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与花神
书名:吟花弄诗集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5356字 发布时间:2024-12-14

百花争艳,姹紫嫣红,这样的场景,无论是谁看了,都会觉得心旷神怡,惹得心花怒放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喜欢各种花草树木,我们用各种优美的诗句来歌颂花木之美,并且将它们赋予人一般的性格。比如说,看见了梅花,就会被它的暗香所折服,赞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看见了松柏常青,经冬不凋之后,人们便又想起了超凡出尘的君子,然后感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不仅如此,喜爱花草的中国人,还将更多人所具有的属性,赋予了花草。人都是有自己的生日的,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是我们的生日,于是,想象力丰富的中华先人,便想到了,那花草,是不是应该也有生日呢,于是,他们便将一年中的某一天,定为百花的生日,这一天,被人们称作为“花朝”。花朝,也叫“花神节”,或者是“百花生日”,在这一天,人们便会相约结伴,到郊外去游玩,欣赏花草。既然要赏花,自然要选一个百花盛开的日子,春天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由于各地的花信有所不同,所以,各地的花朝日子也略有差异,不过,基本都选择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历的二月份。据说,宋朝的时候,汴京人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洛阳人以二月二日为花朝,杭州人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而到了宋朝以后,全国各地的花朝有所统一,多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花朝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晋朝人周处所编写的《风土记》中,就曾经有记载说:“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据说,“春序正中”指的是农历二月十五,由此可见,至少早在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花朝了,只是,相关的习俗在那时可能还并没有固定下来。

不过,到了唐朝之后,花朝在全中国就开始盛行了起来。《旧唐书》里曾经有记载:“威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也难怪,大唐盛世,国富民强,人们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休闲和娱乐,唐朝在诗歌、绘画等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而花卉呢,作为诗歌、绘画等的题材之一,人们自然就会对它们倍加关注了。

据说,花朝在唐朝的盛行,是开始于武则天时代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除了有王者的风范以外,自然也少不了普通女子的天性,那就是爱花惜花了。相传,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十五日的那天,武则天都要命令宫女采集百花的花瓣,然后捣碎了,同米和在一起,做成精美的糕点,然后赏赐给群臣。就这样,由于武则天喜欢,这样的风俗习惯,便一直传到了民间。“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在这样的一个百花盛开的日子里,一边吃着带着鲜花芬芳的糕点,一边欣赏鲜花盛开的美景,自然是美不胜收的。

唐朝以后,人们又陆陆续续地给花朝添加了很多有趣的习俗,除了游春赏花之外,有那爱美的妇人们,便将彩纸剪成各种花的图案,然后插在自己的鬓发之上,又或者是粘贴在花枝上,以增加春日的喜庆气氛。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如今,很少有人提起这样的节日了,花朝这个节日,似乎是渐渐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远去了。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圣诞节、复活节等外国传入的节日如数家珍,但是,却对我们传统的节日,有所忽略。其实,在一个花香四溢、彩蝶飞舞的日子里,学着古人,游一回春,赏一回花,剪一回彩纸,也是一件赏心乐事呢。

 

当然,除了花朝以外,生性 爱花的古人们,还为花儿赋予了人性,他们为花儿也设定了自己的神仙,让原本就富有灵性的花草,更加神秘。“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花朝之日,既然要“贺花神”,那么,这位花神,究竟是谁呢?其实,关于所谓的“花神”,很早就有记载,据说,最早在春秋时候的《陶朱公书》中,就有了关于花神的描述,指的是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所以被后人尊为“花神”。

不过,对于我来说,要提起花神的话,首先想到的,还是清朝李汝珍所撰写的《镜花缘》,这部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唯美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同样也和女皇帝武则天有关,据说,武则天称帝之后,有一日,天降大雪,她因为喝醉了酒,便下诏令百花盛开,不巧的是,百花仙子正好出游,众花神群龙无首,不敢违逆武则天的命令,便纷纷开放,可是,却因此而违犯了天条,被弹劾说是“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玉帝就下令将百花仙子贬下凡尘。百花仙子在凡间,降生为唐敖之女唐小山,周游列国,经历了一段又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传奇故事。

在李汝珍的《镜花缘》中,除了百花仙子唐小山以外,还有很多性格各异的司花仙子,李汝珍为她们每一个,都取了好听的名字,比如,牡丹仙子名叫阴若花,兰花仙子名叫由秀英,水仙仙子名叫廉锦枫,莲花仙子名叫章兰英,她们都各具非凡的才貌,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

