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灭中山之战
战争各方关系:
战争过程:
中山国的前身,是狄族鲜虞部落,狄族是少数民族,春秋时期,鲜虞是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由几个部落组成。
公元前530年,晋国大夫荀吴借道鲜虞,攻入鼓部落的都城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未灭掉鼓国。同年八月,晋国消灭肥国(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虏肥国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天,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又派荀吴统率大军,攻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前527年秋天,荀吴率军攻打鼓国,俘虏鼓国国君鸢鞮,使鼓国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国被晋国彻底毁灭。
公元前507年秋天,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国灭肥国、鼓国及占领中人城的仇。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今河北省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战国时代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从这时开始见于史书。
公元前491年,晋国大夫荀寅因晋国内乱逃奔中山。晋国为了报此仇,两年后,派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
战国初期,晋国三家中以魏国最强。公元前408年,魏国攻取秦国河西郡后,中山国便成为魏文侯下一个目标。他任命名将乐羊为主将,率军攻打中山。
但魏国和中山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一个赵国,魏文侯便派人到赵国协调,希望借道赵国。赵国国君赵烈侯觉得魏国的要求有点过分,想拒绝。大臣赵利得知,便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肯定要消耗很大的资源,如果不能获胜,魏国的国力就会衰弱。假如消灭了中山,因为我国位居中间,中山对魏国来说就是一块飞地,守护困难,也无法长久保留中山的土地,为何不答应呢?”听了赵利的话后,赵烈侯答应借路给魏军。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准备派遣名将吴起率军攻打中山。这时,丞相翟璜的门客中有一个叫乐羊的人,向翟璜主动请缨攻打中山。翟璜知道乐羊是个将才,虽然他的儿子翟靖死于乐羊在中山国当将军的儿子乐舒手中,但是权衡再三,他还是向魏文侯举荐乐羊:“大王想谋取中山的话,臣推荐乐羊。”魏国文武群臣听说此事后强烈反对,认为让乐羊带兵一定会投降,翟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乐羊不会背叛。于是,在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乐羊为帅,领兵进攻中山。
乐羊率兵包围中山国都城三年之久,中山桓公把乐羊儿子乐舒杀死,煮成肉酱送给乐羊。以示抵抗的决心,乐羊坐在帐幕下面,把整杯肉酱都吃完了,表示自己进攻的决心。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睹师赞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了,还有谁的肉不吃呢?”
公元前406年,乐羊终于灭了中山国。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治理中山国境。乐羊回国之后,因为自己的功劳,免不了有些骄横,就有人去告他。魏文侯知道了,就把乐羊叫到宫里来,把那些毁谤他的信件交给他看,乐羊赶紧跪拜磕头说:“这并不是臣的功劳,而是主君的功劳啊!”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把灵寿作为封邑给乐羊,可是从此却不再重用他。
据史记载:乐羊为燕国名将乐毅之先祖。乐羊的儿子被中山国杀死烹煮后,其孙子乐池在中山桓公时期,帮助其复国,并且成为中山复国后的丞相。
战争结果:
中山国灭亡,国土归于魏国。后来中山桓公在公元前380年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