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讲到公元前一百一十九年的漠北之战,卫青大败伊稚斜单于,霍去病封狼居胥。但在这场战役中,老将李广却因为迷路而延误战机,自杀身亡。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跟随霍去病杀敌有功,被封为关内侯。这场战争结束了,可他们之间的恩怨并没有结束。原因是李敢一直认为他父亲李广的死跟卫青脱不了干系,于是就怀恨卫青,找了个机会袭击卫青,将卫青给打伤了。卫青一直是一个低调和宽厚的人,他同情李敢,选择了忍让,将此事给隐瞒了下来。可后来还是被他的外甥霍去病给知道了。
漠北之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一百一十八年,汉武帝召集大臣们在甘泉宫打猎,李敢也一起陪同。甘泉宫位于今天淳化县铁王乡梁武地村。没想到,在打猎的过程中,霍去病一箭就将李敢给射死了。汉武帝为了维护霍去病,就下诏解释说,李敢是在打猎的时候,被鹿给撞死的。
漠北之战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一百一十七年九月,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不过都只是猜测,因为在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关于他的年龄,在评论区也有争论,但其实霍去病的出生年份和死亡年份是没有争议的,只是实岁和虚岁的区别,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总之,一代战神就这样英年早逝了。汉武帝得知后痛惜万分,当即发动边境五郡的匈奴移民为他护灵,同时召集工匠为其在茂陵附近营造一座类似于祁连山形状的坟墓安葬。这位大汉战神霍去病的墓地,位于今天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的西北,距离茂陵约一公里,因墓围山形,俗称“石岭子”。
霍去病去世的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一百一十四年,汉武帝的老对手伊稚斜单于也在郁闷中去世,由其长子乌维继位,即乌维单于。
漠北之战后,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对大汉王朝构成威胁了,汉武帝便把目光瞄准了西域。漠北之战的同一年,汉武帝就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时,河西走廊已经归属汉朝,张骞再也不用担心会有匈奴起来捣乱了。
张骞此次出使的阵容是非常豪华的。他率领的副使及随从就有三百多人,携带的牛羊有数万只,黄金、钱币、绸缎等货物更是价值数千万钱。我们前面讲过,漠南之战的时候,张骞跟随卫青出征,因为他熟悉匈奴的地形,使大军可以顺利的找到水源和草地,立了大功,被封为博望侯。霍去病第二次河西之战的时候,派张骞跟随李广出征,负责牵制左贤王,结果李广被包围,张骞因没有按时赶去救援,回来后被贬为庶人,现在他又重新被启用,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行的任务是去找乌孙国,说服他们搬到浑邪王的旧地,把现在的地盘让给汉朝,然后再如法炮制搞定西域诸国。没有了匈奴的阻拦,张骞等人顺利地来到了乌孙国。乌孙国的国都是赤谷城,位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的伊什特克附近,他们也和匈奴人一样逐水草而迁徙,全国人口约为六十三万,军队十八万多。现任的乌孙王是猎骄靡。张骞刚来的时候,他非常的跋扈,不仅对张骞傲慢无礼,还不按应有的礼仪迎接张骞等人。当张骞告诉他,如果不按照汉朝的礼仪拜见,就不会给他们任何的赏赐,乌孙王立即收起了傲慢,按照要求向张骞行礼。
然后张骞便提出了此行的目的,让乌孙王举国东迁,只要他们同意,汉朝不仅赏赐给他们贵重的礼物,还可以与乌孙和亲,从此结为兄弟。然而,此时恰好遇上了乌孙国的内乱。此时的猎骄靡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太子早亡,太子在临死前请求立自己的儿子军须靡为太子,猎骄靡答应了,可这却引起了太子的弟弟,大禄的不满。大禄握有兵权,打算起兵杀掉军须靡。猎骄靡为了保护孙子军须靡,便给他万余骑兵,到别的地方去自立。猎骄靡自己则留下万余骑兵自保。就这样,乌孙国名义上归猎骄靡统治,其实已经是一分为三了。由于他们各方意见不一,导致张骞游说无果。
在与乌孙国谈判的过程中,张骞还派出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月氏等国去商议。安排完之后,张骞便先回长安去复命了,跟随他一起前往的还有西域诸国的使者们。