不过,这《镜花缘》中的众位花神,都是出于作者李汝珍的艺术创造,和民间所流传的花神,还是有所出入的。“几看疏影低回处,只道花神夜出游”,据说,对于民间所流传的花神,还专门有一张花神谱,写有她们的名号。这些位花神,都是清一色的女性,而且,有很多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各朝各代青史有英名流传的杰出女子。

这其中,有那才思敏捷,不让须眉的女才子,比如说司虞美人花的仙子,是朱淑真;司灵芝花仙子是谢道韫;司合欢花仙子是卓文君。也有些仙子,属于经天纬地有政 治才华的女强人,或者是有英雄气的女中豪杰,比如司刺蘼花仙子,是梁红玉;司牡丹花仙子,是武则天。不过,也有些花神,名声可就不那么好了,比如司夹竹桃花仙子,是妹喜;司罂粟花仙子,是妲己。而且,还有一些司花仙子,本身就是传说中的人物,要不就是在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如司金雀花仙子,是西王母;而司夜来香花的仙子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人物等等。

这花神是清一色的女性,倒也不是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张潮在《幽梦影》中有云:“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用美女来搭配名花,真是实至名归啊。

不过,或许人们觉得,如果要为每一种花都选择一名花神的话,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那些女子和她们所代表的花儿之间,很多也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于是,历代的文人墨客,在玩味和吟咏百花之后,便想出了一个主意,那便是将这些花神,来个浓缩和总结,为每一个月份的代表性花卉,选择一位花神,而且,为了方便记忆,那位花神的趣闻轶事,还必须和自己所代表的那种花相一致。这样的话,花神的数量就一下子减少到十二位了。更有趣的是,或许是人们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光女子喜欢花,男子若是对花痴情起来,那是一点都不逊色于女子的,于是,他们将很多花神都设定为男性。

 

对于十二花神,向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版本,花神有男有女,而有的版本,竟然十二位花神全是男性。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其中那一种不偏不倚,谁都不偏向的版本,因为,在那个版本中,睿智的古人,竟然为每一个月的代表花儿,都至少配备了一男一女,两位花神,那边是清朝俞曲园的《十二月花神议》。

正月的代表性花卉是梅花,梅花是很高雅的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既然如此,那么,那梅花的花神,自然也应该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了。这样的合适人选,其实有很多,比如说,林和靖一定是首先榜上有名的,他的那首著名的《梅花》,将梅花的芳华完完全全地展露在了笔下,自然是梅花的知音。想当年,林和靖在西湖孤山梅妻鹤子,二十年不入凡尘,那种清高,自然应该配得上梅花了吧。当然,除了他以外,还有很多和梅花结缘的人,仲仁和尚在梅花开放时,移床花下,终日赏花吟咏为乐;元人王冕在九里山种梅千株,朝夕相处。不过,真是很可惜,这些位名人,都没有能够当选梅花的花神。根据俞曲园的《十二月花神议》,梅花的男花神是南北朝梁的何逊,据说他也是一个爱梅成癖的人,宁可降官也不愿离开心爱的梅花。而梅花的女花神呢,则是南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她也是一个和梅花有缘的人,有一年的正月初七,她曾经在含章殿下小寐,有梅花落在她的前额,留下了一个五瓣淡红色的痕迹,于是,宫中妇女纷纷效仿,以梅花印额,称作“梅花妆”。

再看二月的代表花,那是杏花,“断然斜日过东平,杨柳风来叶叶轻。莫为春阴便惆怅,杏花如雪更分明”,据说,杏花的样子和梅花有些相似,不过,它盛开的时候红中带些白色,凋谢时全部变成白色,是一种很神奇的花儿。杏花的女花神是一个叫阮文姬的女子,她喜欢在鬓边插一枝杏花。而二月的男花神呢,实在是没有合适人选,所以,便将代表花给改成了兰花,尊屈原为二月的兰花花神,因为他常常在诗歌中以兰蕙等香草自喻。

三月桃花处处开,“川源远近蒸彩霞”,三月的男花神,毫无疑问,赠给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在桃花深处遇仙的刘晨、阮肇。而女花神呢,则为息夫人,传说在春秋时,楚文王灭了息国,把息侯的夫人占为己有,息夫人从来不开口说话,因为她认为一个女人不能守节而死,反而还嫁了两个丈夫,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一年秋天,她趁着楚王出外的机会,撞墙而死。楚文王将她葬在桃花山上,后人尊其为桃花夫人。

