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直以来,宝坻县的赋税都很重,是周边其他县的好几倍,袁了凡觉得百姓交得钱太多,日子太苦,就上奏朝廷,请求把每亩田应缴的粮钱从二分三厘七毫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天神说,单是这一件事,就抵得上一万件善事了。
孔先生曾说,袁了凡最多官至「知县」,但实际上,他后来又晋升为了兵部职方司主事。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汉城、平壤等地相继陷落。
明万历皇帝受朝鲜王室之邀,出兵援朝,袁了凡在援朝军队中,出任兵部参赞军事,在收复平壤的
马尔茨博士由此总结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一个心理模型。如果你在潜意识里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失败者,那么你的人生轨迹大概率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算是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可能也抓不住。
我想袁了凡所提倡的「要改命先改过」,就是在逼你跟过去做一个了断,从而重塑一个全新的,积极正面的自我意像。
改过之后就是积善了。把今生的过错改掉,好命自然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还不足以把坏命变成好命。
佛家有前世今生、因果轮回的说法,袁了凡认为如果前世罪孽深重,那么即使今生不曾犯过大错,也还是会遭到报应。这类人要改命,就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的罪孽消去。
善事积多了,坏命自然能转变为好命。《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那就是「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祖上积德,后世享福;祖上作恶,后世遭殃。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袁了凡举了十个例子:
福建省建宁府建安县出过一个少师,名叫杨荣。他祖上以摆渡为生,有一次,赶上洪涝灾害,村里的民房都被冲垮了,被淹的村民顺着水势一路漂流。
别的船都去捞水里的各种财货了,只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专门去救被淹的村民。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时,杨家也渐渐的宽裕了。
杨荣的父亲曾梦到过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的祖辈,积了许多阴德,你家的子孙将来是要做大官的」。
果不其然,杨荣后来就成了明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后代中也有很多贤能之士。
还有明朝冯琦太史的父亲,他在做秀才的时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把自己的皮袍脱下来,盖在了一个倒在雪地里的奄奄一息的人身上,还把这个人扶到了家里,给他热汤热饭吃,最终救活了他。
后来冯老先生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天神对他说:我要派韩琦投生到你家,做你的儿子。韩琦是北宋著名文人和政治家,作为宰相辅佐了三代宋帝。
后来冯老先生的儿子出生,他给儿子取名「冯琦」。冯琦后来就成为了明朝太史。
杨荣和冯琦只是袁了凡举的十个例子中的两个,其余的例子就不细说了,但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据可考的人物。战役中立有谋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