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地毯纷争之风云再起(三)
书名:江山不懂恨 作者:江山不懂恨 本章字数:3345字 发布时间:2024-12-03

过了一会,太子贺玄山来到勤政殿内下跪行礼,全淳屏退殿内太监,道:“起来吧。”玄山道:“谢父皇。”全淳道:“你知道为什么这几日不让你出门吗?”玄山道:“儿臣知道,是儿臣做错事了。”全淳道:“什么事?这里没有别人,你直说吧。”玄山道:“儿臣跟武王争斗的事。”全淳盯着玄山,满眼落寞。

玄山接着道:“父皇,武王步步相逼,儿臣退无可退啊。”全淳道:“你明不明白你的位置?”玄山道:“儿臣愚钝,还望父皇赐教。”全淳道:“你是国之储君,其他人将来都是你的臣子,你跟一个臣子争什么争?为君者要有容人之量,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这臣子的功劳说到底不都是你的吗?若是臣子做错了事,你要规劝,若规劝无效将其罢免也就是了。你现在是太子,若真的发现臣子做错了而你又无能为力时向朕禀报即可,朕自会处置的。你与一个臣子争斗是降低了你自己的身份啊。”

玄山道:“多谢父皇指点,父皇所说儿臣句句牢记在心,听父皇的话犹如拨云见日一般。”全淳道:“好了好了,还有,你做的那些事,朕都知道,既然你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做这些事其实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但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朕立你为太子就是因为你是众皇子中品行最好的,将来这万里江山压在你的肩上,千万不要走错路啊,你的那些事现在朕还可以压下去,但将来你若是一错再错,就是朕也保不了你,你明白吗?”

玄山的手微微颤抖,道:“儿臣明白。”全淳道:“你从小生于豪门,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朕已决定,朝中的政务你暂且放下,去丹丰县以太子身份兼领丹丰县令之职,管好一方百姓,多多体察民情。”玄山道:“做县令?这?呃,儿臣一定做好父母官。”全淳道:“这丹丰县离长安不远,来往也方便,此次前去做官所有事务都要亲力亲为,做的好与不好百姓自有公论,另外要多读书,多学学圣贤之道,朝中有许多大臣都是忠义之士,闲暇时可多向他们讨教。”

玄山道:“儿臣遵旨。”全淳道:“好了。那朕问你,你可知治理一个县和治理一个国家的区别?”玄山道:“儿臣愚钝,这治国之策唯有恭听圣训。”全淳娓娓道来,道:“每个人都有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附近度过的,所以一个地方的人久而久之在风俗、秉性、脾气、规矩、意识等各方面都会比较接近,因此越小的地方治理起来就越容易一些,能管好一个县的人不一定能管好一个府,能管好一个府的人不一定能管好一个州,在官场上县令做的好了才能擢升为知府,但你是太子,从一出生就身居庙堂之高,虽然天下事你都知道,但真让你去管一个县你不一定能管好,若是将来想当一个合格的皇帝,底层的阅历就必不可少,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都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让你去当一当县令一来是明白这些,二来是看清楚当县令和当皇帝的区别。”

玄山道:“儿臣明白了。”全淳道:“那你说说,这区别在哪里?”玄山道:“当皇帝比当县令更要难上千百倍,天下数千个县,要把这么多不同地方的人捏合在一起十分不易。”全淳道:“那你打算怎么办?”玄山道:“儿臣相信等我做完了县令之后一定更加爱惜百姓,不伤民、不害民,定能使国家安定。”

全淳道:“要学会从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你说的这些是当然的,但不是重点,重点是不同州府的人其实差异极大,把他们放在一起甚至互相说话都听不懂,生活、习俗、观念更是全然不同,要想让差异这么大的人在同一个国家安分相处就必须用些强力手段了,这强力手段嘛,一是自上而下的权力,二是兵威,还有就是,一些必须让天下人都服从的信条,以此来约束他们,这些信条可以很优雅,也可以很粗鄙,关键是要让天下人都服从就行了,至少也要做到表面上的服从,这样一来天下人就会在同一个框架下,有一个最基本的联接,整个国家就能有效沟通,不会四分五裂了。”玄山道:“儿臣明白,父皇说的是四书五经。”

全淳道:“没错,但除了这些还有,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是迂腐了些,可天下之事原本就是这样,越大的地方百姓能说的话就越少,越小的地方反而更自由一些,所以这些信条都是必须要坚持的,若是没有,天下就会大乱,更非黎民之福啊。至于百姓私底下有没有骂过这些东西,随他去吧,不要管了。”

