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6.4东周主要战争(战国)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2269字 发布时间:2024-09-11

七.河西之战

战争各方关系:

河西之战.jpg 

战争过程:

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

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国国君魏文侯政治上任用翟璜、吴起、李悝、魏成子等人进行改革,使魏国逐渐强盛;军事上魏国联合赵、韩,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

而秦国自秦厉共公以后,政局不稳,数位国君或杀或废,国力日趋衰弱,加上西方及北方又有戎族入侵,在魏国的连续攻势下,只能被动防守。

魏国与秦国,为了争夺河西地区,发生了五次大战。

第一次河西之战:

公元前419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之地(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魏军首先在河西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国随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进行备战。秦军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外扩张。

公元前413年,魏军准备完毕,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名将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之地(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并筑城防守。

公元前408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攻克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并筑城。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

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秦军则节节败退,至洛水沿岸修筑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邑(今陕西蒲城东南)以防御魏军,阻其继续西进。

     第二次河西之战:

     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后来,经过数年的准备,秦国于公元前401年开始进攻魏国,公元前393年与魏国战于汪(今陕西澄城境内),公元前390年又与魏军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企图夺回河西要地。魏国军队则全力与秦军作战。

     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大约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第三次河西之战:

公元前366年,魏国在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为秦所败。接着秦在洛阴打败了魏、韩联军。

公元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的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大败魏军,并斩首6万魏军。魏国在赵国的支援下,秦才退兵。

公元前362年,魏军在浍水(今山西省翼城县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发生大战,秦国抓住魏国自顾不暇的机会,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魏国丞相),占领繁庞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但魏国再与韩赵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迫使韩赵屈服于魏国,认魏国当老大。在老大的命令下,韩赵出兵,帮助魏国对秦国进行反攻,使秦国不敢再往前,魏国随后修筑长城,但少梁和繁庞因为被秦国占领,所以都在长城之外。

第四次河西之战:

秦孝公继位后,使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开始强盛。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魏国救卫,在南梁大败赵军,并围攻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楚。

秦国乘魏进围赵国首都邯郸,无暇分身的时机,派军进攻魏国,在元里大败魏军,并占领少梁;同时派公孙壮伐韩,深入韩地,占领上枳、安陵、山氏,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公元前353年,齐国以田忌、孙膑为将,发兵救赵。同年齐军大败魏军于桂陵,这就是桂陵之战,楚国亦出兵进攻魏国。

公元前352年,趁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秦军由繁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魏守军降秦。次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只好投降,秦国收回了一部分失土。

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这段时间,魏国四面受敌。不过,魏国仍然是当时第一强国,魏军随即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迫使赵国结城下之盟。然后,魏国又联合韩国,在襄陵大败齐军和楚军。迫使齐国,楚国派人求和。

为了集中精力对付西边的秦国,公元前351年,魏国陆续与东方各国结盟讲和。然后调集军队,向秦国反击,公元前350年,魏军夺回了旧都安邑,继续西进,包围了定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镇)。这一时期,秦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变法,面对魏国强烈的攻势,秦孝公权衡再三,决定攘外必先安内。被迫在彤(今陕西华县)和魏惠王相会修好,并归还前期所占领的魏国领土。

第五次河西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国与齐国发生马陵之战,魏国10万大军被齐全歼,秦国看到魏国实力受损,抓住机会,于次年派军进攻河西,大败魏军,诱俘魏主将公子卬。

公元前339年,秦军再由庞城渡河进攻,于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击败魏国援军,魏国主将魏错成了俘虏。

次年年底,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继位,杀商鞅,重用魏人公孙衍。

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军进攻魏国河西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南)。魏国防守河西的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过两年激战,至公元前330年,秦军全歼魏军,斩首4.5万(此据《史记.魏世家》,《秦本纪》为8万),并俘虏了龙贾。

魏国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国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之地。

 

战争结果:

    从第一次河西之战到第五次河西之战,魏国先胜后败,占领秦国河西之地,又被迫归还。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原第一强国魏国的衰弱和西边秦国的崛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