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若男搬的新病房是在一个宽阔明亮的大厅边上,病房终日见不到阳光,只能整天开着灯做治疗生活。可是,为了能晚上休息,两个人就开心地住在里面。
吃过晚饭,田若男走出病房,看见大厅边上的病房有很多护工在门口歇息交流。这里有男护工、女护工,年轻的和上岁数的都有。田亚男在大厅和走廊之间来回溜达,看到护工们推着病人在遛弯散心。同行之间并没互相排斥,而是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聊人生,聊生活,聊工作。那欢喜热闹的聊天氛围,让经常下户整日面对东家冷脸的田若男很是喜欢和兴奋。田若男想想儿子的巨额网贷和以后的生活,就有意无意地接触护工,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
这时,一位推着年轻漂亮女病人的中年女人引起田若男的关注。她上前冲她们友好地点头微笑,女病人冲她一直微笑却并没点头。女护工冲她友好地点头微笑,她们就在这点头微笑中相互认识了。女护工推着年轻漂亮的女病人从她身边轻轻地走过慢慢地走远了,田若男望着她们的背影就心生好奇。此时,她很想知道发生在她们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田若男溜达完返回病房,看老太太没事,就躺在床上看手机微信公众号的作品。她惊喜地发现,一个署名“清脆萝卜”的陌生人,老给她的微信转载作品点赞。她竟不住满怀感激地查看他的微信空间,才知道她们是同乡。随后,双方加了微信,两个人就在微信开始聊天了。通过聊天,田若男知道“清脆萝卜”的真名叫高丽华。
高丽华在海上当船员,这让常年在陆地生活的田若男心生好奇。田亚男偷偷地查看高丽华的档案和照片,见他是一个农民打扮满头白发跟缎子一般的老人,以为他是7、80岁的老业余作者了。再查看他的作品,发现他是一名优秀的业余文学作者。他在海上写的中篇小说《腊梅》获孙犁一等奖,写的散文也屡屡获奖。她细细地拜读他的作品,发现他的小说,人物历史和现实生活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把故事人物写的出人入化的。于是,她想认识他,借助他的力量,在文学写作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她们刚加了微信,高丽华就要求田若男把自己的作品发给他。田若男思虑再三,把自己的第一部现实体裁的长篇小说《桃花依旧笑春风》发给他看。田若男的这部长篇小说没人看过,她刚开始写长篇小说,不知道写的咋样?很希望有人看看提提意见。高丽华是她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一个读者。高丽华一边看,一边跟她交流,他们的感情就在日益交流中不断地增进。
田若男终于忍耐不住,放开胆子,大胆地问:“高丽华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你一个男人咋起了一个女人名字?”高丽华委屈地辩解道:“小时候,家里老人给起的名字,我有啥办法?”田亚男仍陷在百般的疑惑中,说:“你是一个7、80岁的老爷子了?看你满头白发的。”高丽华随即笑喷了,没回答却反问道:“7、80岁的老头能在大海上干活?我从小就是少白头。”田若男如坠雾里:“怎么会这样?一个年轻的白发老人。”高丽华解释道:“估计,那时家里穷吃不上盐,才把我整成一个少白头。”田亚男心生好奇地问:“那你是几几年生的?”高丽华如实说道:“1966年生的。”田亚男坦率道:“我是1969年生的。”高丽华好奇道:“我才比你大三岁,咱们是同龄人。田亚男这才如梦方醒地说:“没想到,我一直以为是古稀之年的老爷子跟我是同龄人。”
知道是同龄人后,田若男的情愫一下子被打开了。
那时,田若男因为家暴,因为文学写作,已经离婚4、5年了。医院生活的艰辛让她有很多苦水想找人倾诉,高丽华便成了她的一个情绪收纳袋。聊着,聊着,两人就无话不谈了。田若男是一个性情中人,面对知识渊博文学造诣深厚的高丽华就有点忘情了。高丽华却被蒙在鼓里。
田若男终于忍耐不住自己的感情,调皮道:“咱们都是业余文学爱好者,我们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我真想把你拉下水......”高丽华却半真半假诙谐地说:“我很愿意下水,我水性一直都很好......”田亚男脸色顿时羞怯了,短暂的思索后,一本正经地说:“可你有家有室,我怎么能拆散你的家庭呢?咱们只能是文友。”高丽华却被撩起了兴趣,说:“在海上生活很寂寞,有你这样的美女每天跟我泡在海里,我求之不得。”田若男虽然忘情,可是个思想传统的东方女性,望着屏幕上的文字一时就没了动静。后来,高丽华常常把海上船员的作业情况,拍成小视频给田若男发在微信聊天框。田若男有时看着蔚蓝的大海,风平浪静,如同一个赤子般的少女一般。有时看到怒吼的大海波浪翻滚,天空的海鸥随着怒吼的大海,起飞,落下。起飞,落下。那急切的鸣叫声,揪着田若男的心在大海上不断地飘荡翻滚。
这天上午,康复师过来给老太太做康复了。康复师让老太太平抬起全身,在床上练习金鸡独立。这康复难度让田若男一个正常人都难以做到和想象,可老太太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平抬起肥胖的身子,一条腿在床上做金鸡独立。几个回合下来,老太太的背部衣服被全部湿透了。康复师走了,老太太还在继续锻炼,只练得满头满脸都是汗。
