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2.10东周其他重要人物故事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11672字 发布时间:2024-09-08

                                                         一.著名诸侯

(二)战国时期

1.韩昭侯

韩昭侯韩武(?-前333年),姬姓,韩氏,名韩武,别称韩釐侯、韩昭釐王。韩懿

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战国七雄之一。

韩昭侯继承了他老爸的王位后,深知在齐秦和楚国等强国之间生存不易,韩国的一些过

时体制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便任用当时的牛人申不害进行变法,内修政务,外御强敌,国势安定。

申不害是当时法家代表,主张以“术”治国,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变法改革使韩国政治清明,国力强大,诸侯不敢侵韩。在变法期间,申不害积极加强军工器械制造技术,有“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因为有申不害辅佐,韩昭侯时期是韩国最强盛的时期。

关于韩昭侯与申不害,有个故事:

韩国本来是一个二流国家,申不害也本来只是一个小官,但毛遂自荐,向韩昭侯推荐自己,说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治国方略。韩昭侯继位后,不想再被那些一流大国国君吆来喝去的,想把国家实力提升到一流大国的水平,也去吆喝一下其他小国,但苦于缺少管仲那样的人才,申不害自荐,韩昭侯与其交流,发现其口才不错,果然是一个人才,便任命他为丞相。

申不害也不推辞,接受了相位,便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发现韩国很多官员都是靠关系上来的,便提出了“因任授官,循名责实”的用人原则,不任人唯亲,而是根据人的才能授予官职。还进行了其他一系列改革,经过15年的改革奋斗,终于让韩国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业。

申不害升官发财了,他的亲戚们也来找他帮忙,其中,有个他的堂兄上门找他,想弄顶乌纱帽戴在头上,申不害觉得自己有大功于韩国,给自己的亲戚谋个官职应该问题不大,于是就想韩昭侯提出了申请,没想到韩昭侯一口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

韩昭侯看出申不害心中不满,便找他谈心,说:“我在你这里学到了治国的法则,现在,我是接受你的请托,而去破坏你所定的法则吗?还是遵守你所定的法则,而去拒绝你的请托呢?你曾教我,严格的执行赏罚,用人一定要依照顺序。而你却私相授受。你说,你要我听你哪一种话?”

申不害汗流浃背,忙跪地请罪说:“你才是我所盼望的真正君主。”,,

  韩昭侯在位28年(公元前362年--前333年)。关于他还有一些故事:

堂陼公劝谏:

虽然韩昭釐侯是懂得利用人才的君主,可是很少注意自己所说的内容,导致在无意间把一些重大的机密泄露出去,使跟大臣们所决定的计划不能实施。但是,大臣们又不敢告诉他,那是揭他的短。

因此朝野的大臣都很伤脑筋,都不敢直接告诉韩昭侯。直到某一天,一位自称名叫堂陼公的人,找到韩昭侯,说:“如果这里有一个以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却它的中间是空的,且没有底子,它是否能盛水?”

是韩昭侯回答:“那是不能的。”

堂豁公又问:“如果有一个瓦罐,虽然很不值钱,但它不会漏接,请问它是否能盛酒?”

韩昭侯回答:“能。”

这时,堂陼公趁机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因为它不会漏接,却能用来装酒;一个以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其他了。作为一个地位至尊的君主,如果经常泄露臣子商讨有关国家机密的话,那么他有如一个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也会在某天被泄露出去,那他的计划根本是化为泡沫,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同时韩昭侯才真正地了解,他连续地点头说:“你说的对!你说的对!”

从堂陼公来劝谏以后,在韩昭侯要采取重要措施时,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会小心对待,甚至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所说的梦话,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防止误了国家大事。

公元前338年,韩国发生大旱,形势比较危急。楚国大夫屈宜臼说:“韩昭侯不会走出这座门。为什么呢?因为不合时。我所说的时,不是时日的时,人本来有有利的时候也有不利的时候。韩昭侯曾经处在有利的时候,不修筑高大的城门。去年秦军攻占宜阳,今年又有大旱灾,韩昭侯不在这时候体恤百姓的困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叫做‘时运衰耗而行为奢侈’。”

越权与失职

有一次,韩昭侯因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来一件衣服,盖在韩昭侯身上。几个时辰过去了,韩昭侯终于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服?”侍从回答说:“是典冠。”,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我盖的衣服吗?”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朝廷不是乱了套吗?因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

