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战国四公子
齐之孟尝君
孟尝君,即田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人。靖郭君田婴子,齐威王的孙子。
齐国靖郭君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田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按照古时候的规矩,五月五日这天诸事不利,田文在这天出生,也是不详。因此,田文才出生,他的父亲田婴便对他母亲说:“把他丢了,不要养活他。”
自己的儿子,怎么舍得!田文的母亲偷偷把他养活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父亲田婴。
田婴见到田文,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
田文的母亲吓得不敢说话,田文立即在他父亲面前跪下,叩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
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
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
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
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田文看到父亲田婴积累了很多财富,过了一段时间,便装着不懂的样子,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叫孙子。”
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叫玄孙。”
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
田婴想了一会,说:“我不知道了。”
田文说:“您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您还一个劲地加多积储,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田婴听了,从此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很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田文广罗宾客,名声闻于诸侯。
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世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
田文好客,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偷鸡摸狗之徒,甚至是罪犯,都跑来他的府上,成为食客,最多的时候,养了几千人,天天在他府上大吃大喝,而且,田文和他们吃一样的食物。有一次,田文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田文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秦昭襄王听说田文贤能,很希望见到他,并且,还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希望齐国让田文到秦国去。在门客的劝说下,田文没有去。但是,公元前299年,齐湣王还是派田文到了秦国,秦昭襄王立刻任命田文为丞相。有人劝说秦王道:“田文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秦王一听,是这么回事,于是罢免了田文的宰相职务,还把田文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
情况危急,田文派人去向秦昭襄王的宠妾求救,那个宠妾说:“可以,但是希望得到田文的白色狐皮裘。”
田文来秦国时,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秦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田文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
这时,一位只会偷盗东西的门客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偷走那件已经献给昭襄王的狐白裘,献给了秦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便对秦王说:“我听说田文很贤能,你如果杀了他,以后谁还敢到秦国来为我们服务呢?”
秦王一听有理,便释放了田文。田文获释后,怕秦王变卦,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果然,没多久,秦昭王便后悔放出了田文,听说田文已经逃走了,立即派人追捕。
田文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那时候的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田文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平时只知道大碗吃饭,其他都不会的人,这时站出来说:“鸡鸣才开关,简单啊!”
说完,他学鸡叫,竟然惟妙惟肖,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守关的兵丁听到鸡叫,便开关放人。田文他们赶紧逃出函谷关。
没多久,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听说田文他们已经出关了,追兵们知道追不上,就只好回去了。
当初,田文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田文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田文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
田文回国后,被齐湣王任命为齐国丞相,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联合韩、魏攻楚、燕。齐湣王七年 (公元前294),因田甲叛乱事件,田文被诬告,逃到魏国,担任魏国丞相,发兵联合燕、赵攻齐。齐襄王继位后,田文居住在封地薛,保持中立,哪个都不得罪。,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绝嗣无后。
关于孟尝君的典故:
焚券市义
当初,冯谖听说田文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他。田文说:“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谖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口饭吃。”田文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
某日,田文出布告,征求可以替他至封邑薛城收债之人,冯谖自愿前往。临行前,冯谖问田文:“债收完了,要买什么东西回家呢?”田文回答:“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罢。”于是冯谖去了薛地,债券合同对完之后,矫造田文的命令,把债券合同烧毁,人民高呼万岁。冯谖赶回去,一早便求见,田文奇怪他怎么那么快回来,问曰:“您买了什么回来呢?”冯答曰:“我看您家中丰衣足食,犬马美女皆有,所以我买了‘义’回来。”问曰:“什么是买‘义’呢?”回答:“您不照顾、疼爱人民,而加以高利,人民苦不堪言。我于是伪造了您的命令,烧毁了所有的借据,民众都欢呼万岁,这就是买‘义’。”田文听完之后很不高兴。过了一年,齐湣王对田文说:“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于是削除田文的职位。田文回到封邑,人民“迎君道中”,田文才明白冯谖市义的用心。
狡兔三窟
冯谖之后又对田文说:“兔子狡猾而有三窟,当下只是逃过死路而已。君已经有一窟,臣恳请君再让臣为君凿另外二窟。”