田若男望着老太太就被深深地感动了。田若男原以为老太太一大把年纪了,会就此沉沦下去,后半生卧床生活。没想到,她却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点点地好起来,止不住地伸出大拇指点赞道:“阿姨真坚强,你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坚强的老太太。”老太太受到鼓励,练得更起劲了。练完之后,长长地喘了一口气,聊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你知道吗?我老头天晚上去世,第二天我就给儿子披红挂绿地娶媳妇。”
田若男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说:“啥?头天老公过世,第二天给儿子娶媳妇,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老太太却瞪大眼睛,满是感慨地聊起了往事,说:“我们老家有这先例。我儿子的婚事双方早就谈妥日期了,可婚事头天,老头突然得了急病,来不及送医院就去世了。儿子的婚事明天就到了,我能怎么办?把儿子婚事往后推吗?可这一推就是三年。因为在老家,父亲去世,儿子尽孝三年不能娶亲。思来想去,我就把大红被单一蒙,把老头的尸体放在卧室床上。第二天儿子吹吹打打地该结婚结婚,该办酒席办酒席。”
田若男一时就愣住了,被老太太的胆略和魄力一下子震撼了。老太太却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说:“办完酒席,第三天就办丧事埋盖老头。三天时间,两个男人都有了归宿。一个地下安息,一个娶妻成家。”田若男望着老太太,一时回不过味来。没想到,老太太看似朴实无华的外表,却有如此坚强的内心。
看田若男很欣赏自己,老太太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自我介绍道:“我参加过抗日战争,我是村里的抗日小分队队长。”田若男一听,更觉得好奇了。没想到,她的病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这一下子让她心怀敬畏。老太太却说:“叫你,你也能当。”田若男连连摆手,说:“我可没你的胆略和魄力,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老太太说:“你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田若男说:“看过。”老太太说:“我们那时真跟小兵张嘎的故事一般,那故事好像就是为我们写的。要不,说作品取材于生活,真是那样。”田若男就深深地为老太太感到自豪。老太太说:“我娘家一家子都是当兵打仗的,我的父母和兄弟5个都当兵,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田若男就被眼前的老太太一下子怔住了。怪不得,老太太面对人生苦难会如此坚强乐观,原来是遗传了父母的坚强因子所致。
周六傍晚,王树辉来替田若男的班让她休息。自换病房,王树辉还没来过康复医院看老太太。这时,王树辉一走进新病房就止不住地夸讲道:“这病房不错,房间又大又安静,比那边病房好多了。”田若男受到夸讲就很是高兴,说:“这边安静,就我跟阿姨两个人住,最起码晚上能休息。”王树辉重重地点点头,说:“这边有床,你晚上有地方休息了。”田若男重重地点点头,说:“是的。这里很安静,我和阿姨晚上都休息的不错。现在,这里交给你了,我回家休息了。”王树辉朝她摆摆手,说:“走吧,走吧,回家休息吧。”田若男背着黑背包走出病房,护工们看见好奇地问:“咋,你不干了?”田若男说:“明天周末,我要回家歇礼拜天。”护工们望着她的背影,打趣道:“你这是来医院旅游了?”田若男并不回头,举起手冲背后挥了挥,说:“朋友们,周一见。”然后走向电梯下楼坐公交车回家了。
周一田若男来上班了,就见地上一个包里放着王树辉刚买的小电热锅,挂面、鸡蛋和火腿肠。田若男知道王树辉这是要她和老太太在医院自己做饭吃。
田若男看见心里就不愿意,因为当初接活时,说的就是不做饭不收拾卫生。这半路上,她啥都得干了。病房卫生她得收拾,她和老太太的饭她得做,心想,这和下户干活有啥区别?这时,康复医院开始断断续续地停水停电了。田若男这才知道,她所在的康复医院是私人医院,占的四层楼房属于村镇房。康复医院常常拖欠水费和电费,村里就常常借故停水停电来制裁他们。
田若男听到这个消息,感觉自己如同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小山村一样,小山村经常停电。当你晚上正需要用电时,电力单位咔嚓一声把电停了,正高速飞转的电扇顿时跟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慢慢地停下来,电灯也灭了。你虽然心里怒火冲天,可一切都于事无补。只能在黑暗中摸出手电筒,举着手电筒到处找蜡烛,点燃蜡烛,重启生活的开关。那时候,田若男觉得一切都可以停下来,唯独生活停不下来。那是人的生存需求和本能,人只有克服它,生活才能继续前行。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因为经常停电,她可以放下手里的一切事物,早早地躺在床上悠闲地想心事。这时,她反而觉得停电是一种幸福。停电让忙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让人的身心在这短暂的暂停中休息和放松。
眼下,护工和家属只能顺应现实。好在停水停电时,护士会提前通知大家。护工们就排起了长队在开水房等接生活用水,田若男就成了长龙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