韩昭侯在位26年(公元前337年一前333年),去世,他果然没有从这座城门走出。在位期间,韩国达到了强大的顶峰。


2.魏文侯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是魏桓子之孙,魏武侯

之父,公元前445年继承祖父的家业。

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襄子派人说服韩康子、魏桓子,放晋水倒灌智寨,灭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

魏氏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魏氏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因此,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魏文侯继位后,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励精图治,用乐羊和名将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战国七雄中首相推行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联合韩赵,攻略天下,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盛的国家、中原的霸主。魏国大将吴起曾经攻占秦国西河之地,把秦国打得吐血。

魏文侯还很重视文化教育,在位时期,他聘请孔子的学生子夏到魏国来讲学,子夏当时已经是百岁老人了,很少亲自授课,而且,因为老年丧子,哭瞎了双眼。但是,因魏文侯拜其为师,成为帝王之师,所以,他还是不辞辛劳,来到魏国,坐镇指导,而实际讲学由他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几人负责。

由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而且亲自坐镇西河,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很多谋求进身的士人纷纷来到西河学习,学成之后,就在魏国就业,给魏国培养了很多人才。

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让其他秦国、赵国和韩国等诸侯十分羡慕。

公羊高与谷梁赤都教授《春秋》,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为后来春秋公羊传的蓝本,谷梁赤口授的春秋成为后来春秋谷梁传的蓝本。

    魏文侯对文化作出了贡献,他还有一些故事。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一次, 魏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魏文侯说:“为

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那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没了,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魏文侯在位49年。是春秋末期晋国魏氏宗主,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国之君,魏国百年霸业的建立者。死后,其子继位,是魏武侯。


3.秦孝公

秦孝公(前382年—前338年),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继位后,发现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

他很羡慕老祖宗秦穆公时期的秦国的强大,于是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恰好,卫国人鞅听到秦孝公求贤若渴,便来到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见,卫(商)鞅几次与秦孝公相见,用富国强兵之策打动了秦孝公。

于是,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与楚国建立姻亲关系,成为亲戚,与韩国订立和平协议,联合齐国、赵国攻打魏国,土地得到大大的扩张,还把都城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

秦孝公的主要成就,是变革图强和击败魏国。经过这些改革,秦国的国力很快强大起来,让东方诸国不敢轻视,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几位比较重要的君主之一,与秦穆公,秦昭襄王和秦王政等奠定了秦国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虽然被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车裂,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4.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19岁即位。

秦惠文王在当太子时,商鞅改革,得罪了他,因此,对商鞅不满。继位之后,发现商鞅权力很大,于是,便借口商鞅变法让很多人不满等为由,将其车裂而死。

不过,虽然杀了商鞅,但秦惠文王可不是昏君,而是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因此,并没有改变商鞅的法令,保留商鞅之法,一切照旧。

秦惠文王和他老爹秦孝公一样,也很重视人才,虽然杀死了商鞅,他却重用兄弟公子疾(樗里疾,樗里子)、司马错、魏国人张仪、公孙衍和魏章等,可谓牛人云集。因此,秦国迅速壮大。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称“公”的称号,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按照规定,诸侯只能称公或者称侯等,不能称王,只有天子-当时的周天子才能称王)。

在位期间,秦惠文王重用张仪,用连横之术,破了苏秦的合纵之术,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而且,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攻秦之兵。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5. 齐威王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姓齐桓公(与春秋

五霸之首的姜姓齐桓公非同一人,参见田氏代齐)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齐国国君本是姜姓吕氏,是吕尚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吕氏,自立为齐君,齐威王

即位时已三世。

齐威王原为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

“徐州相王”。

在位期间,齐威王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奋发图强。针对齐国当时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的弊端,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恢复强大。

后来,与魏国发生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场规模很大的战争,大败魏军,魏国军事强人庞涓死于孙膑之手。齐国开始称雄于诸侯。

齐威王很喜欢有学识的人,在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专门拨款修建了一所学校,称为稷下学宫,并到处派发广告宣传,招揽天下贤能之士到学校议政讲学,很多诸侯国的人才都跑到齐国来学习或者来当老师,齐国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的学术文化中心,比当初魏国的西河教育基地更加有名。

