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封建迷信
书名:身兼数职的你才是这个村的当家人 作者:骑起蜗牛踩刹车 本章字数:2356字 发布时间:2024-11-09

吴老七家房屋旁的猪圈边,吴老七拿着一根刚砍下来的树枝对着圈里的两头黑毛猪煞有其事地念一通。至于念的是什么,易之听不懂,陈尤华听得懂。

易之问道:“陈哥,这吴老七在搞什么东西?”

“猪不吃食。”陈尤华爽朗地笑着说道,“他在解鬼。”

“……”

易之有些无语,猪不吃食?不就是生病了嘛。生病可以找兽医看,解鬼有什么用?这世上真有鬼?

易之朝吴老七缓步走去,边走边说道:“陈福不是村里的防疫员嘛,找他来打一针就好了。”

陈尤华没有回答易之的话,屁颠屁颠地跟在易之的后面。

在农村,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更愿相信有脏东西。你要跟他说要信科学,不要去相信有鬼?他们会说,你们年轻人,这也不信,那也不信。要信点,不要什么都不信。还是要信一点哦。

易之来到吴老七身边,笑道:“吴叔,在忙呢!”

吴老七没有理会易之和陈尤华,嘴里继续吐着词,一脸的严肃。

“嗯……谨请五雷大将军,神将纷纷降来临,飞云跑马千万里,黑风暴雨不送情……嗯……五雷打破情行庙,下雷打破庙情行,万病一碗水……”

吴老七一口唱腔,唱得抑扬顿挫的,他左手端碗,右手拿着树枝在他的正前方对着猪画来画去的,像是在画什么符号。

嗐,你还真别说,吴老七搞得是有模有样的。

两分钟过去,吴老七喝了一口碗里的水,对着前面的两头猪连喷三口。

“噗,噗,噗。”

吴老七喷完后才停下手中的法事,转头笑着问候易之:“易书记,你来了啊,快去家里坐,这猪圈脏。”

吴老七把易之和陈尤华拉到家里坐。

易之刚坐下,吴老七就倒了一碗酒端过来。易之急忙推辞说自己不喝酒。

吴老七说:“易书记,多少喝一点,这是我们这边的习俗。”

易之说:“多谢了,吴叔,我喝不了酒,现在还在上班呢,待会万一镇里有领导来村里,被撞到了就不好了。”

吴老七坚持要易之多少喝点,易之坚持不喝。两人就这样推来推去,硬是推洒了半碗酒。吴老七最终拗不过易之,剩下的半碗由陈尤华代喝。

这吴老七实在是太热情了。见易之不喝酒,又给易之泡了一杯茶。

几人坐下后,易之问道:“吴叔,你家猪怎么了?”

吴老七一脸憨厚,笑着解释道:“猪不吃食,我送菩萨解一下。这几天都瘦了不少,都养这么久了,真死了的话有点可惜,年底就没年猪了。”

“你可以找村里的防疫员也就是我们村警陈福帮忙打一针了。”

“他来打一针要五十块。不是很严重。送菩萨不花钱。”

易之不好再多说些什么。这就像有些老人生病了,不先去找医生开药吃输液,而是在家立水碗,认为自己感冒发烧是因为闯到鬼了,立个水碗倒个水饭就好了。

易之觉得这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自己是不信的,但也不好和老一辈去争论。

不管你怎么去争,你都争不赢,因为那是他们那一辈烙印在自己的认知里的,是抹不去的,是不能质疑的。

易之起身来到吴老七家院坝的最外面堡坎边,一棵梨子树下,易之站在这里,整个东丘村的村貌一览无余。

一条高速路自南向北,西北方向是隆临镇政府,设有一个高速路口,东南方向是罹秋县城,县城和东丘村之间还有一个村,也设有一个高速路口,离东丘很近。县城的人要去省城,需要经过东丘村。

一条小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将整个东丘村一分为二,你家在那边,我家在这边。河流两岸有几百上千亩的肥沃土地。这些土地养育着全村两千四百多人口。

夕阳斜挂山腰,橘黄色的阳光洒在田间辛勤劳作的人们的脸上,老农掐掉烟头一锄挖下去,嘴角溢出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看着寨子里升起的寥寥炊烟,牛羊犬马声在寨子里交响着,易之的思绪被拉回到小时候,一群小屁孩光着脚在田野里嬉戏打闹……和小伙伴去地里捉蚂蚱喂捉来养的小鸟……

“这一片地基本上都种早蔬菜和早辣椒,等收成卖完以后,村民才开始打田栽秧,等收完大米,又开始种蔬菜。就这样重复着,可以说,一年四季,人休息了,地都没空休息。”

不知道何时,陈尤华来到易之身旁,看着村里那一坝田感慨地说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呐!”易之眼神闪烁,也有些感慨地说道,“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留在村里,都出去打工了,不愿在家发展产业。”

陈尤华没有说话,静静地听易之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留在家倒是可以照顾家人,但又养不活全家。外出打工吧,又照顾不到家里,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很难有双全的办法。”陈尤华自然而然地接话说道。

易之说:“就当前的农村来说,除了一些发展较好的省份,那里的农村有工厂,有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就可以挣钱养活全家。像我们这样的村,很难,要想实现家门口就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光喊口号和盲目的自信,是脱离实际的。毕竟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不会因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

易之觉得自己可能说得有点多,有点消极了,转而问陈尤华村级现有的早蔬菜、早辣椒产业经营状况怎么样?村集体收益如何?村民们是否真正能够挣到钱?

陈尤华说,村里现有的产业只有早蔬菜、早辣椒,简单来说就是村里与公司谈好价签合同,动员村民们种出来以后,由村里联系公司过来收购,公司按一斤多少钱的提成给村里。村里在公司和村民之间相当于中介。

听完陈尤华的介绍,易之思考了一会说道:“我们是和几家公司签的采购合同?”

陈尤华回道:“就只有省城里的宁海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易之说:“这种经营方式,就相当于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发生点意外,那村民种的这些蔬菜、辣椒怎么办?你也知道,蔬菜、辣椒这类的蔬菜是放不了多久的,闲置在地里一段时间就会烂掉。要是全部烂在地里,村民们不得把我们几个揪出去打死哦。”

易之说的也是实话,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本就有风险。

易之回到村里,找副主任莫贻英拿到流水账,详细地看了近三年来的流水。他想了解一下这个产业中村里的收益如何,毕竟后面推行的村民家庭卫生评比奖惩制度要想真正地落实下去,是需要村级有可支配的资金来维持的。

没钱你怎么做事!这话放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对的。

总不能一直靠村里去外面找人赞助经费吧!

万一找不到怎么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