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0.2先秦时期文学发展及演变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7712字 发布时间:2024-09-11

                                                先秦时期文学发展及演变

一. 歌谣神话

春秋以前,先秦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歌谣及神话。最早的诗歌,应该是人们在工作劳动时哼的曲子。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为了吃饱饭,每天要辛苦的上山打猎,下河摸鱼,或者在农田里播种收割。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哼一些曲调。比如今天的一些搬运工,在一起搬运大件货物时,经常会听到他们哼着统一的调子。另外,在打到猎物,或者庄稼丰收了,人们可能也会举行庆祝晚会,在这种场合,大家高兴了,为了表达喜悦之情,就会载歌载舞,歌唱一些曲子。这些曲子,随着时间推移,经过演变,就成了后来的诗歌。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有文字记录的只有一鳞半爪。

    《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葛天氏”是传说时期的一个部落酋长,被后人尊为乐神。这八阕(一首歌曲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有歌有舞,歌辞已经无可稽考,舞容极其简单,仅三人手持牛尾,边舞边唱。其内容从八阕乐曲的题目来推测,“载民”是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葛天氏部落的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等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春秋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结《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现存305篇。诗歌内容反映了西周初年至西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根据《诗经》记录的诗歌分析,西周时期,诗歌已经出现。在夏商两代,诗歌应该已经产生。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风》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祈丰年、颂祖德,是周人的雅乐正声(“雅乐”就是在庙堂上、用于祭祀、朝会等场合演奏的音乐,“正声”就是符合周代音律标准的乐声);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及部分民歌。

《雅》作者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有40篇。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诗经.jpg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

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也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豳风·七月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

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

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

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

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

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

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

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

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

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

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

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

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此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反映

了周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除了歌谣,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东西,通过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成为早期神话故事。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有神话故事及传说记录,其中,《山海经》中神话最多。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二.辞赋

辞赋方面的代表是《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所著作,“楚辞”之名,最早见于《史记·酷

吏列传》。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专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楚辞.jpg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

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汉书·地理志》载:“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显名”。后来东汉王逸增入自己的作品《九思》,成十七篇。

    《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

《楚辞》有时也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郑振铎曾评价《楚辞》:“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楚辞》包括楚歌和楚赋,它们有二个共同特点:其一是以《楚辞》中作品为模拟范式,其二是“兮”的大量运用;后者构成了骚赋有别于其他作品最明显的外在标志。《大风歌》、《秋风辞》等帝王作品,以至两汉魏晋时期的骚体文学都是《楚辞》的继承者。

唐代韩愈、柳宗元、皮日休三家也是骚体作家代表。宋朝至清末,也有很多作品直接起源于《楚辞》。

后来流行的赋体文学,也是来源并借鉴了《楚辞》的形式。从句型上看,赋体文有的全部或大部运用骚体句;有的大量运用散句的散体赋。

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楚辞》虽然是韵文,但它对散文的作用也很明显。首先,它具备散文因素,如句式上长短不齐,有散文化倾向;如它结构抒发胸臆,辞章安排与散文通;如内涵上既可抒情又可言志,可论说也可质疑,与散文相接等。其次,它开创的写法如问对及谋篇构思的方法,为散文所汲取。如《卜居》《渔父》都是一问一答,活泼有趣,后世类似文章连绵不绝。第三,是骚体句入散文。在散文体中插入骚体句,可以抒怀、可以励志,犹画龙点睛。

戏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楚辞》对戏剧的贡献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部分作品包含了某些戏剧成分,如《九歌》,本身就是迎神娱神的歌舞乐章,就其文学的意义说则是先秦一部戏剧。另一个方面,是《楚辞》中人物在戏剧的表现。其中,仅屈原的事迹,历代的杂剧、传奇等有近二十种引用。

相对而言,《楚辞》与小说关系较疏,只是一种文学的交融与渗透。《楚辞》对小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一,是想象空间的拓展。其二、题材故事的渗透,如王嘉《拾遗记》卷一十记洞庭山,又如沈亚之《屈原外传》等,都将屈原入小说并神化。

刘向编辑的《楚辞》已经流失,王逸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中最早的完整注本。

 

三.先秦散文

先秦时期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种。

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历史散文包括《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

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在发展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先秦散文文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论语》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例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既是对松柏的礼赞,又是对一种坚强人格的称颂,形象与哲理交融在一起。

《墨子》语言质朴,但有很强的逻辑性,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例如,《非攻》篇中说:“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人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以下又从盗窃别人鸡狗说到,侵略他人国家,指出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亏人自利”的不义之举。这样的由小及大,层层推进,既是演说,又是比喻,论证明白而严谨。

《孟子》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端锋芒显露。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记述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所问“齐恒晋文之事”避而不言,却引齐王谈论王道。在对话中,孟子经常连连发问,步步紧逼。他的雄辩锋芒,有时竟使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的文章还善用比喻。他在谈及不能和不为的区别时说:“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样的,有时整段用,有时全篇用。就象“鱼,我所欲也”,就是层层深入,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

《庄子》: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像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蜗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庄子》中还很多。

《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竟写了47条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成语,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都出自《韩非子》。

《穆天子传》所记周穆王游历之事,是我国文字记载中的最早的旅行活动。

    先秦散文文体特点:

轶事类:如《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晏子春秋》“晏子使楚”章等,

志怪类:如《左传》、《列子》中多记载鬼神;

小说类:如《穆天子传》、《燕丹子》等,可以称之为小说萌芽;

汉赋类:《战国策》铺陈扬厉,《庄子·说剑》与宋玉《对楚王问》增设主客问答,是汉赋的早期表现。 先秦散文.jpg

 先秦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宋人把《左传》与《史记》、韩文、杜诗相提并论,同作为文学范本。情韵丰富的《左传》散文,也深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所推崇。对《国语》语言艺术的赞誉,历来甚多。

 

四.寓言

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中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一般也称寓言故事。

先秦时期,寓言这种文体迅猛发展,原因是各诸侯和士大夫之间,为了称雄称霸,纷纷养士,而这些士人的能力和长处,就是能说会辩。能帮助领导出谋划策。但是,他们在领导建言献策时,也要讲究方式,让领导能够接受,而且,不能触怒领导,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韩非作《说难》,生动地陈述了游说之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撄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于是,他们就通过比喻等方式,间接来说服领导。例如:《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客谏靖郭君》: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

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靖郭君就召见了他。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说:“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门客说:“我不敢拿死来开玩笑。”靖郭君说:“别这么说,您继续说下去。”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牵不上它;可是,当干得连一滴水都没有时,小小的蚂蚁、蝼蛄也能制服它。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邑又有什么用呢?可是当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说:“好。”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

另外,还有“狐假虎威”、“鹬蚌相持”等,都是先秦时期的优秀寓言故事。

 

五.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乐经》丢失,只剩下五经。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