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走完,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场地——大堂。这个大堂也是充满明亮柔和的光。这个场地的两侧,相对称地有好几个门。而正对进来的方向是一面墙,靠墙有一个摆放物品的长台,长台上,赫然摆放着令人眼前一亮的物件。
这些不都是探测器吗,不都是向星际放飞的联络智慧生命的探测器吗。
他们向摆放物品的长台走去。
“看这个!”吉米大声道,“这是我们地球的,是四十多年前发射的‘独行者’号!”
天!果真是我们地球发射的独行者。几十年前,地球为了确认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而制造了它,放飞了它。
星际不负有心人。经历多少次的探测器发射,终于有一个这样的设备被外星人接收到。
那别的那些呢,那些又是谁的呢?
加上独行者,摆在长平台上的类似物体有九个,每个都很不相同。
从外表看,它们的大小形状不相同:有的呈圆形,有的呈碟形,有的是多面体。有的大得像大卡车,有的小得像篮球,外观质地也不同,有的是金属的表面,有的是类似硬塑料,有的黄色有的白色,种种不同。
我们的独行者上面标明的探测器名,用了五种文字。六个人看了很亲切。但别的类似探测器的物体,有的有符号,有的没有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有的没有符号,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没有。有符号的,其各自的符号也很不相同。
显然,设计建造这个建筑物的地外文明,他们的科技水平文明程度非常高,在有目地有计划地捕获收集其他文明传达信息的物品。
这里既是这些文明信息载体的存放地,也是呼唤这些文明的召集地。
当初,地球人苦苦寻找地外文明,但都是杳无音讯,几乎都要认定自己是孤独的一枚。只好用独行者命名这个探测器,近乎绝望。但事情的变化却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他们细细审视这些探测器。
这是真诚的生命问答,这是直指人心的灵魂交流。
这个长平台似乎也是一个签到台。
每个不同探测器前面都放有一块约15乘20厘米的金属片,空白无字无符号。
“是不是要我们签名?”李恒拿起金属片,向大家示意:“我们地球探测器面前的金属片,从现在开始,不应该再是空白的了。”
“我赞成这个说法。”布朗呼应。
“如果李恒所说是成立的话,那这个星际文明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惯。”路易斯说。
“或者,这个星际文明是别的意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为是用于签字的。”吉米说。
“说不定,我们签上字了,他们觉得特好玩,还成了星际趣谈。”尹秀敏的说法。
“我喜欢这样的结果。但我想说,我们首先是星际旅行者,来参观欣赏这里的人文风情,先不管签不签名。”加布莱觉得先要放松一下。
“好,听加布莱的,我们先放松心情,当作受邀的旅行观光人员,来这里欣赏人文和自然风貌。”李恒赞成。
两侧的门相继被打开。
吉米打开一扇门,门很大,但能方便地打开进到里面。这里空间很大,可以估测这在当初是作为库房的,工程结束,就另作他用。
这个大空房子没有放置材料物件,只是对门的墙壁上有一幅画,画的是山、河、树林、平地、海洋,这大概是这个文明所在星球的地理风貌。
细看这些树,我们地球的树可是差别太大了,树很高,没有大的分杈,仿佛是杵在地上的一把未打开的伞(不可折叠的伞)。这或可能是他们认为这种树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画到这里来向星际间作介绍。
再看那河,河水很清澈,在阳光下有晶莹剔透的感觉。似乎还有鱼,但不能肯定,大概是某种水中动物。
看那海洋,也或者是湖,总之是很大的水面。也有船在上面行驶,船看起来特别地精致,可以想象这些船线条平滑,设计精巧,是舒适的乘坐工具,可以快捷地在海上航行。就是不知道这个环境中会不会有风暴。
山和平地大概和地球差不多,山是蜿蜒起伏,平地是宽广平稳。
似乎没有大规模的陆上交通大道,明显感觉不到有大的车辆,空中也没有飞行器。这和我们地球不同,是不是忘了画上去,是不是没必要画这些东西?
