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2.1东周其他重要人物故事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3388字 发布时间:2024-09-08

                                                   一. 著名诸侯

(一)春秋时期

1. 郑庄公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称“郑庄公”。

郑庄公是郑武公(掘突)的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他出生后被立为郑国的继承人。但是,因为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叫寤生),差点让他老妈武姜挂掉,所以,武姜从小就不喜欢他。而他的弟弟叔段则很得老妈武姜的欢心,不断做他老爹郑武公的思想工作,要把他的太子之位换给其弟。不过,郑武公还算清醒,没有答应他老妈的要求。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成了郑国的老大。但是,他老妈提出,要让郑庄公将鄢(京城,今天河南荥(xing)阳)那个好地方分封给他弟弟叔段。郑庄公不好拒绝,便答应了。但叔段却有野心,他老妈武姜又不断给其壮胆。据历史记载,叔段被封在京,走马上任,来与母亲武姜辞别。武姜屏退左右,悄悄对叔段说,你哥对你太刻薄,把京分封给你,都是我求来,你到京城后,赶紧招兵买马,到时候我作你的内应,把你哥赶下去,必定要你来当郑国老大,我才心安。

有老妈武姜的支持,于是,叔段到京城后,就开始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夺取王位。

郑庄公知道自己虽然继承了王位,但老妈并不乐意,对他老妈武姜和叔段准备攻郑篡权的阴谋,他心里清清楚楚。

他考虑了一段时间,觉得叔段虽然想谋反,但阴谋并未暴露,如果自己先下手,必定会遭到人们的谴责,说他不顾兄弟手足之情。于是,他决定将计就计,放任叔段乱来,拟等其造反时再反制。

当叔段派兵占领了京城附近的两个小城后,大臣们忍无可忍,劝他早点兴兵讨伐。但郑庄公认为时机未到,对大臣们说:“段乃国母爱子,吾之爱弟,吾宁可失地,岂可伤兄弟之情,拂国母之意乎?“

大将公子吕直言劝谏:“国不堪二君,民不爱二主,叔段势力越来越大,恐异日容不得主公。“

郑庄公听了,假装很生气,把公子吕撵出门外。

但是,郑庄公心里早有主意,他已经做好周密安排。他见叔段已经准备起兵了,于是和公子吕商议,假装自己要去周王室当差,引诱叔段和母亲武姜提早行动,与此同时,他悄悄派兵在要道埋伏,截获了母亲武姜送给叔段的书信,他拆看后,又派亲信送给叔段,叔段派人回信给武姜,又被他截获,作为证据。

然后,郑庄公派兵在京城附近埋伏,自己假装率兵出差。叔段和姜氏果然上当,率兵进攻郑国都城。可他们才出城不久,自己的根据地鄢(京城)就被公子吕率兵攻占了,然后又中了郑庄公的埋伏。叔段全军覆没,逃亡到共国。这就是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郑庄公在位期间,不但平定了段叔的叛乱,而且,还与其他诸侯国和周王室发生多次争斗。

段叔之乱后, 公孙滑逃到卫国。卫桓公为他打抱不平,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联合周天子及虢国等诸侯,共同伐卫,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几次。

郑庄公二十五年(前719年)三月十六日,卫国公子州吁杀害了兄长卫桓公而自立为君。为报上代君主结下的仇,以及使君民关系和协,卫国国君州吁联合宋国国君宋殇公、陈国国君陈桓公和蔡国国君,共同出兵攻打郑国,围住了郑国都城的东门,围了五天才撤兵。秋季,几国军队再次攻打郑国,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郑国的谷子后才收兵。

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同时,因为害怕郑国实力坐大,周天子与郑庄公之间也产生了很多矛盾,先后发生“周郑交质”和“周郑交恶”事件。

公元前707),周桓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领兵与之战于繻葛,该战开启了诸侯打天子的先河,周天子在战争中受伤而归。郑庄公成功自保的同时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史称“繻葛之战”。

在位期间,郑庄公重农兴商,在优越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为商人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同时,郑庄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借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那些对郑国发展构成威胁或障碍的国家,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使郑国成为当时诸侯中的强国,号称“小霸”。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庄”,故史称“郑庄公”。

轶事典故:

掘地见母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在平定了叔段之乱后,郑庄公便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过了一年多,郑庄公就后悔了,很想念母亲。

城颍的地方官颍考叔听说了这件事后,向郑庄公献礼,郑庄公便设宴款待他,宴席上颍考叔将肉留下。郑庄公问他,他说:“臣的母亲尝遍了臣提供的饭食,但没有尝过国君的肉羹,请国君允许我留下给她。”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留食物给她,可是我却没有!”颍考叔问:“请问国君为什么这么说呢?”郑庄公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并还说:“我很想念母亲,但又不愿违背誓言,该怎么办?”颍考叔说:“您担心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见,还会有谁说不对吗?”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郑庄公进入隧道赋歌道:“隧道之中,其乐融融。”武姜从隧道出来,唱道:“隧道之外,其乐无穷。”自此,母子和好如初。

