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垂沙之战
战争各方关系:
战争过程:
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政策,转而与秦昭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政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韩两国结为同盟。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逼,也需要投靠齐国寻求支援,齐、魏、韩三国有了较牢固的联合。
在宣太后(楚国人,芈姓,称芈八子(嫔妃称号))的影响下,秦国与楚国本来是好朋友,楚国太子横在秦国当人质。但是,公元前302年,秦国一位大夫与楚太子横打架斗殴,楚太子横杀了秦国的大夫,逃回楚国。这件事导致秦国和楚国的关系恶化。
于是,在齐国的鼓动下,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和魏国联合攻打楚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大将唐眛率军进行抵抗,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
战事长期耗着,齐宣王不耐烦了,便派大臣周最来到前线,以苛刻的言辞催促齐国名将匡章赶快渡河作战,
匡章不甘受辱,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
匡章听后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破楚军。杀死楚将唐昧,楚国几十万人被歼灭。垂沙之战后,楚国部分土地被韩国和赵国占领。楚国被分成几块。
战争结果:
垂沙之役,既是齐、韩、魏联合起来制楚的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也是因太子横亡归导致秦、楚关系破裂的直接后果。由于楚怀王对外政策举棋不定,终于酿成了孤立无援、被动挨打的局面。
垂沙之役的第二年,公元前300年,楚攻韩之庸氏,大破楚军,斩首三万,杀其大将景缺,攻占了襄城(新城,今河南襄城)。襄城地处方城北,与宜阳邻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楚怀王恐惧,命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与齐结好。秦为讨好齐,也派泾阳君(秦昭王同母弟)到齐国做人质,秦、齐修好。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稳住了齐后,秦昭王即对楚国采取软硬兼施、又打又拉的政策。一方面派军攻楚,占领了楚国八座城邑;另一方面又写信给楚怀王,追忆了黄棘会盟的亲善关系和太子横“不谢而亡去”、导致秦、楚交兵的经过,然后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继续维持秦、楚原来婚姻相亲关系。
楚怀王见信后,很忧虑,去,怕被欺负;不去,又怕秦怒,关系恶化。大臣昭睢警告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灭各国的野心,应发兵自守,不能去。而楚怀王庶子--令尹子兰则认为不能违背秦的好意,要楚怀王去。楚怀王听从了子兰的意见,去秦会盟。秦昭王命人假冒自己,却在武关布置了伏兵,当楚怀王一到就关闭了武关,把楚怀王劫持到了秦都咸阳。
秦昭王在章台接待楚怀王如同“蕃臣”,楚怀王这时如梦初醒,勃然大怒,后悔不听昭睢的忠告。秦昭王要挟楚怀王先割巫、黔中之郡,然后才结盟。
楚怀王很愤怒,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昭王于是把楚怀王扣留在秦国。
楚国大臣们急坏了(包括屈原),君王拘于秦,太子质于齐,如秦、齐合谋,楚国就危险了。因而共同商议对策,想立楚怀王庶子为国君。大臣昭睢说:“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背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于是,诈称楚怀王死,向齐国报丧,迎立太子横。齐王意欲“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孟尝君则认为如“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主张把太子横放归楚国。齐王同意,太子横得以回国,被立为国君,是楚顷襄王。
秦昭王见要挟和扣留楚怀王不能得到土地,而楚国又新立国君,大为恼怒,于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今河南西峡)等十六城而去。楚国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韩、魏在齐相孟尝君策动下,继续攻秦至函谷关,楚怀王乘机潜逃回国,被秦人发觉,拦阻了通道。楚怀王从小道奔赵以求回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楚怀王又想逃到魏国,秦兵追来,又把他劫持到秦国。第二年,楚怀王病死于秦。楚、秦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