公元前一百一十五年,张骞回到了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大行令,位列九卿。一年后,张骞病逝。张骞走了,可他凿空的这条西域通道却越来越畅通了。汉武帝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关系,继续派出众多的使者,带着大量的贵重物品去说服西域诸国投靠汉朝。可这些人并不是张骞,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西域胡作非为,私吞汉朝给各国的礼物,导致西域诸国越来越不满意汉朝的使者,最后竟然出现了拒绝接待汉朝使者、不给他们提供食物,还攻击和扣留使者的地步。其中处于西域交通要道的两个小国最为嚣张,他们分别是姑师和楼兰。
于是,汉武帝决定发兵西域。公元前一百零八年,汉武帝任命赵破奴为匈河将军,王恢为中郎将,李广利为监军,出征楼兰与姑师。这次的主将赵破奴,我们在霍去病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就提到过他,他是跟随霍去病成长起来的一员战将。现在霍去病不在了,这个重任就只能交给他了。
在沙漠里行军是极易迷路的,而且沿途的补给十分困难。骑兵还可以随身携带干粮和水袋,可战马却需要有充足的草场和水源,而沙漠中的绿洲,一方面极难寻找,就算找到了,面积也都不大,因此,不能出动大规模的军队穿越这里。于是此次出征,赵破奴就只率领了七百精兵前往。楼兰国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附近,罗布泊虽然现在是干涸的戈壁,但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湖泊。楼兰国是塔里木盆地的东边出入口处,在汉朝通往西域诸国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在西域诸国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小国。
赵破奴率军来到楼兰国的时候,楼兰国完全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夜幕降临,赵破奴突然发起攻击,楼兰王无法抵挡,也来不及逃跑,只能献城投降。至此,这个后世无数次出现在诗歌里的地方,第一次被汉朝征服。
楼兰投降后,接下来便是姑师了。姑师国位于吐鲁番盆地,国都交河城,位于今天新疆吐鲁番的西北,也是处在汉朝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上。当赵破奴率军到达这里的时候,姑师国也并未设防,汉军便一举攻破了交河城,姑师王则闻风而逃,愿意归降汉朝。从此,汉朝将姑师改称为车师,并分成了八个小国。
至此,赵破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回到长安后,汉武帝封他为浞野侯。此战过后,西域各国都深受震撼,特别是乌孙国。而且此时跟随张骞去往长安的使者们也回到了乌孙,他们见识了汉朝的强盛以及长安的繁华,就劝说乌孙王与大汉结盟。匈奴的单于知道乌孙准备亲近汉朝后,就威胁乌孙要派兵攻打,这下乌孙彻底慌了,赶紧请求与汉朝联姻寻求支援。
于是同年,汉朝将刘细君公主下嫁给乌孙王,两国和亲。关于刘细君公主,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是个荒淫无度的诸侯王,他不仅奸淫父亲留下来的十多个姬妾,还与已经出嫁的亲妹妹通奸,后来又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畏罪自杀。之后,他的同党被诛杀,家人被弃置,而只有一个幼 女,因为年龄太小,幸免于难。这个幼 女便是刘细君。她远嫁乌孙,被猎骄靡奉为右夫人。匈奴的单于听说后,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猎骄靡,被封为左夫人。猎骄靡已经六七十岁了,乌孙王的这个位子,他想留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同样想留给自己孙子的,还有汉朝的公主刘细君。但是汉朝是讲究礼义廉耻的,刘细君宁死不从,给汉武帝上书,可汉武帝回信说,“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于是为了国家大义,刘细君只能答应。
几年后,猎骄靡去世,由他的孙子军须靡继位。他除了继承王位,也继承了他爷爷的右夫人刘细君。又过了几年,刘细君病死,汉武帝又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了军须靡,继续维持两国的关系。这位解忧公主在牵制匈奴以及拉拢西域诸国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