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9.1先秦时期疆域演变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4112字 发布时间:2024-09-11

疆域,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也即国家能够管理的势力范围。打个比喻,我们住在某个小区或者某个村庄,一定是有小区或村庄的范围的,对国家尤其如此。疆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也是演绎文明的舞台。

如今,说到我们中国的疆域,描述是: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黑瞎子岛附近。西到帕米尔高原中部,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我国的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先秦疆域1.jpg

以上就是现今我国的疆域范围,然后,这是经过多次演变后形成的,在古代,疆域情况并非这样,现在就从原始社会时期疆域情况说起。

原始社会时期的疆域

在上古社会时期,中国的疆域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各部落的活动范围属于那时期的疆域,从今天考古发现,中国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各部落的活动地址遍布全国,发现的遗址有六、七千处。

先秦疆域2.jpg

最的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部落联盟: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的华夏部落联盟。

 先秦疆域3.jpg

 

 

考古发掘的上古社会时期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1.jpg

 

1. 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是瑞典人安特生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大约在

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

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陶器是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仰韶文化.jpg

 

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国经历了自己的新石器文化时代,仰韶文化上承旧石器文化下接龙山文化,使中国石器时代有了大致轨迹,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是文明古国的认识。

 

2. 龙山文化遗址: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发现了一批精美的磨光黑陶,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后来经放射性碳素测定,龙山文化大概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之间。

龙山文化.jpg

考古认为,华夏族(汉族前身)是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孕育的。据说,龙山文化遗址还发现了一些带有符号刻画的骨片等,比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还早。


3. 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1952年最先开始在滕县岗上村发掘。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沙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有堆纹和篮纹。

当时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还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这些习俗为中国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见。

已发掘的遗迹可以发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被认为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大汶口文化.jpg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4.齐家文化遗址:

齐家文化是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并且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是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齐家坪遗址于1924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距今4000年左右。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

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陶器以黄色陶器为主,且有刻创纹路,并常有绳纹。另外,在墓葬中发现了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家文化.jpg

 

 5.青莲岗文化遗址

青莲岗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青莲村。1951年被华东文物工作队发现,1951年至1958年南京博物院进行过四次调查和一次发掘。青莲岗文化距今约在6000至7000年。出土石器有穿孔石斧、石锛、石凿、砺石等。出土陶器有红陶钵、鼎、釜、双鼻小口罐等。遗址还发现两处红烧土居住建筑遗迹。

当时人类用来作为日常生活用具的陶制容器有:盌、钵、带柄陶杯、盘、鼎、带咀陶壶、高足陶豆、甑、平底盆、扁柄勺、平底扁足器、圈足器、盖盌两用器等。陶器中还有陶制纺轮,说明了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使用纺轮来纺织的技术。陶珠和陶管的出土,说明了当时人类已很喜爱装饰,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点。

在发掘的陶器中,内壁绘彩陶器比较发达,主要有水波纹和网纹,以及弧线纹和八卦纹,线条简练流畅,与其他新石器时代彩陶相比,风格迥然有别。

青莲岗文化的发现,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同中原黄河流域的诸原始文化在地域上连成一片,形成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完整体系。

 青莲岗文化.jpg

 

6.良渚文化遗址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发现很多古文化遗址,统称为良渚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大概存在于公元前9984----前4664年间。早的距今有上万年,晚的距今也有六千年了,基本上处于三皇五帝时期。

良渚文化发掘的文物主要有玉器和陶器等,其中玉器非常精美,是良渚文化的主要特征。

 良渚文化.jpg

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7.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距今约7021----5021年).是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掘的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印证了上古时代传说中的“有巢氏”部落,据说有巢氏部落就是古越族-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相传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曾率领其部落人民以宁绍平原为起点两度迁徙;先后到达今浙江杭嘉湖平原与今安徽巢湖流域,并在良渚古城登基成为了良渚古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后期又在今山东琅琊古城(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建立了陪都。而后又在今巢湖一带建立了古巢国,定都凌家滩古城(今安徽凌家滩遗址)。

 河姆渡文化.jpg

8.屈家岭文化遗址

屈家岭文化,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距今5300-4500年。是长江流域发掘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其它遗址发现的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属于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因此将这种文化定名为“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所发掘的独特文化,是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在其他原始文化中没有发现类似陶器,属于独特的楚文化。

屈家岭文化陶器以手制为主,器型有高圈足杯、三足杯、圈足碗、长颈圈足壶、折盘豆、盂、扁凿形足鼎、甑、釜、缸等,其中蛋壳彩陶杯、碗最富代表性。

屈家岭文化中出现了大型分间房屋建筑。这种建筑一般呈长方形,里面隔成几间,有的呈里外套间式,有的各间分别开门通向户外。地面用红烧土或黄砂土铺垫,以便隔潮,表面再涂白灰面或细泥,并用火加以烘烤使之坚硬。大者长14米,宽5米余,室内面积达70平方米。

屈家岭遗址还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对于研究我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屈家岭文化.jpg

 

9.红山文化遗址

1921年开始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地区发掘的古人类遗址,大概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红山文化遗址中发掘了很多石器,陶器和玉器。

石器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细石器工具发达,细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

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其中,有名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出土文物的代表。

 红山文化玉器.jpg

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处于同一时期,是与中原仰韶文化互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10.三星堆文化遗址

1933年开始发掘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位于四川广汉。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青铜器,非常有名。

 三星堆1.jpg

从迄今发现的以上主要文化遗址,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祖先的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己巴蜀地区。他们当年生活的区域,可能是点状分布,随着游牧迁徙及战争兼并,活动范围由点及面,最后覆盖了今天我们国家的疆域范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