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义不帝秦
事件关系图:
事件过程:
周赦王五十七年(前258年),秦昭襄王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扩张疆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求救,魏安王派大将晋鄙火速驰援赵国。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赵,写信恐吓魏王,扬言谁救赵先攻击谁。魏王收信后,救赵决心发生动摇,命令晋鄙留兵于邺(河北磁县南;另一说是汤阴)。既摆出救赵的姿态,又不敢贸然采取行动。然后,派魏大将辛垣衍通过秘密小路潜入邯郸,对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说:“秦王攻赵,目的是想称帝,咱们一起说服赵孝文王尊秦为帝,秦军肯定撤军,邯郸之围自然就解了!”
内忧外患灾祸频仍之下,平原君乱了方寸。紧急关头,在赵国游学的鲁仲连出现了。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知道,战国七雄,就西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最强,如果秦称帝,其他五国再一归附,齐国灭亡之日就屈指可数了。鲁仲连深谙国际力量的变化,将给齐国带来的后果,于是挺身而出,为了齐国的利益,决定拼死一辩。他先拜见平原君赵胜,然后在其引荐下,见到了辛垣衍。
两人坐下,鲁仲连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
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
鲁仲连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质,声明自己宁可“赴东海而死”也决不为之民的决心。
辛垣衍很不屑,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
鲁仲连指明救赵的策略:“魏、燕、齐、楚应该赶紧组建同盟国,联合起来救赵击秦。”
辛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让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
鲁仲连望着辛垣衍,举例说:“齐威王生而朝周,死则叱之”。意思是当年周天子活着的时候,齐威王年年朝拜,不管周“贫且微”,也不管“诸侯莫朝”,可谓是忠诚之至,尽了臣子之礼;可周天子死的时候,仅仅因为齐国的使臣去晚了点,周的使臣就亲赴齐地,扬言要斩齐威王。可见,帝和臣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帝对臣的要求是苛刻严厉的,帝是“反复无常”的。
鲁仲连的言外之意:魏国和赵国一旦尊秦为帝,必然要丧失国家自主权,必然要受秦的摆布和苛责,尊秦为帝,对魏国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
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吗?”
辛垣衍说:“是。”
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
辛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份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呢?”
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的姣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的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羑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十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镜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柩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镜。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妾,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鲁仲连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告诉辛垣衍,即使就如辛垣衍所言,魏国甘愿臣服秦国,秦国也不会放过魏国。你越软他就越欺负你,到那时,魏国将不会有尊严可言,只能任人摆布,任人宰割,“秦为刀俎,魏为鱼肉”。
最后,鲁仲连又从魏王和辛垣衍的个人角度,有针对性的分析了他们尊秦为帝的下场。如果尊秦为帝,秦国会越来越野心膨胀,肆无忌惮。秦王会安排他的人,如大臣、子女进入魏国的宫廷,会慢慢的让魏王成为他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傀儡,而那时的辛垣衍,作为魏王的心腹,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秦国会想方设法排挤他,让他滚出魏国朝臣的行列,不再享有荣华富贵。
鲁仲连的这些例子,说明了尊秦为帝的危害,切中了辛垣衍的要害,辛垣衍听了,坐立不安,最后改变了主张,声称自己再也不敢妄谈尊秦为帝的事了。
鲁仲连说服辛垣衍后,围困邯郸的秦将为之震惊,后撤50里。再后来,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解了邯郸之围。
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坚辞不受;又赠给鲁仲连千金,鲁仲连仍是坚辞不受。最后,弃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的鲁仲连,甩下一句:“对于天下人来说,最可贵的品质,是为人排患解难,却从不索取回报。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人的勾当,我不愿做。”飘然而去。
从整个事件来看,鲁仲连表现出了齐之高士的爱国、清廉、仗义的高尚德操,显示了自己过人的胆识、高超的智慧和鞭辟入里、简洁含蓄的论辩艺术,真可谓智勇双全、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