齐威王不但自己有本事,还从谏如流,在丞相邹忌劝谏下,齐威王悬赏纳谏,下令能当面指出国君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国君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国君过失,给下赏。刚开始时,群臣前去进谏,朝廷门口、院子里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数日之后,进谏者一天天减少。一年之后,由于齐国政治得到彻底改善,人们想提意见却无意见可提了。

关于齐威王,有几个典故流传至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威王的丞相邹忌是个美男子,但是,当时齐国的徐公也是个大帅哥,有一天,邹忌问妻子和小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帅啊?他的妻妾都异口同声说他比徐公帅,邹忌摇摇头,又去问自己的门客,门客们也说他比徐公帅。

邹忌照了照铜镜,陷入了沉思:明明徐公比我帅,可他们为何都说我比徐公帅呢?

邹忌想了两天,突然有所悟,于是赶紧上朝,向齐威王上奏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表示敬意。就这样,齐国因内政修明,威服了别的国家

驺忌弹琴谏齐王:

驺忌因为弹琴弹得好,上门去谒见齐威王,齐威王喜欢他,就让他住在王宫旁边。过了一会,齐威王坐在那里弹琴,驺忌推开门进来说:“大王琴弹得真好啊!”

齐威王一听,很不高兴,放下琴,按着剑说:“先生刚被留下,没有深察情况,怎么知道我琴弹得好呢?”

驺忌说:“那大弦浑厚而且像春天般和暖,象征着君王;那小弦明晰而且清亮,象征着国相;手指控弦很紧,而又很舒缓地放开,象征着政令;和谐的声音,高低相辅相成,回旋曲折而不互相干扰,象征着四时:我因此知道您的琴弹得好。”

齐威王点点头,说:“你很精通音律啊。”

驺忌说:“何止音律,大凡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道理都寓含在音律之中。”

齐威王又勃然不悦,说:“要是谈到五音调配成律的道理,确实没有人赶得上先生。至于治理国家、安定人民,又跟丝竹管弦有什么关系呢?”

驺忌说:“那大弦浑厚而似春天般温暖,是国君;那小弦明晰而清亮,是相国;控弦紧而又舒缓地放开,是政令;和谐而鸣,高低相成,回旋曲折而不干扰,是四时。声音往复而不紊乱,是政治清明;上下前后连接沟通,是延续国祚不致灭亡:所以说琴声调和则国家治理。治理国家,安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更加明白的。”

齐威王说:“讲得好啊。”

从此重视邹忌。

齐威王比宝:

齐威王二十四年,齐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有宝物吗?”

威王说:“没有。”

魏王说:“像我们魏国这样小的国家,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十颗夜明珠,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

威王说:“哈哈,我的宝物与大王的宝物不同啊。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

魏惠王听了,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齐威王烹阿大夫:

齐威王继位后,开始不理国政,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把政事都交付给卿相大夫。他以为,那些自称很有能力的卿大夫们一定会把齐国治理得繁荣富强。没想到,各诸侯都来攻打齐国,齐国民不聊生。

齐威王觉得有问题,便召来即墨(今山东平度)大夫,对他说:“自从您作即墨大夫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您的坏话。但是我派人去巡视即墨,田地都已开垦,百姓衣食丰足,官府中没有堆积滞留的公务,东方因而得以安定。这是因为您不会讨好我身边的人以博求名誉的缘故啊。”然后,封给他一万户的食邑,即墨大夫高高兴兴的走了。

齐威王又召来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您治理阿城以来,赞誉您的话每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去视察阿城,田野都荒芜了,百姓生活贫苦。往日赵国进攻甄城,您不去救援。卫国攻取薛城,您不闻不问。这是因为您用金钱贿赂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在我这里都为你说话的缘故啊!”说完后,齐威王下令,烹杀阿城大夫,并将身边曾经赞誉过阿城大夫的人都一并烹杀。

然后,齐威王发兵向西攻打赵国、卫国,在浊泽打败魏军并包围魏惠王。魏惠王请求献上观城以求和解,赵国也归还齐国长城。齐国百姓大为震惊,从此以后,大家都不敢文过饰非,尽力表现出忠诚。齐国得到大治,诸侯闻讯,二十多年没有人敢出兵侵犯齐国。

齐威王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6.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年 - 前319年),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䓨(ying),魏国安邑(今