四月的花比较多,蔷薇,牡丹,或者说芍药,都是四月的代表。四月的男花神是李白,因为他写了《清平调》,不仅咏杨贵妃而且也咏牡丹。而女花神,是汉武帝的妃子丽娟。她与汉武帝一起赏花,那时候正是暮春孟夏时候,蔷薇花欲开,态若含笑。汉武帝觉得这花的样子像佳人含笑。丽娟便问:“笑可买乎?”汉武帝说:“可。”于是丽娟便取钱给汉武帝,说这是用来买皇帝笑的,皇帝一天里都得笑口常开啊。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鲜红的石榴花是五月的代表花,它的男花神是唐朝的孔绍安,据说,他曾经用石榴花自喻,写出了一首绝妙的好诗:“只为时候来晚,花开不及春”。而女花神呢,乃是南北朝北齐的安德王妃李氏,因为在《北齐书》上曾经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安德王高延宗纳赵郡李祖女为妃,妃母宋氏送了两个石榴给安德王。众人不解,李祖回答他们,石榴房中多子,象征着子孙多。

六月里骄阳似火,唯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依然亭亭玉立。荷花的男花神是南北朝的王俭,他曾经是宋明帝时的秘书丞,在他的府中有很大的荷花池,所以,人们便将在王俭手下做事的那些人称为“入莲池”。女花神为唐朝的晁采。据说,她曾经和文茂相爱,赠给了文茂一颗莲子,文茂将莲子埋在花盆里,结果竟然开出了并蒂莲花。看到了这样的好兆头,晁母非常高兴,便把晁采嫁给了文茂。

七月男花神是陈后主,而花则是鸡冠花,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人们都传说,鸡冠花就是玉树后庭花。而女花神则是李夫人,花也变了,改成了玉簪花,因为李夫人喜欢戴玉簪花。

八月桂花香,八月的代表花,毫无疑问,就是桂花了。当晋武帝问却诜自以为如何,他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所以,这却诜便是桂花的男花神。而女花神呢,唐朝的徐惠是个女神童,有一次,她的父亲要她仿《离骚》文体描写桂花,她不假思索就写道:“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如此文采,当桂花的女花神,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九月菊花遍地黄,毫无疑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名副其实的男花神,而女花神呢,也是一位才女,乃是左思的妹妹左芬,她曾经写了菊花颂,传颂一时。

十月的代表花是芙蓉花,芙蓉花很漂亮,有红、白、黄三色,据说,还有一种芙蓉花,一天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幻颜色,早上白色,中午粉红,傍晚深红色,被人们称之为“醉芙蓉”。这“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的花,由于能耐寒霜,被人们称为拒霜花,它那不畏严寒的风骨,向来被人们比喻成是乐天知命的君子。北宋的石曼卿乃是芙蓉花的男花神,他生性豁达,有一次,骑马游报宁寺,那牵马人因为贪看风景,致使马受惊,将石曼卿摔下马来,可是,他却很有风度,一点都没有生气,还开玩笑说:“幸亏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这一跌岂不要跌碎了吗?”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有人在路上遇见他,他自称已经成仙,掌管芙蓉城,所以才会被人们称为芙蓉花神。女花神却不是一个人,乃是唐敬宗年间的两名美女飞鸾、轻凤,因为她们都很喜欢戴玉芙蓉,所以才会被称为芙蓉花的女花神。

十一月的山茶花,男花神乃是豪富石崇,他最喜欢红色山茶花,在家中院落四周种植了很多山茶花,就好像是布障一样,红山茶因此也被人称为“石家布障”。不过,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是石崇,而应该是汤显祖,因为他很喜欢白色的山茶花,那白色山茶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玉茗花”,他由于喜欢玉茗花,将自己住所都取名为“玉茗堂”。而女花神呢,是杨贵妃,因为有一种开花较早,桃红色的茶花,名字就叫“杨妃茶”。

最后,再说十二月,寒风凛冽的十二月,自然是腊梅和水仙盛放的季节。腊梅花神,乃是苏东坡、黄山谷,因为,想当年,腊梅的名字不叫“腊梅”,而叫黄梅,是这二位,建议将花名改成腊梅的。而水仙花神呢,是个女子,便是那“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

由此可见,每一个月份,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儿,每一种花儿,都有自己的代言人。至于那些所谓的花神选择得是否恰当,这还另当别论,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鲜花开放,花开永不败。

还有什么是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爱花之人,不需要等待花朝之日,只要心中渴望花的美,那么,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鲜花可以欣赏,同时,还有那诸多关于花神的动人传说,等待着我们去品评。所以,不如放下手头的忙碌,拈朵微笑的花吧,无论是春日还是寒冬,让我们看花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吟花弄诗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