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文坛 巨子金圣叹
梧桐姐姐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文坛巨子金圣叹》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出现了一位超级有趣又才华横溢的人,他就是金圣叹。
金圣叹,从小就聪明得像个小机灵鬼。
他对读书有着一种痴迷,不管是儒家经典,还是那些有趣的小说故事,他都爱不释手。
他读书的时候很有趣,有时候会皱着眉头,好像在和书里的古人争论;有时候又会哈哈大笑,那笑声就像银铃一样清脆,能把周围的人都吸引过来。
有一次,金圣叹在学堂里读书。先生在上面摇头晃脑地讲解着文章,其他的小伙伴们有的在偷偷打盹,有的在想着下课怎么玩。
可金圣叹,他完全沉浸在书本里。当先生提问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高高地举起手,回答得头头是道。先生笑着问他:“金圣叹,你为何如此聪慧,可有什么读书的秘诀?”
金圣叹眨眨眼睛,调皮地说:“先生,书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宝藏,一进去就不想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金圣叹的才华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越开越艳。他对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对《水浒传》和《西厢记》这些作品。
他觉得这些书就像一颗颗明珠,被很多人误解了,他要把它们真正的光彩展现出来。 有一回,金圣叹和几个文人朋友聚在一起讨论《水浒传》。
一个文人皱着眉头说:“《水浒传》不过是些草寇之事,有何可读?”
金圣叹听了,马上反驳道:“兄台此言差矣!《水浒传》里的人物各个鲜活,他们虽然是草寇,可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正义。就像鲁智深,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那是为了救金翠莲父女,这是大善之举啊!”
他说得眉飞色舞,眼睛里闪着光,就像在为那些梁山好汉们辩护一样。其他文人听了,纷纷点头,觉得金圣叹说得很有道理。
金圣叹还特别喜欢批注书籍。他批注的时候可认真,就像一个细心的工匠在雕琢艺术品。他会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是对情节的解读,有时候是对人物的分析。他的字写得工工整整,那些批注就像给书穿上了一件华丽的新衣裳。
可是,金圣叹生活的时代并不安稳。清朝建立后,有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官府要征收粮食,可老百姓们实在是拿不出来,大家都苦不堪言。
金圣叹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他决定要为老百姓发声,于是他带着一群人去孔庙哭诉,希望官府能减轻百姓的负担。
在孔庙前,金圣叹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乡亲们,我们不能让官府这样欺负我们。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活不下去了!”
他的声音洪亮,在孔庙周围回荡。可是,官府却认为金圣叹这是在煽动百姓,扰乱治安。很快,金圣叹就被官府抓了起来。
在监狱里,金圣叹并没有害怕。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的朋友来探望他,哭着说:“圣叹兄,你这是何苦?”
金圣叹笑着说:“为百姓做事,我虽死无悔。”
他还在监狱里给朋友讲笑话,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味。”逗得朋友哭笑不得。 到了行刑的那一天,金圣叹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他看着周围的人,大声说:“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
意思是杀头是最痛的,抄家是最惨的,而我金圣叹不经意间就得到了,这不是很奇怪吗?他的幽默和豁达让在场的很多人都为之动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圣叹是一个有才华、有正义感的人。他热爱读书,对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而且,他为了百姓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很伟大。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些受欺负的人说话,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哦。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看到有同学被欺负,我们要勇敢地告诉老师,保护同学。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小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