田文给了冯谖车辆五十乘,青铜五百斤,向西去魏国,对魏惠王说:“齐国罢黜了重臣田文而让他回到封邑,诸国之中谁若先一步迎他入国便能强盛!”于是魏惠王空出上位(指相位),让原来的相作了上将军,派使者带着黄金千斤,百辆车子,去聘请田文。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田文说:“千金是相当贵重的利益,百乘是显得使者目的的慎重,齐王这下一定会知道的!”魏国使者来求田文入国数次,田文都推辞不入魏。齐国朝臣听见消息,朝野震撼,齐湣王写了一封密函,派太傅携带佩剑和纹车二乘,前往谢罪,并请田文回来再当宰相。于是田文风风光光的回朝就任宰相(挟外援以再登相位)。
冯谖再对田文说:“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于是齐湣王将宗庙立于薛地(立宗庙于薛)。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些走掉的门客听说田文重新当上了相国,又来投奔他。田文很恼火,对冯谖说:“我失势的时候,他们不帮助我,都溜了。多亏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担任相国。他们有什么脸再来见我呢?如果谁再来见我,我就唾他的脸,骂他一顿。”冯谖说:“公子大可不必这样做。您做相国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赌气,把宾客赶走了,那样谁还给您办事呐?不如还像当初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也显得您的度量大。”田文说:“先生的话,我敢不听吗?”
田文在齐担任相国数十年,没有任何的大小灾祸,都是出自于冯谖的计策和谋略。
赵之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前251),战国时赵国人。赵武灵王儿子,赵惠文王兄弟。
赵胜也喜欢养宾客,据说他的门客也有几千人。在赵惠文王及赵孝成王期间,赵胜担任丞相。封于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号平原君。
公元前259年,秦国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胜手下门客毛遂自荐,到楚国签订了盟约,具体可参见“毛遂自荐”的故事。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派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胜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于是,赵胜写信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采用侯嬴的意见,让魏王的宠妃如姬偷出魏王的兵符,夺晋鄙军权救赵。这就是“窃符救赵”的故事。
邯郸被秦军围困期间,楚国派春申君带兵赶赴救援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了晋鄙军权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可是都还没有赶到。这时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赵胜极为焦虑。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同劝说赵胜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赵胜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于是赵胜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邯郸得以保存下来。
赵奢在当上将军前,是赵国管征收租税的小官,他去赵胜家征税,赵胜的门客不肯交税,赵奢就按照国法,杀掉赵胜家中九个管事的人。赵胜很愤怒,派人将赵奢抓来,要杀掉他。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纵容您的家人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
赵胜听了。觉得赵奢很贤能,不但没有杀他,还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后来,赵奢被任命为将军,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去世。
楚之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314年-前23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
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78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夺下巫郡(今重庆东部)、黔中郡(今湖南、重庆、贵州交界地区)两郡,楚顷襄王希望和秦国求和,于是派遣辨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
这时,秦国正准备派大将白起和韩国及魏国再出兵进攻楚国,黄歇到达秦国,听到该消息,上书劝秦昭王说,秦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秦国欲攻打楚国,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很容易使韩、赵、魏、齐等国家得渔翁之利。这还不如让秦国和楚国结盟,然后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其它国家。秦昭王被黄歇成功说服,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厚礼,与楚国缔结盟约,互为友国。黄歇接受盟约后回到楚国,楚顷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国,黄歇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于是试图说服范雎。黄歇指出楚顷襄王可能会一病不起,如果秦国能让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后必然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而是利用熊完要挟楚国,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以对付秦国,秦和楚的关系就会破裂,而被秦国掌握的太子熊完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范雎将黄歇的意思转达给秦昭王,秦昭王让熊完的师傅回去探问一下楚顷襄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打算。此时的黄歇为太子熊完深深担忧,替熊完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
于是,黄歇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他自己却在住所留守,并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等熊完走远了,秦国没办法再追到时,黄歇才向秦昭王说出实情,秦昭王大怒,想让黄歇自尽。范雎劝道,熊完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黄歇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因而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的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黄歇的门客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赵国的平原君派门客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有个叫李园的人,想把自己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先将其献给春申君,等春申君宠幸后,李园妹妹说自己怀了身孕,李园劝春申君将其献给楚王,如果生下儿子,便将是楚国的继承人,相当于是春申君的儿子当了楚国的王,而且春申君还能保持富贵。春申君觉得这个建议好,便依计而行,果然,李园妹妹进宫后,生下了一个儿子。
