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树倒猢狲散
共和年间,卫衡昆一系列的举措,让国内外看到晋国得以重新稳定。
卫衡昆稳定了局势,也让自己的妻子詹妮弗.艾伦的身价也迅速飙升。
早在昭隆七年卫衡昆与詹妮弗.艾伦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卫衡昆、卫衡元兄弟就出资在暗中控制了一家叫汉南晚报的报社,卫衡元出任幕后老板,希望詹妮弗.艾伦为他推荐在前面管事的人,而詹妮弗.艾伦就推荐了她的好朋友林麒云在台前经营,卫衡元同意。接着在昭隆九年,又由林麒云出面成立了晋国的第一家民营广播电台,叫做长风广播电台。
如今卫衡昆已经正式执政了,帝国广播电台也在当年的十月宣布收购了长风广播电台,作为帝国广播电台的分支。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文章,实际上是替卫家发声的长风广播电台控制了帝国广播电台。
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原来林麒云的真正后台是卫家。
共和三年三月初,王梦瑶在阿真坦国病重,她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趁自己还能行动,她坚持于三月十八日回到了兴京府。
卫衡昆按照帝国时代迎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了马归华、王梦瑶夫妻。
见到了儿子、女儿和孙子孙女,在他们的陪伴下度过了最后的一个多月。
临终前她交代马培廷,自己死后将不要任何尊号谥号,她虽然曾经是皇后,但如今不是太后,不希望这些。
五月七日,王梦瑶在兴京府去世,年七十二岁。
遵照母亲遗愿没有尊号谥号,也一切简便。马归华也知道战争迟早要来临,晋国必将再度遭受战火,为此,他决定将妻子遗体带回阿真坦国安葬,得到了众人的同意。
王梦瑶在兴京府住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卫衡昆三次前往皇宫觐见马归华夫妻,仍以当年臣子见皇帝的礼仪给马归华行礼,同时每次都进行了长谈,有怀旧,然而更重要的是对时局的探讨。
卫衡昆首先说:“我当年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局势本来想尽全力保帝制,但是后来局势发展太快了,实在是无能为力。”
马归华:“理解,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而去年一年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你是非常合适的总统,选你真是选对了啊。”
卫衡昆:“我也只能是竭尽所能,现在的局势很难,而以后恐怕会更难。”
马归华:“确实,以后的局势更难预料。恐怕要再度遭遇战火,而且似乎已经无法避免。”
卫衡昆:“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马归华:“这也是我当年选择退位的原因,我没有能力及早脱身,可是却害了后人啊。”
卫衡昆:“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共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英格丽.拉曼在阿真坦国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终年八十八 岁。
马归华为婶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遗体随后送往英国安葬。
丈夫马鸿清和长子马归英让她的晚年蒙受了太多的屈辱。
共和四年的九月,西洋本土再度发生大战,英国和佛朗斯国又卷入了战争,对手仍是强大的独义志国。而距离上次战败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就能再度东山再起,着实是不一般。