山西省夏县)人。魏武侯之子,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前369 - 前319年)。

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夺王位成功,成为魏国国君。

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

河南开封东南,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

魏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军事强人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的事情,魏惠王却被蒙在鼓里,让孙膑逃脱后入齐,让齐国军事实力迅速强大,成为魏国大患。后来在桂林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魏军两次大败于齐军,庞涓也被孙膑杀死。

商鞅最先投靠魏国,魏惠王不用,公叔痤去世前,劝惠王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不听,最终让商鞅逃到秦国,在秦国变革,让秦国强大,最终灭掉魏国。这是魏惠王很大的失误。

经过魏文侯的改革,魏国长期是中原霸主,但到魏惠王继位时,魏国的国力已经衰弱,经过魏惠王的治理,魏国又成为了中原各诸侯的老大。不过,同时期,齐国在齐威王的统治下,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这次事件,标志着魏国霸主地位丧失,齐国成为当时霸主。

关于魏惠王的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去见魏惠王,魏惠王便很虚心的对孟子说:“寡人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当河东发生灾荒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典故的由来。

魏惠王问怎样才能治好国家。孟子说;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认真地办好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老人就不再用为自己生活奔劳。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拥藏。

魏惠王又谈到自己继位以来,被秦国和齐国多次打败,这是奇耻大辱,要怎样才能报仇雪耻呢?

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口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共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总之,孟子劝魏惠王“施仁政,行王道”。

惠王认错:

有人向魏惠王推荐淳于髡(kun),说此人学识渊博,记忆超人。惠王想见识见识。淳于髡被领去见魏惠王,他却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惠王感到很奇怪,就问推荐的那个人“:你说淳于(复姓)先生才艺出众,超过管仲和晏婴,可为什么见到我连一句话也不说,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谈话吗?”

那个人把惠王的意见转达给淳于髡,淳于髡说“:这里有原因。我已经来过两次,第一次来拜见时,惠王想着别人献给他的马;第二次来时,惠王想着进献给他的歌唱家,无心与我谈话,既然惠王的志趣不在我这里,我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魏惠王听了淳于髡的话,抱歉地说:“确实如此,是我的不对,淳于先生不愧为圣人。他前次来,正好有人献马,第二次来,又有人献了名歌唱家。当时我虽然让左右的人退下,表示对他的尊敬,但精神还是集中在马和歌唱艺人身上,真是对不起!”

魏惠王表示了歉意,淳于髡认为惠王态度很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当时就和惠王谈得很投机,谈古论今,一连谈了几天。魏惠王觉得他真是个人才,于是给予重用。

魏惠王在位50年,是有史以来,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他在开封所修筑的大梁城,奠定了开封城的基础;他所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使开封城四周水道畅达,景象万千。因此,他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7. 楚悼王

    楚悼王,芈姓,熊氏,名疑,楚声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402年——前381年在位)。

楚声王六年(前402年),楚声王被“盗”所杀,楚悼王与其兄王子定争夺王位,楚悼王胜出,第二年王子定逃到魏国,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

楚悼王在位期间,和魏赵韩三个老晋国诸侯关系很差,导致三晋联军经常攻打楚国,楚国招架不住,曾经派人带着很多贵重礼物向秦国求救。

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楚悼王的身边却没有一个得力助手帮他分忧,就在他为人才缺乏犯愁时,战国时期著名牛人吴起来到了楚国,这对楚悼王来说,无疑是天掉馅饼。因此,悼王用隆重的礼节和最高的规格接待了吴起,并任命吴起为令伊(楚国首席大臣),为了让大家服从吴起的领导,楚悼王还在朝廷上宣布:令尹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敢违抗者,杀无赦!。

吴起没有辜负楚悼王的期望,立刻对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前后不过八年左右的光景,使楚国从一个贫弱挨打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富裕、强盛的大国。

楚悼王的远见卓识,善于用人和敢于用人,让楚国再次强大,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是这样评说的:“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损)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楚悼王在位21年,突然病逝,吴起也被恨他改革的人所杀,不过,以其机智,让杀他的人也被杀,自己在临死前报仇雪恨。

 