但是,李园担心春申君泄露秘密,密谋杀掉他,有个叫朱英的郎中,听说了李园的阴谋。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春申君黄歇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
黄歇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
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幼的国君,因而代他掌握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等君王长大再把大权交给他,不就是您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福。”
黄歇又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
朱英回答道:“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祸。”
黄歇接着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
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
黄歇听了后说:“您要放弃这种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进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
此后没几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击,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派人把春申君全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所生的那个儿子继位,这就是楚幽王。
春申君的这个故事,与吕不韦有点相同。
魏之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 (?一前243),战国时魏国人。魏安釐王弟,号信陵君。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yu)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xi)王。第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魏无忌正跟安釐王下棋,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安釐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魏无忌劝阻安釐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安釐王下棋,仿佛无事一般。可是安釐王惊恐,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安釐王听后很惊讶,问道:“公子是怎样知道的?”魏无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安釐王因害怕魏无忌贤能,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魏无忌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嬴。
侯嬴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魏无忌的态度。可是魏无忌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嬴又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望能委屈一下公子的车马载我去拜访他。”魏无忌立即驾车前往街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观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脸色。魏无忌的面色更加和悦。
此时,酒席上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魏无忌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魏无忌手握缰绳替侯嬴驾车。魏无忌的随从都暗地责骂侯嬴。侯嬴看到魏无忌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到家后,魏无忌领着侯嬴坐到上席,并向全体宾客恭敬地介绍侯侯嬴,满堂宾客都十分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魏无忌站起来,走到侯嬴面前举杯向他祝寿。
侯嬴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为公子尽力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看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试探公子,结果公子愈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嬴便成了魏无忌的上客。
侯嬴对魏无忌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贤能之士,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魏无忌曾多次前往拜访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魏无忌觉得他是个怪人。
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安釐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但只是驻扎在赵国边境,却不去攻打秦军。
于是,信陵君魏无忌利用魏王的宠妃盗窃了兵符,亲自带队来到赵国边境,利用朱亥打死晋鄙,夺取了兵权,发兵救赵,秦军退走,解了邯郸之围。赵孝成王和赵胜到郊界来迎接公子。赵胜替魏无忌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孝成王多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得上公子的。”从这个时候起,赵胜再不敢拿自己跟魏无忌相比了。
窃符救赵的故事,流传至今,关键时刻,幸亏信陵君平时礼贤下士,才有能人帮忙。
信陵君魏无忌因为盗兵符事件,担心被魏王问罪,便留在赵国,过了十多年,秦国出兵伐魏,魏王抵抗不住,派人请信陵君回国。
信陵君回国后,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
秦王忌惮魏无忌,因此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安釐王和魏无忌的关系,他们找到晋鄙以前的门客,说:“你们当初在晋鄙将军手里过得多舒服啊,自从晋鄙将军死了,你们的好日子也结束了,这可都是魏无忌的原因啊!”
晋鄙的门客们正恨着魏无忌呢,当然愿意报仇了,况且,秦国人还给他们报酬呢。于是,魏国城内便有流言,说是信陵君魏无忌自持功高,想要夺取王位,一方面又有人经常在魏王耳朵边报告,说秦国已经几次派使臣到信陵君那里,祝贺他当魏国的最高领袖了。
魏安釐王本来就是昏君,本来就多疑,担心兄弟魏无忌谋反,经秦国人一离间,自然上当,派人代替信陵君执掌魏国兵权,五国攻秦计划失败。
魏王对魏无忌的猜忌,让其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十八年后,秦军攻破大梁,魏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