面对又一次的战争,晋国像上次那样先中立,但是实际上也站到了英国一边,输送大量物资,但并不立即对独义志国宣战。而此时,从独义志国购买的武器还未能到货,尚有些后顾之忧了。瑞挪芬国的武器,实际上是有独义志背景的,且两国关系良好。
新的战争也让晋国失去了最重要的工业品来源地,不过亏多这几年与米里加国关系还不错,可以弥补一些,但是米国更阴险,总以自由贸易为名要求晋国降低关税,这是晋国很难接受的。
这场新的战争开始后,已经卸任的马培廷终于理解到了父亲让他退位的原因。战争的阴云越来越近了,而且国内也涌现出不少亲东町国疏远与英国的声音,马培廷强力压制。同时开始大量转移财产,并在当年六月开始拆卸自己能控制的重要设备前往海外,还有大量新进购买的武器弹药,并请卫衡昆出动军舰护航运送。同时还有学生、孤儿、图书设备和文物等名贵物品。几年来的战争,东町国屡战屡胜,动员能力惊人,战斗力让他们感到恐怖。加上英国已经是自身难保,无法再指望,不如另寻他途。
另寻他途,光靠自身是不行的,所以还需要外力。而如今能有效的外力就是米里加国了。马培廷也想学父亲那样赶紧离开晋国,反正自己已经不再是晋国的皇帝了。
马培廷可以洒脱的离开,但是如今已经是总统的卫衡昆则不能这么洒脱,他还要坚守,尽最大的努力,其实他也知道希望是渺茫的,但尽人事听天命,他要做最后一搏。
共和五年六月,佛朗斯国战败,国土被独义志国占领,英国更是江河日下,本土经常遭到独义志国的轰炸,而东方的东町国在燕宁国境内是如入无人之境,而且随时有可能南下,当然也有可能北上,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到底是南下还是北上。
也就在这几个月里,马培廷悄悄让崔衡山将广宁宫及还能控制的资产卖掉,卖出了只有二百万镑的低价,这些钱中的一半转移到国外,另外一部分则分给了办理此事的人还有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大族和以前的大臣等。
共和五年七月过后,马培廷一家及亲人、随从等从兴京府启程乘船前往米里加国,先从兴京府飞往了宣文府的公共租界,然后从那里坐船出发,米里加国答应会为他提供保护。
在离开兴京府的时候,是恋恋不舍的,也是匆匆忙忙的,但是马培廷却并未有太多的伤感。
在繁华且肮脏的公共租界居住了两个多月,等待着其他亲人和友人的撤离,三月底,在人员基本到齐后,他们从宣文府港口启程踏上了前往米里加国的路途,而最终的目的地他有两个打算,一个是英国在拉印尼加洲的属地南乔敦国,一个是米里加国本土,究竟哪一个,自己还没有最后的确定,准备看情况再说。
共和六年十月初,晋国和卫衡昆等高层已经从各种渠道得知东町国要南下了,而且北部保宁、东宁行省的奏报基本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东町国集中在海山洲的飞机数百架,军队二十万之众,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无论是谁都知道根本无力抵抗,但能拖一天是一天,也知道英国和米里加国军队也支撑不了几天。晋军更是不可能,尤其完全没有制海制空权,只能是被动挨打。
十一月二日,马归华从阿真坦国返回了兴京府,来最后看看家乡。
安泽隆知道自己威望不够,希望马归华和卫衡昆能够共同领导抵抗,卫衡昆也有此心,但马归华对卫衡昆、安泽隆说自己已经是八十二岁的人了,还争什么啊,希望他们也赶紧走。
十一月十二日返回阿真坦国。
临行前,去祭拜了父亲、祖父的陵寝,还有王冰茹、卫仲康等功臣的陵墓,并拜谒了昭勋阁功臣图。他知道这一去,以后就难说了。至少再回来时候,肯定自己将是那个受人唾骂的人了。
临走前,将昭勋阁功臣、忠义图全部带走,免的战时丢失或者破坏。
在离开的那一刹那,马归华吟诵了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马培海:“父亲,何必如此伤感,我们还能再回来?”
马归华叹了一口气说:“再回来也是物是人非,人心无法收拾了。”
马培海:“那抵抗会如何?”
