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0.3先秦时期舞蹈及音乐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2421字 发布时间:2024-09-12

                                                         先秦时期舞蹈及音乐


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因为对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等神秘现象不太了解,他们在生活中会崇拜一些他们认为很厉害的物体或动植物,比如有的氏族崇拜太阳,有的崇拜月亮,有的崇拜龙,有的崇拜虎,也有的崇拜天上的飞鸟或水里的游鱼。这些崇拜的动植物等就是他们部落的图腾。为了表示尊敬,或者对死去的祖先进行祭拜,他们会模仿一些飞鸟鱼虫等行为,慢慢就形成了最初的原始舞蹈。

先秦舞蹈音乐1.jpg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各个朝代的老大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都有自己的宫廷音乐或者宫廷歌舞。据说,伏羲的歌舞叫《扶来》,歌颂伏羲发明结网、教民捕鱼的功绩;神农氏的歌舞叫《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黄帝的歌舞叫《云门》,歌颂黄帝盛德如云;尧时的歌舞叫《大章》,歌颂尧的仁德,章明于天下;舜时的歌舞叫《九韶》,歌颂舜继承了尧的仁德;大禹时的歌舞叫《大夏》,歌颂大禹治水有功;商朝的歌舞叫《大濩(huo)》,纪念商汤求雨有功;周朝的歌舞叫《大舞》。另外,还有葛天氏之乐等。

据说,夏启建立了夏朝后,因为崇拜鬼神,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一般都要载歌载舞。而夏启又特别喜欢歌舞,根据《山海经》记载,夏启去了天帝的宫殿,天帝赏赐给他两首歌舞作品《九歌》和《九辩》,他自己又编制了《九韶》。可能是遗传,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夏桀在位时,宫廷中据说有女乐(专门表演歌舞的女子)3万人。

    到了商代,商人也很敬重鬼神,在祭祀时,他们也通过歌舞来与鬼神对话,取悦鬼神。从商朝开始,我们中国的音乐进入信史时代(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着当时社会的情况的时代,后人称为信史时代。与它相反的,就是传疑时代或是传说时代。中国的信史时代始于商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和《大护》,是商汤时期大臣伊尹所作。 从事音乐专业的工作者,主要有"巫"(巫师)、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关于“瞽”的解释,无目曰瞽,就是瞎子,我们前面说过,舜的父亲被称为瞽叟,就是他虽然有目,却不能识人,不知道舜是一个伟大的圣人。古代以目盲者为乐官,故称瞽,《诗·周颂》有瞽有瞽,在周之庭。《注》目无明则耳聪,使为乐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可见,瞽是古代的一种乐官。

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有歌为:“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朝灭亡后,西周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礼”是指祭祀,朝飨等仪式;乐就是在举行仪式时伴随的乐舞。周朝的礼乐制度规定了等级,什么人使用什么规模和什么样的乐舞,都有明确规定,等级低的人不能越礼使用等级高的乐舞。据《周礼》记载:祭祀天神的礼乐为: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时:奏蕤(rui)宾,歌函钟,舞《大夏》……

周朝宫廷中负责表演歌舞的乐伎,虽然没有夏桀时那么多,但也有1500人。他们还规定了六大舞和六小舞。

先秦舞蹈音乐2.jpg

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周王室权力衰落,礼乐制度也被破坏,特别是到了战国,已经礼崩乐坏。孔子就批评鲁国执政的卿大夫季氏“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备注: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随着士族及平民阶层的崛起,属于统治者享用的宫廷歌舞也走上了民间,特别是诸侯及士大夫之间,经常举办歌舞会。这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擅长歌舞的人。

    据《拾遗记》记载,燕昭王登上王位的第二年,广延国来进献两个善于跳舞的人,一个名叫旋波,一个名叫提谟。

    这两个人都亭亭玉立,皮肤白皙,体态轻盈,气息芳香,姿态柔美而又贤淑美貌,风华绝代无与伦比。

    两个女子有时走路既无身影也无足迹,有时常年不饥,不吃东西。

    昭王用单薄的丝绸制成华丽的篷帐给她们住,拿似玉的美石之膏给她们喝,拿丹泉的粟米给她们吃。

    昭王登上崇霞台,就召二人来陪伴。这时香风吹起,徘徊飞舞,几乎不能自支,昭王用缨缕拂了一下,二女就都跳起舞来。

    她们容颜妖艳妩媚,华丽胜于翔鸾,而且歌声轻飏。昭王就让女伶代唱,那个曲调清脆响亮,和谐的声音如潺潺流水,即使用绕梁惊尘来比拟,也不能算过分。她们的舞蹈,一个节目叫萦尘,指的是她们的体质轻,可与飞尘相混;其次叫作集羽,指的是她们的舞姿婉转,象羽毛随风飘动;最后一个舞蹈名叫旋怀,指的是她们的肢体细美,好象能揽入怀中装进袖内。

    昭王于是摆设麟文之席,散发华芜之香。这种香出自波弋国,滴落地上,土石都香;洒到朽木腐草之上,草木无不茂盛,用它来薰枯骨,肌肉就都生长出来。

    就用碎末铺地,厚四五尺,让二人在上面跳舞,跳了一整天,地上也没有痕迹,这是因为她们体轻的缘故啊。

     这时有只白鸾孤飞,衔着千茎嘉禾,嘉禾在空中自动开花结果实,落到地上就生出根和叶子,一年收获百次,一根茎就装满一车,所以叫做盈车嘉穗。

      麟文,就是把众多宝贝错杂起来用它作成席,都形成云霞麟凤的形状,昭王又把衣袖挥动了一下,跳舞的人都停止下来,昭王知道两个女子是神异之人,就让她们住在崇霞台,派人守卫她们。

    昭王末年,这两个女子不知到了哪里,据说她们有时在江汉一带,有时在伊洛之滨,走遍了天下。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和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并且,为秦统一中国后歌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战国时代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开始于西周的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在西周时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到战国时期,编钟数目增加到9枚一组甚至13枚一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先秦舞蹈音乐3.jpg

春秋战国时期,乐舞不仅用于祭祀,还用于祈福祛邪等宗教活动,如蜡祭、傩仪等。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如著名的楚音和楚舞,屈原的《九歌》就是代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