 郑庄公掘井.jpg

二将争旗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三十二年(前712年)五月二十四日,为攻打许国,郑庄公在太庙分发兵器。公孙阏与颍考叔争抢一辆兵车,颍考叔拿起车辕夹在胳膊下便跑,公孙阏拔了支戟追了上去,追到大路上,没能赶上,公孙阏很生气。七月初一,鲁隐公、齐僖公、郑庄公联合攻打许国,一直攻到许城附近。颍考叔拿过郑庄公的大旗蝥弧抢先登城时,公孙阏从城下用箭射颍考叔,颍考叔摔下来死了。瑕叔盈又拿起蝥弧旗登上城,向四面挥动,大叫说:“君王登上城了!”郑国的军队于是全都登上了城。战后,郑庄公令每卒奉献一头公猪,每行奉献一只狗或一只鸡,用以祭神诅咒射死颍考叔的人。对此,君子说:“郑庄公丧失了政治、刑法的原则了。政治用以治理人民,刑法用来匡正邪恶,既然没有合符道德的政治,又没有足以令人震慑的刑法,所以才发生邪恶的事。发生了邪恶的事而去诅咒它,又有什么好处呢!”

假托王命

卫国公子州吁篡夺了兄长的王位,国内民心不服,他便想通过攻打邻国郑国立威。于是,州吁邀约宋国,鲁国,陈国和蔡国一起,率兵来到郑国都城东门,将郑国都城包围起来。

郑国人都很心慌,郑庄公却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对大臣们分析形势,认为卫国邀请的四个帮手中,除了宋国因为其公子冯逃亡到郑国避难,宋殇公担心郑国帮助其回国夺位,是真心想和卫国一起攻打郑国外,其他三国并不想真正与郑国打仗。如果把宋国公子冯送到长葛那地方,宋国军队肯定就会跟着到长葛去,把宋军调开后,就只有卫国是真正想和郑国打仗,就好办了。因为州吁只是想打一个胜仗,挣一个面子,只要派五百人出城,和卫军打一仗,然后诈败回城,卫军胜利,州吁有了面子,肯定就会撤军。

于是,按照郑庄公的安排,结果是不出所料。卫军得胜后,将郑国东门外的禾稻收割后就撤军了。

但是,郑庄公肯定不会咽下这口恶气,认为宋国是主谋,必须进行报复。但宋国是大国,又有其他四国帮忙,必须先离间他们的关系,让宋国孤立无援,才能攻打。

然后,郑庄公派人离间了宋国和陈国的关系,把陈国拉到了郑国一边。但是,宋国还有鲁国和蔡国这两个帮手,如何让这两国听从自己的支使呢?

郑庄公想了一个办法,他带着大夫祭足去朝见周桓王,以便给人们造成周桓王信任郑国的印象。但周桓王并不喜欢郑庄公,特别是因为郑庄公两年前还借口郑国闹灾荒,侵夺了周王室温地的麦子和成周的禾稻,周桓王想起就生气。

看到郑庄公来,周桓王板着脸说:“你们郑国今年收成怎么样?”

郑庄公说:“还好还好,今年没有受灾。”

周桓王冷笑挖苦道:“呵呵,万幸万幸,你们丰收了,温地之麦,成周之禾,我就可以留下自己吃了。”

周桓王生气,也不设宴招待郑庄公,只是派人给郑庄公送来十车黍米,说是让郑庄公备荒用。

郑庄公受到冷遇,很后悔不应该来,也不想要那些黍米。但是祭足劝告说,如果这样,人们就会知道,郑庄公与周天子有隔阂,对郑国不利。不如利用那十车黍米做点文章。

于是,在祭足的安排下,郑庄公命人将十车黍米用锦缎覆盖,乔装成十车财宝。宣称是周桓王赏赐给郑庄公的。并在车上放上彤弓弧矢,诡称受周桓王之命,率兵前去征讨宋国。

消息很快传到宋国,宋殇公感到不妙,想和郑国讲和,但郑庄公不答应,给齐国和鲁国下命令,让他们助郑伐宋。在郑庄公的带领下,旗子上写着“奉天讨罪”四个大字,攻入宋国,并攻占了宋国两座城池。

宋国后来虽然打听到郑国是假托王命,但为时已晚。郑国把攻占的两个城池送给齐国和鲁国后撤兵,达到了报仇雪恨的目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