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玉疾步前去取来纸笔,上官冰默写完丹方后,神色恭敬地将三张分别记载着引气丹、通脉丹和凝血丹丹方的纸张,双手呈递给族长上官玉。
上官玉接过纸张,目光旋即被纸上内容牢牢吸引。丹方中,药材罗列详尽,而在其下方,熬制法与炼制法各自占据不少篇幅。
其中,熬制法步骤虽繁多却并非晦涩难懂,只是那炼丹之法,却令上官玉不禁眉头紧皱。
此丹法竟要求炼丹者突破先天境界,进而掌控那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先天真火方能施展。
遥想这天龙大陆,如今连化劲高手都屈指可数,更遑论那仿若神话的先天之境了,自这片大陆有记载以来,便从未出现过先天强者。
上官玉缓缓抬起头,看向面前的上官冰,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与探究之意,开口问道:“你今日特意前来见我,究竟所为何事?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必定全力满足你的要求。”
上官冰身姿挺拔如松,表情严肃且认真,没有丝毫犹豫与婉转,直截了当地冲着上官玉问道:“族长,不知您可否知晓我上官家族的始祖究竟是哪位先辈?”
上官玉先是一愣,原以为是何等棘手之事,却原来是询问始祖。他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根据族谱记载,上官得姓始祖乃是子兰。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地名为上官。彼时楚国君主楚怀王将他的幼子(季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兰,其后代便居住在上官这个地方,后来便以地名为姓,称上官氏。”
此时的上官冰,脑海中的传承记忆突然涌现:楚怀王(熊槐,约前 355 年 - 前 296 年),芈姓,熊氏,出生于湖北广陵,乃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楚威王离世之后,楚怀王得以继位。彼时楚国在历经六十余载的蓬勃发展后,已然与齐、秦两国并驾齐驱,成为当世三强之一,且楚国疆域广袤无垠,堪称诸国之首。
楚怀王初登大位,便举兵征讨魏国,凭借其雄图大略与楚国的强盛军威,势如破竹般一举攻克八座城池,威震四方。
随后,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连横,共伐秦国,楚怀王因其威望与实力被推举为纵长。
联军初战告捷,秦国兵败,然好景不长,各国因自身利益纠葛,旋即纷纷退兵。
秦军抓住战机,乘胜追击,于韩赵联军处大破敌军,致使合纵之盟土崩瓦解,功败垂成。
楚怀王心怀壮志,任用屈原大力推行变法革新之举,旨在富国强兵,成就霸业。
然变法之路荆棘丛生,因严重触动贵族阶层的既得利益,遭致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变法大业无奈夭折,功亏一篑。
齐国趁燕国国内动荡,悍然出兵吞灭燕国,此等行径震惊天下。
楚怀王秉持大义,欲联合赵、魏等国举兵伐齐,以助燕国复国。
然秦国却以救援齐国之名出兵干预,其虎狼之师直取魏国的战略要地曲沃。
魏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退出伐齐同盟,致使楚怀王的此次行动被迫搁置,燕国也直至两年后才艰难复国。
楚国审时度势,转而与齐国缔结同盟,共同兴兵讨伐秦国。秦国顿感压力如山,遂施展离间计,妄图破坏齐楚联盟。
张仪受命出使楚国,心怀狡诈,以花言巧语欺骗楚怀王,声称若楚王毅然断绝与齐国的盟约,秦国便将六百里商於之地慷慨归还。
楚怀王不察其奸,中计上当,决然与齐国断交。
岂料秦国背信弃义,仅承认六里土地,此等欺诈行径令秦楚关系瞬间降至冰点,两国自此交恶,兵戎相见。
楚王怒而发动丹阳之战,然因战略失策与秦军的凶悍,楚军惨遭败绩。
楚怀王不甘失败,旋即又发动蓝田之战,却再度铩羽而归,损失惨重。
这两场惨败致使楚国元气大伤,曾经的辉煌盛景一去不复返,从此国运由盛转衰,渐趋式微。
楚国在困境中无奈求和,秦楚两国暂时结盟。秦惠文王驾崩后,秦武王继位。
各国见机行事,纷纷与秦国断交,转而与齐国结盟,楚国亦顺势与齐魏再度携手。
楚国趁势攻灭越国,疆域得以进一步拓展。秦武王驾崩后,秦昭襄王即位,出身楚国的秦宣太后执掌大权。
秦、楚曾一度联合攻打魏国,然楚怀王却在关键时刻背盟,致使秦楚关系再生波澜。
楚怀王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多次于关键节点要挟秦国,索要汉中之地,且其外交手段反复无常,屡屡欺骗各国,致使楚国在诸侯间的信誉扫地,失信于天下诸侯。
楚怀王二十八年,楚国与齐、韩、魏、秦四国激战于垂沙,楚军一败涂地,楚国国内局势也随之动荡不安。
其后又爆发庄蹻暴郢事件,楚国陷入极度混乱,各地纷争不断,国家四分五裂,几近分崩离析。
楚怀王在此时竟贸然赴秦国会盟,却惨遭秦国囚禁,长达三年之久,最终在幽禁中郁郁而终。
楚怀王被困秦国期间,在秦为人质的太子得机回国继位,是为楚顷襄王。
秦国妄图要挟楚怀王以谋取土地的阴谋未能得逞,楚国遂组建新军以图自强。
秦国见状,悍然派兵攻打,楚军不敌,五万将士惨遭斩杀,析邑等十六座城池亦被秦军夺去。
楚怀王死后,秦国将其灵柩送回楚国,然秦楚关系已然彻底破裂,两国断交。
不久之后,秦国欲再度兴兵攻打楚国,楚顷襄王惊恐万分,赶忙求和,两国最终议和并结为姻亲,暂保一时之安。
此后秦国虎视眈眈,又多次举兵攻楚,楚国因国力衰微,屡屡失地,被迫将都城迁至陈都。楚顷襄王驾崩后,其子楚考烈王熊完继位。
熊完曾在秦国充当质子,楚顷襄王病危之际,其欲回国争夺王位,却遭秦昭襄王蛮横阻拦。
幸得春申君黄歇足智多谋,施偷梁换柱之计巧妙骗过秦国人,助力熊完成功逃回楚国并顺利继承王位。
楚考烈王登基后,拜黄歇为令尹,赐号春申君。
秦国对楚国的侵略野心不死,再度举兵进攻,春申君为求苟安,无奈割地求和。
紧接着,秦国大力推行“远交近攻”之战略,将矛头对准三晋。
长平之战,秦军残暴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震惊天下。
秦国乘胜继续攻赵,妄图一举灭赵。
赵国平原君临危不惧,奔赴楚国求救。
平原君积极调兵遣将,魏国信陵君亦挺身而出,窃符救赵,两国援军与赵军齐心协力,终将秦军击败于邯郸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