8.楚威王

楚威王熊商(?―公元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楚威王在位期间,齐国是齐威王执政(那时候的君主都喜欢威风),齐国和魏国发生“徐州相王”事件,看到齐威王成王,楚威王心中很不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以齐国孟尝君父亲田婴欺骗楚国为借口,亲自率兵攻打齐国,在徐州大败齐军

楚威王还积极开拓巴蜀,占领巴国的很多领土。公元前333年,越王无疆攻打楚国。楚威王率军大败越军,杀越王无疆,并吞吴地。楚国复兴,极盛一时。让楚国在战国时期达到巅峰状态。楚国疆域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囊括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根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曾对楚威王说:“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楚威王对苏秦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楚威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楚威王在公元前339年继位,在位10年。

 

9.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赵肃侯的儿子,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改革家。

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不但受到其他诸侯国的威胁,还屡受匈奴侵扰。特别是犬戎等少数民族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大,屡屡打得中医诸侯无还手之力,因此,赵武灵王决定要向犬戎等少数民族学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在马上进行厮杀的战斗技术。他克服困难,进行改革,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建立当时各诸侯国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赵武灵王还奖励耕战,赵国国力在他的统治下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只不过,赵武灵王在处理继承人这件事上没有做好,让赵国后来发生兄弟父子相残事件,赵武灵王也被儿子赵何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因为喜欢和小老婆,爱屋及乌,对小老婆所生的儿子赵何也特别喜欢,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才40多岁,便让位与儿子赵何(赵惠文王),他自称主父。

赵何并非嫡子,嫡子是公子章。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后来,觉得对不起大儿子公子章,又想让其分权,终于引起王室内乱,称为“沙丘之乱”,赵武灵王也被困于沙丘宫中,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25即位,在位27年。

关于赵武灵王的典故:

秘访秦国: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二十七年,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儿子赵何。当时的赵国已经占有了秦国北边的榆中、云中地区,北部边境正是秦国国防上的软肋,赵武灵王打算从此进攻秦国。

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年),赵武灵王向秦国施加压力,迫使秦王嬴稷任命赵国人楼缓为秦国的丞相,以便为赵国谋得更多的利益。楼缓入秦时,退位之后的赵武灵王假装随从人员,跟在楼缓左右。进入秦地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为以后攻秦作准备。

楼缓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的大臣,赵武灵王都在侧观察,对秦国大臣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久留秦国,以免被人识破。赵武灵王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秦昭王,他想当面考察一下秦国的老大到底如何。由于此前发生过秦昭王扣留楚怀王事件,各国国君都不信任秦国,不愿入秦,以免重蹈楚怀王覆辙。楼缓担心秦国对赵武灵王不利,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在赵武灵王的一再坚持下,被迫答应了。

于是,赵武灵王装扮成楼缓的随从,进攻朝见了秦昭王。秦昭王也是一个厉害角色,他在与楼缓交谈时,发现其经常扭头看身边的一名身材高大的随从,不经意间有屈顺之意,颇感好奇。于是与这个气度非凡的随从问答了几句,更发现这个人的胸怀与见识很是了不起。秦王在钦佩之余,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感觉到秦昭王已对他身份起疑,于是匆匆返回赵国。临别前,赵武灵王告诫楼缓,秦王嬴稷为人中龙凤,务要小心应对。

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等闲之辈,想要再了解,于是,速派使者宴请楼缓与这个非凡的随从,楼缓赴约,但说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赵国。秦昭王派精骑追逐。精骑一路狂奔,追到边塞也没有见到赵武灵王。秦昭王最后还是知道,那随从就是赵武灵王。一方面他很佩服赵武灵王的勇气,另外也对赵武灵王深窥秦政大感忌惮。

 

10.燕昭王

燕昭王(公元前335 - 公元前279年),姬姓燕氏,名职,召公姬奭的后代,战国时

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32年。

在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姬哙在位期间,丞相子之专权,燕昭王流亡到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燕昭王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继承王位。

燕昭王在位期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筑立黄金台,拜郭隗为师,励精图治,招揽人才。从此,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苏代从雒邑来……真是人才济济。燕昭王迎接邹衍时,知道其大名,所以非常恭谨。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坐时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燕昭王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诸侯大国齐国只剩下两个城池,差点被灭国,后来在田章努力下才重新复国。燕国进入鼎盛时期,跻身七雄之列。

燕昭王死于前279年,在位33年,后人对其评价很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