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和煦绿柳荫,碧潭雪衣翠舞醺。清乐雀飞排云上,荷仙翩跹问玉郎。
金龙谷位于龙石山中,是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山谷,如同一条金色的大龙,从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而行。这条金龙的龙尾扫向红鹤川,落在并不大的金海里,被荆郡土著人称为“龙鹤入海”。
金龙谷有三处风景至真至美,更有至玄至妙的神奇之处,称得上世间罕有的奇景。曾有大诗人杜瓿评价金龙谷,称其如同神明之指轻轻掠过,点化了这深谷的清幽美妙,化成了人世最美的乐章。
杜瓿生活在灭龙纪初,与著名诗人李太都出生于代阳,两个人年纪相差十岁,文采与诗风大不相同。杜瓿的诗更有朴实之风,关注民间疾苦,更受士人推崇。李太诗风则极为浪漫华美,对修仙炼丹格外推崇,是修仙隐士们最佩服的诗人。在两个人的影响下,亚夏诗坛出现朴实与浪漫两派诗派,引领了一时之风潮。两人皆好游玩,遍走廊中各地,最后返回宗国,各在流云山、真君岭开坛授学。受到两个人影响,后世学士将代阳称作诗都。代阳作为名扬天下的诗都,拥有不少大诗人流连的名胜古迹,其中以诗风院最为有名,被誉为亚夏诗界圣坛。除了代阳诗都,郎归也是诗界名城,被后世称为诗府,城内的长夜未央阁被称为诗阁。
金龙谷的第一处奇景名叫龙爪林,位于金龙谷入口处不远的地方。龙爪林在一座并不高的土丘上,由几十根状如龙爪的大树组成,皆有参入云天的伟状奇冠,似乎要捉拿谷内的妖魔鬼怪。
在那些龙爪大树的正中央,有一株极其茂盛而高大的槐树,足足有八十余丈高,几乎遮住了后方陡峭的山峦。这株槐树的树干布满树眼,密密麻麻,如同蜂巢或蚁穴一般,令人看了不禁愕然称奇。
更令人称奇的是,槐树树冠好似一个耄耋老者,长须垂落下来,随着山谷之风轻轻摇荡。老者的嘴巴大张着,里面有一个大大的鸟巢,一只七彩孔雀住在里面。这株大槐树被称为树神,乃是龙爪林的护卫神,更被当地槐族视为图腾与保护神。
离开龙爪林向深谷走,约摸十几里地之后,便到了第二处奇景之处:千叶荷花潭。荷花潭并非一个大潭,而是大潭套小潭,小潭连小潭,潭中还有潭,粗略计算至少有一千个潭面,好像无穷荷叶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
荷花潭的许多潭面状态各异,有的如同奔马,有的如同花瓣,有的好似盾牌,有的又恰似鹿角,真是千差万变,不一而足。一些小潭里长着小树,可以看到树根裸露在潭底,如同一棵棵大山参,须脉随着水流荡漾。
最让人赞叹的是,荷花潭的潭水碧绿无瑕,如同一枚枚绿色的宝石,被神明不经意间撒落人间,抛到了这幽静深谷之中。荷花潭东北方有层层毛竹,如同一位披了绿甲的武士,矗立潭边守卫一方。荷花潭的西南方山峦高耸,更多的大树立于潭畔,除了树冠枝叶低垂至潭面之上,更有一些大树断干跌入潭水中,直抵到潭底。
如果站在一条横穿荷花塘的土路上,被那阵阵山风轻轻吹拂脸庞,闻着山谷里淡淡的花香,定然会觉得妙不可言。毫无疑问,荷花潭里最美丽的潭,乃是被称为蓝荷花的大潭。蓝荷花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潭水蓝得让人陶醉而兴奋,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大海,有一种与天地同在之感。
