱,却无兵可派。于是逃离镐京,于公元前828年病死于彘。国人暴动后,宗周无主,于是召公和周公代行王政,改年号为“共和”。
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六.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了让宠妃褒姒高兴,竟然拿点燃烽火的方法愚弄诸侯,最后因改立褒姒儿子
为太子,引起原太子外祖父申侯的不满,申侯带领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再点燃烽火时,诸侯们以为又是他在愚弄大家,未能出兵勤王,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七. 迁都洛邑
周成王继位后,周公旦便营建东都洛邑,后来,在成王亲政后,便将都城从镐京(丰
镐/宗周)迁都洛邑(成周)。成王迁宅之说,在文献、考古均也得到证实。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 ,对成王迁宅洛邑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古人称洛阳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周王朝在这里建立新都,有利于对民众的统治。
八. 分封诸侯
周朝成立后,先后分封了很多诸侯,包括齐、鲁、燕、晋、宋、卫等。其中,齐国的
始祖是姜太公;鲁国始祖是周公姬旦;燕国始祖是召公姬奭(shi);晋国始祖是唐叔虞(周成王桐叶封弟故事);宋国始祖是商纣王兄弟微子启,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为了不让商王祭祀断绝,就封微子启在商丘,建立宋国,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卫国始祖则是周公旦的弟弟康叔,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便封康叔于卫地,建立了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