是为了环境美好吗,是为了环境美好而做出取舍吗。但总得要有经济往来,人员物资的流动吧。或者脑洞可以大开一下:他们的科技水平特高,不需要这样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调配,只需有时调配一下就可以了。
每个人看到的画面都不同。
加布莱似乎闻到了香味,他想他面前的画应该是食品的展示。虽然那些东西他不认识,但用碗用盘装的大约和食物不会相距太远。他们六人餐餐都是那几样太空食品,看到了这个新鲜未曾谋面的相似于食品的东西,自然就有了些反应。
看看这些食品,都是规整的块状、片状、粒状、丸状的样子,可以认定基本上是深加工后的了,如果不是,那就只能认为他们生产食品的过程境况和我们很不相同。
我们地球人用种植、养殖、水域捕捞获取食物。他们可能进入到一个这样的阶段,他们可以设计食品的生产过程和成分,不用原生植物和动物,直接从元素构成上来组合,通过一系列我们所未曾掌握的神操作,把一堆元素材料变成所想要的食品。从色泽、味道、营养构成再到形状大小。
如果他们认知水平比我们高很多,这应该不是难事。也真希望他们可以慷慨相授,不要专利费向我们输出这种科技。就是不知道他们的食品口味如何,但这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调味和煎煮来加以利用。不过可以先尝尝,如果不会相差太远,慢慢改变一下我们味蕾的喜好表达,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最重要是方便、卫生、环保,可供身体正常运作。
想象一下,这碗块状的东西,是硬是软,是甜是酸,是香是鲜?他们对食品的评价会是这样的吗?这真的很难说。我们只不过是用地球人的经历来解读外星人的可能感觉。
这个造型很可爱,这个色泽很有诱惑,这个很难想像是什么口感,这碗是我们所认为的汤吗,这个半胶状的是什么……
太多太多。这是要开星际聚餐的节奏啊。
露易丝面前的是星辰之海:一幅星空图。巨大星团包含多个星团,星团包含星系,星系又包含恒星系,这就和我们地球认知一致吗。左旋右旋,棒状臂状的美丽星系构成。
星空的构成真是一种梦幻景象:有旋转的美,有对称的美,有光焰的美,有空旷的美,有聚集的美,这种美是大气磅礴,是深度震撼,是极度诱惑。
美是这个世界的底蕴吗?似乎是,好像是或者肯定是。
从宇宙尺度的构成美,恒星系构成的美,再到中尺度山川河流之美,再到分子量子尺度构成之美,是不是都在说美!
物质世界的美,传递熏染到生命世界的美,其结果就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物质世界的美,引发精神世界的美,是不是符合这种逻辑关系的美妙延伸!
这个超级星团被作为特写展示在这里,可以推测一定跟这个外星文明紧密相关。
看,图上有圆圈圈定了多个恒星,十个圆圈一个大九个小。这个大的,可能是这个文明的所在恒星系,九个小的以此来推,应该是我们地球有关。展示台上的九个探测器,对应这九个小圈或可被接受。
我们的数学坐标有原点,在茫茫的星际空间,可以设定坐标原点吗?起码到现在为止,没有地球人可以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
布朗面前的图画不怎么有趣,都是些白点黑点分布在上面,还有些线条、圆形、矩形、三角形等等,好像还有简单的原子结构图。
布朗只好展开想象,开大脑洞,自作主张解读这些点线面体。
这些不规则分布的黑白点,可以比作是这个星际文明智慧生命的对宇宙起源的认识。他们认为这个宇宙的生成是因为有许多奇点,也就是画在上面的黑点,然后爆炸变成白点。白点是恒星,众多的恒星组成星空。这和我们的认知有些不同,我们认为只有一个奇点,他们认为有许多个奇点,多个奇点形成多个星系星团超星团。
黑点爆炸,炸出时间和空间,于是有线条,于是可以用线条来量度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尺度。有了线条,于是就可以组成平面,这些平面限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边际,空间在时间里面,时间在空间里面。离黑点爆炸越久,这些时间空间的边际边界越来越扩大,进一步扩大就有了星系星团超星团,巨大的三维世界形成,多维世界也形成,时间此时似乎离开了空间而独立存在。于是我们有了无限的时空观念,这点他们和我们比较相近。
但总不能只是一个趋势吧!好,那就收缩一下吧。那就圈定一个空间,限定一个时间,到时候就回归,哪里来哪里去。这些点线面体都可以互相转化。黑点变白点,白点变黑点,点可以变线变面变体,也可以反过来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在那个类似于原子组成模式的构架内,就像原子核一样,有一个奇妙组成。
尹秀敏看到的画面,都是一些自然的矿物。贵重的有金矿银矿,用途广的有铁矿铜矿;一般的有盐矿煤矿。怎么知道的呢?很简单,这些形状颜色都和我们地球的不相上下。这些恒星行星的形成之初,当时的条件就注定了这些矿物形貌颜值不会相差太远。
物质世界的构成,早已被限定。
这个文明,应该和我们差不多,都是从自然界获取各种元素成分,来开发适合智慧生命使用的物件。
他们会从哪里开始呢,他们现在又到了哪个程度了呢?