顺着荷花潭土路向前走,可以看到缕缕炊烟,从一条小山坳里升起来。那是自称荷花族的族人聚集地,被金龙谷土著称为荷花寨。荷花族是金龙谷十八个小族中最大的一个,荷花寨也是最大的民居村落,住了四十余户人家,人口超过三百。
依照荷族人的传说,荷花潭并非天生,而是一位荷仙救人所化。相传,远在飞龙纪的时代,金龙谷内有一个恶灵,乃是一只大大的螳螂所化,专门吞噬谷内的荷花族土著。为了保住性命,荷花族土著想到一个办法,在谷间挖掘出不少土坑。原来,螳螂恶灵虽然极其凶恶,却特别害怕地上大大小小的土坑,只要遇见必躲得远远的。后来,那些土坑越挖越深,渐渐联通到了一起,并惊醒了沉睡于地下的荷花仙子。
荷花仙子知晓荷花族的苦难,显露人形大战螳螂恶灵。最终,螳螂恶灵被荷花仙子杀死,而荷花仙子力竭而亡,化成了滋养一方的荷花潭。为了纪念荷花仙子,土著永世未出金龙谷,在埋葬螳螂恶灵的地方修建土屋,形成了金龙谷的荷花寨。
绕过荷花寨向深谷走,能够隐约看到几个小寨子,乃是树叶族、藤蔓族以及龙眼族的村落。与其说是村落,不过是十几户村民而已,皆于溪边或潭边而居,过着极其质朴的生活。据说,这些寨子的百姓鲜少通婚,为的是保持族群的纯净血统,以至于无法发展壮大。
进入金龙谷的最深处,地势越来越高,呼吸也变得困难了。穿过一大片森林之后,前方豁然开朗。站在低处的岩石上,能够看到层层叠叠的岩层,一级压着一级叠向高处。一条小溪从高处流淌下来,钻过一丛丛矮小的灌木,漫过那层层岩石,从脚下岩石壁洞之间穿过,汇入密林深处的河流。
这里是金龙谷的第三处奇景,名字叫做九彩池,高低错落地分布七八百个小彩池。令人赞叹的是,岩层表面水色斑斓,如同无数彩蝶,在那溪间驻足而憩。循着一条小径向上走,听那溪水叮咚作响,心情格外地舒畅。
一路走到九彩池的最高处,会被那鬼斧神工般的大自然所震憾,好像自己身处仙境似的,不由得想要仰天长啸。九彩池至高点背倚群山,与山崖上的一个山洞相对。山洞上方有一道瀑布,水流湍急地倾泻而下,绕过一块大石,流到九彩池的池中。
群山环抱下的九彩池,如同一位舞台中央的名姬,身上穿了一件九彩玄鸟之衣。四周山峦仿佛一个个穿戴绿色裙衫的舞姬,陪伴着金龙谷九彩池随风轻舞,构成了一幅青葱绿意的水墨画。
赤池鬼魅,橙池玄妙,黄池华贵,绿池耀眼,青池飘渺,蓝池眩目,紫池庄重,赭池深沉,粉池柔美。
更让观者感到惊诧的是,初秋之时下了一场小雪,覆盖在那九彩池的池面上。雪虽然被池水消融,池沿边却留下不少残雪,仿佛为九彩池镶嵌了无数银丝边,使得玄妙的美景更有仙气,其意境非文人雅士不可赏。
九彩池的西北方有个寨子,建在那瀑布的一侧,皆为竹子扎成的小屋,各依山势落向谷底。这是十八寨中最后的一个小寨,乃是九彩池为图腾的九彩寨子,生活着二十余户九彩族土著。
扶垚站在九彩池中最高的一池边沿,凝望着这如梦似幻的美景,心情却无法开朗起来。作为墨国的明堂,扶垚可谓付出了全部,倾尽所有地为泰平谋划一切,渴望着早日实现天下一统的愿望。
为了祝福斧山郡土司昂山棘迎娶姬浊之妹姬月华,扶垚陪同子琴离开逐鹿王都。他们携带了大量赠礼,准备亲自赶到风暴城参加婚礼。扶垚深知墨白之死的余波还存在,一定会有人对子琴不利,便命秦昭调派一支剑客队伍,沿途布置暗哨进行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