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庄公小霸
事件关系图:
事件过程:
庄公,郑国的国君,又称郑伯,他的祖先,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公元前806年,周宣王觉得这个兄弟不错,便封其为郑(今陕西华县东)这个地方的老板,就是郑桓公。
因此,郑国的老大,与周王朝的首领,其实是一家。但这郑桓公比较聪明,或者说,也有点不地道。在周幽王时,郑桓公身为司徒,看到西周行将灭亡,不想办法挽救,却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guó,国)和郐国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区)。两年后,犬戎杀死周幽王,并杀郑桓公。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焦和东虢,建立郑国,建都新郑。
郑武公死,庄公即位,继续作为周平王卿士,采取策略,控制内部卿大夫的势力,解决宫廷内部矛盾的同时,积极扩充军队,广开疆土,先伐卫,又与齐结盟伐翼、伐宋、侵陈,比武公更为激进,俨然以小霸自居,不把周平王放在眼里,这就激起了周平王的不满。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驾崩,桓王即位。
桓王看郑庄公左右不顺眼,对心腹大臣说:“庄公这家伙太不把我放眼里了,没得我的允许,竟然乱伐宋卫陈国。”
心腹说:“老大,虢公忌父不错,撤了老郑的职务,让虢公代替吧!”
于是,庄公滚蛋,不再担任朝廷卿士,只当了个司徒。但是,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上朝廷吵闹,要求桓王派王子到郑国做人质。
桓王没法,只得答应,于是,周王室派王子狐与郑国公子忽作为人质互相交换,就是历史上说的“周郑交质”, 要知道,那时候,郑国只是周王朝的诸侯,却要求天子派人到他那里做人质,这可是开了历史先河。因此,周天子权威扫地。
郑庄公出了口气,但并不满足,对手下大将祭足说:“天子在温地(属于周天子)的麦子熟了,去割来咱们吃!“
祭足照办了,一夜之间,周天子的麦子到了郑国的粮仓,但庄公还不满足,又说:“成周的稻谷熟了,咱们正需要呢!”
于是,属于周天子的成周之禾,又装进了郑国粮仓。
这可是强盗行径啊,周桓王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一气之下,免去郑庄公朝中司徒之职,又亲自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诸侯联军讨伐郑国。
可惜,桓王有心无力,战斗中,被郑国大将祝聃射中肩膀,史称“射王中肩”,当祝聃再射一箭时,被庄公阻止,说:“君子不欲多一人,况敢凌天子乎!”并派祭足慰问桓王。
郑庄公作为“春秋小霸”已有能力与周王朝抗衡,开启了与中央抗衡的先例,让周天子的威信完全扫地,礼崩乐坏正式开始。
郑庄公治理郑国43年,是郑国的极盛时期,此时郑国疆土,南建栎邑 (今禹州市),东建启封(今开封),北与卫、晋交错,西控巩、洛,胁宋迫许,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祝聃乾坤一箭定,小霸终成郑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