马归华:“抵抗没有把握,我也老了,根本无力了。只能是做一个隐者,去国外做一个寓公了。我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太祖,对不起列祖列宗啊,甚至对不起仲康表哥啊。”
在离开兴京府的时候,长子马培海、次子马培山也跟随父亲走了。
两个儿子都是独义志留学,对东町国看不起,对英米也没好感,而阿真坦则和独义志关系良好,他们愿意去那里。
晋国虽然成了共和体制国家已经六年了,但一百多年来这里都是皇权体制下的国家,如今马归华父子都相继离开了晋国,让百姓心中的天也塌了,一个缺乏凝聚力的国家,一个将自己的三千万臣民视为自己提款机的君王,也不可能再有多大的作为了,也已经丧失了民心。
然而,马归华父子最后却还是选择了为自己、为家人而非为国家。
而卫衡昆则选择率领三军继续抵抗。
从纸面上来看,晋国目前还是有些实力的。
晋国目前人口两千七百万,军队三十五万人的规模。其中陆军近三十万,海军舰艇百艘左右,空军各型飞机六百多架。看起来实力并不弱,但是海空军根本无力阻挡强大的东町国,只能是寄希望陆军了。原来希望的英米两国支援,如今看来也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陆军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在禁卫军序列中还成立了一个骑兵团约一千五百人,除了进口的洋马外,还装备有轻重机枪、小 口 径火炮和轻型装甲车辆,战斗力非常强悍,是卫衡昆的直属部队。
同时请米军进驻了北部重要地方的机场和港口,进行协同作战。并组成了晋米两国联合作战统帅部,请南安行省的米军进驻晋国本土。
十二月七日,东町国对西洋列强不宣而战,晋国首当其冲。北部地方在次日就遭到轮番轰炸,九日,北部港口接连失手。十一日,敌军从永宁市、海东市登陆,并很快得手,将晋国几乎是一分为二。
东町国战斗力强,晋国 军政层面是有预料的,但是如此之快意想不到。英国和米里加国的海空军也完全不是对手。
十二日,东町国 军队在东海行省东部部的东海港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五天后,米军仅剩的轰炸机撤到奥禄斯国。从此,东町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
二十二日,东町军队登陆永宁港。
二十四日,又在东南部的凤翔市登陆。至此,登陆的敌军形成南北夹击兴京府、围歼晋军和米军主力的态势。
二十六日,兴京府守军主力奉卫衡昆和道拉瑟的命令撤往慧亭州南部的半岛地带准备长期抵抗。
东町军从南北两面进逼兴京府,但并未能彻底切断晋米联军撤向慧亭州南部的退路。
第二年正月二日,东町军占领兴京府,并以一部兵力占领周围的地方。
在兴京府被占领前,卫衡昆、安泽隆下令将武器库中存放的大量武器分发给所有愿意反抗的武装。同时下令炸毁兵工厂、造船厂、钢铁厂等。避免资敌,虽然不忍心却也比资敌强。
到此,东町军队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同时还在其他岛屿上进行登陆。本土上的晋米联军近八万人撤向慧亭州。
东町军认为晋国作战的大局已定,将海陆军主力调往尼兰国属地进攻,将第五飞行集团主力调往其他方向,而仅以一个集团军的的剩余兵力清剿晋国本土的守军。
共和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卫衡昆、道拉瑟和家人及安泽隆内阁的大部分人也从兴京府撤往了慧亭州一带,利用那里的地形要继续抵抗。
共和七年从正月到三月,晋米联军主力还有七万多人在永晋行省西南部的狭小半岛地方与东町军队展开了游击作战,并固守港口和一个简易的飞机场,作为与外界联系之用。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用轻武器、山炮与东町军队不断周旋,也有所斩获,然而终究是寡不敌众,加上随着兵工厂大多被炸毁或破坏,武器弹药和粮草也日渐难以跟上,局势是非常不容乐观,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在游击作战中,卫衡昆是起着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作战事宜则由林凤荣、苏武昌谋划,卫敬柏带出来的禁卫军是主力,并带出来一个基本完整的骑兵团,并以这个骑兵团为基础,多次反击东町军,且颇多斩获。
虽然有所斩获,但终究是败局已定。
米里加国的高层不愿意让道拉瑟被俘虏,下令他必须和卫衡昆等晋国高层一起撤离,先前往奥禄斯国,然后再重整旗鼓。
三月中旬,道拉瑟转赴奥禄斯国,留守联军由温密特少将指挥。
卫衡昆、苏武昌、卫敬柏等不愿意离开,但道拉瑟临走时候也强行将他们带走,其实他是好意,卫衡昆临走时候依依不舍,不知还能否回来。但他肯定知道回来后,自己绝对不会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了。
东町军在得到一个师的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晋米联军阵地。四月初,东町军以近两个师为主力对慧亭市的南部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晋米联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敌军猛烈攻击下,守军七万多人被迫投降。
