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乔装入寺
1
怜舟将怀里最后两颗果子丢进食槽。
他瞧着二墩进食时别有乐趣。它比大丑动作迟缓,咀嚼时尤其细致,嚼个十来下还会伸伸脖子咧咧嘴。跟笑似的。
它似乎知道怜舟有心事,故今日进餐特别卖力。不仅伸脖咧嘴,还抬腿炫耀新修的蹄子。
“你给支个招,二墩,你说怎么办?”怜舟摸摸二墩的脖铃儿,郑重其事说道。
二墩歪过头,冲他露齿一“笑”,继续沉浸在进食的快乐中。
“唉,你呀!”怜舟苦笑。
他将藏书楼中事务处理完毕,就来到马厩找双能听他说话的耳朵。
两日来,他一直在回味孙龙所说“张公心存大义,玉峰寺总要去拜一拜”背后深意。
张崇汉未必不知城中怪事迭出,必定与某股强大势力有关。只是久居高位,且刑部吴尚书始终针锋相对。为求自保,他难免不去信奉所谓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
他深知要行得长久,便要压抑心里狂浪滔天,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可是究竟何时才是张崇汉所认为的时机成熟呢?
莫非……
怜舟思不得解。他与二墩大丑告别,而后沿着藏书楼后小径信步溜达。
道路渐渐开阔。行至一处,忽觉身后脚步声急促。是两名生徒正抱着书卷赶往学斋方向。边走边谈。
二人与怜舟擦身而过。踏入前方一条岔路前,竟放慢了步子。
怜舟便得以将其相谈之事听了小半。
生徒谈论的是一封家信。
由信中得知,其中一人的表弟因其父梦见自己前世杀孽深重,便逼着儿子去庙里当了俗家弟子,以摄受身心……
哦——如此倒不失为入得寺院的好法子。怜舟心想。
玉峰寺!玉峰寺是他放不下的心结。
2
红先生见怜舟彻夜批注书籍,便知他又将下山。
她不多问。她坚信,这世间有哪个人不想知道自己是谁呢?
而怜舟在成为怜舟以前是怎样的,她也想知道。
毕竟她卧房枕头下面,还压着怜舟的半首诗。另外半首还滞留在他的“前世”记忆里,她想看看。
怜舟进城后直奔常乐街。
他去找曾有一面之缘的碧桃。
怜舟进得清阅阁大门后,照例给了那伙计两枚铜钱。伙计瞥一眼楼梯上去左转第二间房,嘴角抽动似笑非笑道:“碧桃姑娘今日还在那屋,过两天可就不一定了。”
“为何?”
“被城外来的客商相中,赎了身。”
“既已赎身,因何还在此处?”
“那客商正妻正在病中,此时进门怕遭娘家人阻挡。等病好,或者等咽气了再说,好事不怕晚。”
“好事……”
怜舟沿楼梯缓步而上。还没到碧桃门口,便闻见由屋内散逸而出的檀香味。
此时气味稍浓了些,不比上回那样浓淡得宜。
怜舟推门。碧桃姑娘正巧转身。见熟人到访,忙舒展了眉头,笑脸相迎。
“客官许久不来了,今日可算是惦记起碧桃的琴艺啦!”
“是,惦记。还惦记姑娘的化妆术。”怜舟拱手。
“碧桃不明白。”
“在下想请姑娘传授一二,还望不吝赐教!”
“只是客官学这何用?”
“我所说化妆术并非指女子平素描眉点唇,而是足以改头换面的那一种。”
“客官说的是……”
“我上回听姑娘说,清阅阁中有些客人喜好新奇玩法。比如让乐师歌姬扮了长相各异性别不同的角色来奏乐歌吟,如此便欢愉不已。姑娘说自己也曾扮过,想必技艺精湛。”
“……嗯,好吧。碧桃愿教,且不再过问客官有何目的。这是看在我那两个姐妹的份儿上。我只当客官也还记着她俩。”碧桃眼中泛红。
“当然记得。”且怜舟自知,此行即将去往玉峰寺,若追根溯源,与沁莲和紫衣失踪亦有几分关联。
至于这“改头换面”,怜舟深感必要。他此去虎穴龙潭,可不比在茶肆门前摆摊那样随性,一着不慎便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进出寺门那些僧侣香客或许令他毫无印象,却极有可能认出他来。他极有可能因自己未知的身份而坏事。尽管身份揭晓于他而言曾是日思夜想之事,但与入寺探察相比,便不足挂齿了。
此行身负使命,必须慎之又慎。
不消一刻。碧桃将怜舟引至一面铜镜前。
“瞧瞧,可还满意?”
怜舟望了眼镜中。碧桃果然依他所述,将原本年轻清俊的容貌改换一新。尤以那髭须最显神采。
“姑娘果然身手不凡。在下这天生须发色淡欠浓厚,经由姑娘巧作,已焕然一新!”
“呵呵,客官只需依照碧桃适才手法处置便可。”碧桃将案上用具塞进布包,并将口子扎起,交予怜舟,“客官且收着吧,碧桃往后用不着了。”
“这,好。”怜舟明白姑娘此言实为道别。他暂且搁下对于姑娘脱籍嫁人之后前景的担忧,强作笑颜道:“愿姑娘去到这清阅阁以外能够琴瑟和鸣!”
“承客官吉言。多多保重!”
3
南山脚下。
怜舟毫不犹豫择前山攀行而上。
这一日香客众多。通往山顶的石阶上满是步伐虔诚的男女老少。
怜舟混迹其间,显得再平凡不过。他时不时轻触胡须,看似一路观山景时随意而为,实则确认这陌生髭须是否粘贴牢靠。
他这一脸沧桑,是起早亲自装点上去的。手法欠娴熟,屡败屡战。好不容易侍弄服帖,故而倍加珍惜。
行至山腰,借着倚树听泉,怜舟好好将入寺后的行事要点思虑周全。
他不知自己成为怜舟以前是谁,但显然不是惯于行走刀尖的侠士或者运筹帷幄的谋士。他与他上唇和下巴上的髭须一样,在芸芸众生间最为寻常。
然而他渴望进那寺院。即便带着几分不安忐忑。
他不记得是否曾经追赶过功名的脚步,可他倾心于红先生伤后初愈时与他的一席谈话。
先生说,众举子如愿登科,策马一日,将繁华看尽。皆知博学审问慎思,却怠慢了明辨与笃行……
怜舟此刻之所在,看不到先生的东山,看不到书院。可他能感应到先生蓬勃的心跳。
红先生没有直言“苍生之痛”,怜舟却分明听得到来自玉峰寺的无声幽咽。
“先生,助我。”怜舟将掌心抚于胸前,深深吸气。
稍作休整,怜舟继续攀行。
与那山顶越发靠近,渐渐听得到众僧诵经之声,以及夹杂其间某些法器敲击的声响。
怜舟将指节轻托了两下胡须,又将他认为天衣无缝的入寺修行理由在脑中飞速预演一遍,而后踏入玉峰寺山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