我们地球人,金属使用是从铜开始的,然后是铁金银锡铅等等。先是纯度很低的包含很多其他元素的合金,然后逐步提高冶炼技术,金属纯度不断提高。获得高纯度的各种金属后,再做合金。逐步掌握各种元素间的配比,使所需要的金属材料符合使用要求。
这个地外文明是不是先将铜开发出来以供使用,但肯定进步的过程会很相似,从粗糙到精致,从定性到定量。
这个地外文明把这图画呈现在这里,他们要说的是什么呢?
是说我们彼此共同拥有一个物理世界,它有共通的规则,遵守一定的规律。我们需要认识这样的物理世界,通过认识物理世界来获取我们所需的东西。一切从认识自然开始,掌握其中的规则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灵活运用。我们从物理世界中学到了很多,然后又加以改造创新,使我们的物质文明光彩夺目。
他们这个文明,看来比我们地球文明要先进很多。他们使用了很多方法,召唤我们来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先进程度和真诚之心。这里有一个小疑问: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来我们地球,爽快地帮助我们达致更高的文明状态?是因为不知道我们的具体位置,还是因为他们现在也忙不过来!
每个大房子的画风都不相同。
李恒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
这有一对情侣吧,男的拉着女的手,也可以说是女的拉着男的手,两个人都是笑容可掬。看上去也是年青人,这也和我们地球差不多,或者就是一样的。有的一对是在河边,有的是在树下乘凉,跟诗经里描写是一致:美目盼兮,巧笑喜兮。
还有父母拉着一个或多个孩子的,这就是他们从做情侣到做父母。真的要认真祝贺他们的华丽转身。
接下来很自然就到了年纪大的时候了。岁月在这个文明留下的刻痕和我们地球别无二致,从小到大,从大到老,履行人的天职。这是我们共同的人伦,从小朋友的无忧无虑,到成年人的投入生活,再到老年人的颐养天年。
这个可能是他们相遇相会的场面吧。他们俩都把右手抬起在肩膀的上面一点,手掌自然伸直,掌面对向对方,面带微笑。如果变成握手,那就是我们地球人的见面礼仪了。
还有,在一个大的室内空间,围着一个中心,有一圈圈的坐具(这个文明的椅子凳子),可以推测这是他们的议事的地方。他们是怎么议事的呢,由谁来召集呢。他们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怎样的,他们的财政如何聚散,他们的政治经济运转的机制等等这些只能想象不能确定。
他们有军队吗,他们有警察吗?在我们地球可是一天都不能少的呀!
他们是如何制造日用品的呢,他们是如何开采矿山资源的呢?他们的经济运营没有一点表现在画面上,这是为何?
吃喝拉撒睡,样样不可少、从目前的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是碳基生命,要和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交换,不吃不喝是活不成的。
六人都以自己在地球上形成的固有认知来解读壁上的画面。
他们逐一到不同的画作前驻足,各自的解读有相同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