在晋米联军主力被迫投降后,其余各地的抵抗运动还持续了一个多月,但到五月份,基本被平定。
卫衡昆等随道拉瑟撤离到奥禄斯国后,英属奥禄斯国和米里加国仍对卫衡昆父子及逃出来的晋国 军政高层如苏武昌、安泽隆等颇为礼遇,虽然他们已经是流亡政府了,但还有很强的影响力。他们也确实在竭尽所能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盟国而战斗。
在持续半年多的战斗中,晋国陆军虽然表现的很勇敢,但是无奈东町军战斗力太强,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加上晋军失去了制空权,最后归于失败。空军方面,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加上飞机多是进口的,打一架少一架。虽然也击落了数十架敌军飞机,但面对绝对劣势,不少飞机还未起飞就被在机场炸掉了,可惜了,无奈啊。
海军是机动性较大的军种,战端开始后,海军三艘战列舰完全不能与敌军决战,海山号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及十余艘驱逐舰组成编队,前往东大洋外海专门针对东町军的商船进行袭击,颇有斩获。但是到第二年的二月初,因为长期在外作战,无法补充燃料、弹药,在共和七年二月二十七日,被东町军的鱼雷击沉,结束了近三十年服役的光辉一生。
为了保全海军实力,海翔号战列舰、两艘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潜艇及若干辅助船只共二十艘在刚开战不久就奉命南下到奥禄斯国,为海军,也是为晋国保全实力。而其余的包括海宁号战列舰在内的诸多军舰都以集群战术袭扰东町军的运输线,或者进行自杀性地打击,极为悲惨壮烈,成为了三军之中表现最好的军种。
共和七年底,道拉瑟被重新任命为上将,并在米国本土和奥禄斯国等地开始重整旗鼓为反击而准备着。
共和八年,道拉瑟被任命为东大洋西南战区总司令,九年被晋升为大将军衔,统辖整个西南大洋的所有联军,时刻准备反击。
共和十年正月,联军在在兴京府以北的港湾登陆,月底在慧亭登陆,夹击东町军;
二月五日,联军光复兴京府部分地区;
直到三月,经激战而攻克兴京府,占领慧亭市,收复定西岛;
东町军顽抗至九月才率部投降。
四月,道拉瑟受命指挥大洋地区所有米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
反击作战虽然艰难,但面对米里加国和所有反抗者的同心协力,最终得以成功光复了晋国以及整个南洋地区。
早在共和九年底,道拉瑟准备反击的同时,先行抵达了奥禄斯国,会见了卫衡昆,希望他能跟他一起回去,并指挥军队,还希望他以后能重新担任总统,他们已经是好朋友,也是患难与共了。
然而,卫衡昆却拒绝了,他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然而我回去已经于事无补,谁还能接受一个亡国之主继续做总统呢?”
道拉瑟:“有我的支持,您就一定可以。”
卫衡昆笑了笑,说:“不可能了,我已经没有那个心气了。何况以后的晋国将不再是以前的晋国,你我有私交,但是贵国根本不可能让我再回去做总统,我也不想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只希望贵国以后善待那里的百姓即可。”
道拉瑟理解他,也就没有强求了。
晋国被解放后,出生于中土的混血儿奥斯纳成为了总统,然而第二年就被阿库纳在选举中击败。
虽然战后的晋国得以独立了,但因为米里加国是真正解救他们的人,战后独立的米里加国依然在那里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并继续保留有军事基地和在附近地方的事实上的治外法权。
卫衡昆也和妻儿从共和十年就离开了军政领域,前往阿真坦国,马归华在这几年里多次邀请他前往,但他都以希望看到晋国解放的那一天而拒绝了,如今他终于得以恢复自由身了。
五十年代,道拉瑟领兵进犯乐东国,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土。
作为曾经他的挚友,卫衡昆坚决反对,并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虽然如今的他影响力微乎其微。
卫衡昆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预料道拉瑟必将失败,而且会身败名裂。
妻子詹妮弗.艾伦曾有些不解,卫衡昆说:“名满天下,战功显赫,然没有容人之量,性格倔强,此类人只能为将帅之才,而非真正的领袖之才。何况名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所以他终究会失败。”
詹妮弗.艾伦还是不大相信,然而事实证明了卫衡昆的预见是非常准确的,看来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军人统帅和一个真正的领袖,虽然看起来差距不大,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