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前期各国的变法改革:
著名变法改革人物关系图:
变法过程情况:
说起商鞅变法,大家都曾有所耳闻,但一说李悝(kui)变法,很多人可能就会摇头,表示不知道了。其实,战国时期,最先提出改革变法的,是李愦。
战国时期,世袭的贵族等级制度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曾经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有的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在前445年继位后,根据当前的形势,觉得再墨守成规,肯定要落后挨打,于是,高薪招聘,请来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几位儒家牛人进入他的管理层,又启用魏成子、瞿璜、李悝、乐(yue)羊、吴起、西门豹等人,提拔他们到重要的关键岗位发挥作用。在魏文侯的推动下,魏国率先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进行改革。
李悝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没有辜负老大的信任,吸取当时各国好经验,编写了《法经》。这部经书《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他提倡“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勤劳耕作、提高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平籴法”则是他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丰年官府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余粮,遇上荒年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平价输出,以保证粮价稳定。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农民破产、流徙,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使魏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看到魏国的改革如火如荼,其他诸侯王也不甘落后。大约在公元前409年,赵国的赵烈侯用相邦(相邦,相当于宰相/丞相/令尹,百官之长,汉朝刘邦当老大后,为了避讳,改为相国)公仲连进行改革,在政治、财政用法家,教导用儒家。
南方的大国楚国,经历楚庄王的强盛,到楚悼王时,势力已经衰落,经常被北方的韩、赵、魏等暴打。楚悼王继位后,决心要把先辈称霸的大旗重新举起来,恰好,这时,卫国人吴起在魏国遭到陷害,逃到楚国。吴起的大名,楚悼王早有耳闻,于是,邀请吴起到王宫面谈,吴起治国强兵的想法,很得楚悼王认可,便任命他为令尹。大约在公元前382年,委托吴起进行改革变法。吴起变法的中心思想是“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重要的有几条: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遭魏国攻击的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楚、赵两国大败魏军。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这是吴起在楚变法后所取得的大胜利。
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贵族的权利,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吴起到治丧的处所,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新即位的楚肃王根据此规定,命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吕氏春秋·贵卒》的作者认为:“吴起之智可谓捷矣。” 当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在魏赵楚等国改革变法时,春秋时期的老大哥齐国也没闲着,在公元前360年前后,齐国是齐威王当老大,起用邹忌“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实行改革,国力大增。在与魏国发生冲突时,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发动桂陵之战(前354年)、马陵之战(前342年),战胜魏国。
韩国初期曾进行改革,但不彻底,造成一些混乱。前351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以“术”变法。
而西方的秦国,势力本来就强大,看到东方各国的改革如火如荼,也不甘落后。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商鞅变法。此次变法,充分利用了秦国的文化价值传统,尝试用公正的法治,取代世袭的宗法制度,在思想制度层面注入重公德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得秦国得以在思想和制度层面领先于东方诸侯,从而使得东方各国的人才得以自由发挥的舞台,纷纷入秦效力,使秦国后来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
三. 武卒制
吴起投奔魏国,魏王说:“听说你很厉害,请问有什么办法,让我们魏国的军队天下无敌呢?”
吴起说:“呵呵,这个简单,交给我来办。”
魏王说:“哦,能说说你的办法吗?”
吴起说:“现在魏国的士兵,因为都是需要上前线时临时动员,平时就是种地的农民。这样的士兵,打仗不专业,要想有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那就需要专业的士兵,进行专业的训练……”
魏王:“哦,我明白了,请先生帮我训练一支专业军队吧!”
吴起于是让人上街张贴广告:“招兵了,招兵了!”
“我想当兵,有什么好处呢?”
“嘿嘿,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成为专业士兵,不但可以享受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表现优秀的,能立刻被提拔为军官呢!”
“哦,有这等好事,考核是不是很难啊?”
“当然,一般人咱们可不招!”
“有哪些标准呢?”
“身穿3层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头带铁盔、腰配剑、肩长矛、操十石弓,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军百里(约合四十公里)者能通过考核!”
“难度不小!”
虽然难度不小,但待遇丰厚,想当兵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吴起很快就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军队,通过训练后,以士兵在考核中的表现,将之编入各种不同作用的战术分队,例如惯于近战的编为一队,擅长弓箭的编为一队,善于攀爬的编为一队。临战时,将各个战术分队按需要的不同临时搭配使用。把魏国的军队改造成“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以5万魏军,大败50万秦军。
后来,吴起被诬陷,逃离魏国,到了楚国,也沿用这一制度,使楚国由弱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