玄山道:“儿臣明白,儿臣谨记,可是,百姓若是对朝廷教化的东西有所不满,总归不是好事吧?”全淳道:“民意和朝廷意志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朝廷会教化百姓,这也是一个塑造民意的过程,而民 意能决定朝廷的江山能否坐得稳,虽然这两者之间有时候会有偏差,但一般也不会偏差太多。百姓的不满大多数时候并不多。”

玄山道:“那万一偏差太多了怎么办?”全淳道:“万一偏差太多了,这两者就会相互斗争,斗争的结果往往是朝廷灭亡,民意永在。”玄山道:“儿臣多谢父皇教诲,儿臣一定谨小慎微。”全淳叹道:“自古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你现在还没当上皇帝呢,身边就已经有很多人跟你作对了,可想而知将来你做了皇帝会面对什么。你面对的全都是跟你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以你为标靶,把你身上的每一块肉都放在天平上仔细衡量,试图找到其中的破绽,你说你守天下难不难?”

玄山道:“难。”全淳道:“知道就好。将来你这一代是守成之君,这守成之君与创业之君全然不同。创业之君需要有绝对的实力还要加上点时机和运气才能成功,而守成之君只要不犯大错就能成功。你做了皇帝之后,你认为你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吗?朕跟你说啊,天下的聪明人多着呢。做皇帝这一行的也不必有多聪明,说到底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会用人,做皇帝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天下人都服我,能够为我所用,这就够了,有才气就用才气,没有才气就用霸气。天下人都服了,这样天下就只有一个中心,就不会你争我夺的了,天下也就安定了。在中心的位置上,只要不犯大错,这天下就乱不了,国也亡不了。”

玄山道:“儿臣谨记。”全淳道:“现在你周围有那么多人不服你,更不可能为你所用,不是好事啊。”玄山道:“儿臣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全淳道:“那朕问你,将来你该如何统御百姓?”玄山道:“止戈止武,与民休息。”全淳道:“这是大道理,该如何做还是由朕告诉你吧。今日朕不说,也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机会说。这统御百姓嘛,重要的是要给百姓找点事做,若是百姓没事可做,这天下就要乱了。至于原因,一来百姓没有事做就没有工钱可拿,二来没有事做就会招惹是非。所以必须给百姓指定一个目标,让百姓终生都朝着目标前进,如此一来百姓一辈子都心无旁骛,天下就安定了。”

玄山道:“儿臣记下了。”全淳道:“可是,天下哪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再加上有些百姓会的也不多。所以为了让百姓有事做,就要让百姓用笨一些的方法去做事。用笨方法做事是极慢的,又很消耗精力,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百姓去做,如此一来所有的百姓就都有事做了。把百姓牢牢的拴在一些事情上,天下才能太平。这样虽说百姓是劳累了些,可总好过天下纷争四起、战火连天吧?自古以来凡天下安定、民生安乐之时皆是如此。”

玄山道:“儿臣愚钝,有些不太明白……”全淳道:“就比如种地这件事吧,想多收粮食可行的方法是选用优质谷种或者使用优质农具等等,总之方法很多。可不能让百姓这么想,要让百姓明白,要想多收粮食就必须付出辛劳,还要不停的盯着自己的地,因为只要有一刻松懈就会有人来偷粮食,或者有麻雀来啄食,所以百姓就必须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土地上。这么做百姓会劳累异常、心力交瘁,就算做好了,也只能多收一点点粮食而已。”

玄山道:“父皇说的是……”全淳道:“朕只是单纯的在说种地的事。这世上有很多事跟种地很像,有些做法看似有效,其实没用,真想达到目的,就应该换个方法。    可是优质谷种和优质农具百姓根本得不到,所以百姓只能耗尽毕生心血去做眼前的那点事,只期望收成能有那么一丁点的提高。”

玄山道:“那朝廷把优质谷种和优质农具买来分发给百姓。”全淳道:“买这些东西需要很多银子,谁出?朝廷可没有这么多银子。另外呢,如果收成真的一下子提高了数倍,那天下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百姓耕种土地了。这么多的人,没有事情做,如何谋生?这就是朕刚刚所说的道理。所以朝廷要想尽办法不要让百姓耕种土地太过轻松。”

玄山道:“儿臣似乎有所顿悟。”全淳道:“好了,言尽于此吧,该说的朕都说完了,如果你没听懂,那你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听懂。如果你听懂了,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今日就这样吧,你回去准备一下,这就去丹丰县上任吧。”玄山愣了一下,然后磕了一个头,道:“儿臣告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江山不懂恨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