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是如何将北匈奴彻底赶出亚洲的?匈奴人最后又是如何消失的呢?前两期我们讲了班超平定西域的过程。那么他的哥哥和妹妹又是如何写成《汉书》的?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匈奴去哪了及班固写成《汉书》。
公元89年,汉军兵分三路征伐北匈奴。第一路,窦宪和耿秉各自率领四千骑兵,与南匈奴的左鹿蠡王率领的万余骑兵汇合后,从朔方郡的鸡鹿塞出兵,鸡鹿塞位于今天内蒙古磴口县西北的哈萨格峡谷口。第二路由南匈奴单于率领万余骑兵从满夷谷出兵,满夷谷在今天内蒙古固阳县境内。第三路由邓鸿率领着归附汉朝的羌胡八千骑,以及南匈奴左贤王率领的万余骑,从固阳塞出兵,固阳塞也在固阳县境内。三路大军的会师地点是涿邪山,涿邪山即今天蒙古国的俄德伦金山,位于蒙古国的西部、阿尔泰山的东脉。
在大军到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此战的主将窦宪。窦宪是窦太后的哥哥,由于汉和帝刘肇只有十岁,所以朝政由窦太后把持,窦宪便受到了重用。他本来就是个飞扬跋扈的人,连沁水公主的田地都敢强买强卖,得势后更是满朝文武没人敢得罪。就在这时,都乡侯刘畅却让他产生了忌惮。刘畅是在吊唁汉章帝刘炟的时候,被窦太后看上的,从此,两人便经常在后宫私会。有了窦太后的恩宠,刘畅便逐渐在朝堂上崭露头角,这让窦宪非常担忧。他担心妹妹过于宠溺刘畅而忽略了自己,于是就派人刺杀了刘畅。
得知自己的情人被杀,窦太后大怒,立即让窦宪去追查凶手。窦宪怎么可能自己查自己呢?于是将罪责都栽赃给了刘畅的弟弟刘刚。然而,由于大臣们的掺和,使窦宪的阴谋败露。窦太后非常愤怒,立即将窦宪囚禁于内宫之中。
正在这时,已经归附了汉朝的南匈奴,请求朝廷出兵共同讨伐北匈奴。窦宪得知后,主动请求出兵,准备将功赎罪。于是窦太后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时,五十八 岁的班固正辞官守孝在家。他得知消息后,也准备建功立业,于是便投奔窦宪。窦宪任命他为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
汉朝三路大军原本的会师地点是涿邪山,可当他们走到稽落山(即今天蒙古国的阿尔察伯克多山)的时候,耿秉的弟弟耿夔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北匈奴单于的大军。此时,耿夔率领的是南匈奴的万余骑兵,于是,他率军发起攻击,北匈奴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随后,其他几路大军也陆续赶到。经过商议后,窦宪下令继续追击北匈奴。
他们一路狂追,一直追到了私渠比鞮海(即今天蒙古国巴彦洪格尔城西南的本察干湖)。在这里,他们竟然找到了北匈奴的驻地,汉军的数万大军立即发起攻击。北匈奴单于见状,立即率军逃走来不及逃跑的士兵则被斩杀了一万三千多人,缴获的家畜有上百万头,俘虏更是连绵不绝,清点后发现竟然有二十余万人。没想到,洛阳城里的混世魔王窦宪竟然立了如此大的功勋。
接着,窦宪派人继续追击北匈奴单于。不久后,他们就在西海(即今天蒙古国科布多城的哈腊湖)找到了北匈奴单于,劝他投降。单于见无处可逃,便答应与汉朝修好,跟随窦宪的大军到洛阳城去朝见汉朝皇帝。于是,窦宪下令撤军,准备返回洛阳。走到燕然山(即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的时候,窦宪和耿夔率众登山。他要仿照当年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登山告天,宣扬大汉的气魄。他命人在燕然山上立下石碑,让班固在上面刻字记载此战的丰功伟绩。于是班固纵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燕然山铭》:“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之后,他们便率军返回洛阳。
可当北匈奴的单于听说汉军已经入关后,立即就反悔了,派自己的弟弟跟随汉军前往洛阳,他自己则率军离开了。窦宪回到洛阳后,窦太后非常高兴,立即封他为大将军、武阳侯,食邑两万户。虽然加官进爵让窦宪非常高兴,但北匈奴单于忽悠了他,还是让他感到气愤。于是他让单于的弟弟回去告诉单于,让单于亲自来到洛阳朝见汉朝皇帝。然而,单于的弟弟走后就没了消息。
第二年,即公元90年。窦太后再次下诏封窦宪为冠军侯。同年7月7日,窦宪再次出征前往凉州,准备去擒拿北匈奴单于。单于得知后,连忙派出使者求情,说他早就想去洛阳了,可是山高水远一直拖着没有去成。现在他愿意投降并亲自前往洛阳。
10月,按照双方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窦宪派遣班固前往私渠比鞮海去迎接单于。然而,班固在这里空等了数天后,不见单于前来,只能率军而返。其实这次并不是北匈奴的单于毁约,而是南匈奴的单于听说北匈奴准备投降,而且汉朝给北匈奴的承诺是和南匈奴享受同样的待遇,他就接受不了了。于是,他一面给朝廷上书表示不满,一面派兵去突袭北匈奴单于的驻地,准备将其截杀。北匈奴单于本来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结果却莫名其妙地被人突袭,慌乱之中,只好再次逃亡。
事已至此,窦宪也来不及追究南匈奴单于了,只能改变战略,派耿夔率兵出击,出塞向金微山进军,追击北匈奴单于。金微山(即今天蒙古国的阿尔泰山),在这里耿夔找到了北匈奴单于的大军,两军展开激战,斩杀了匈奴五千余人。北匈奴单于继续逃亡。那么他们这次又跑到哪里去了呢?史书并没有记载,只知道在之后的数百年里,他们就像消失了一样。
北匈奴单于跑了,他的弟弟右谷蠡王只好临危受命,自称单于,率领着剩下的数千人在蒲类海附近放牧。公元119年,他们游荡到乌孙附近,朝廷任命班超的儿子班勇为西域长史,两次击败他们之后,他们也逐渐地消失了。
那么匈奴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据后世考证,南匈奴以及留在西域的匈奴人逐渐融入了中原王朝,没有了单独的族群。而西迁的北匈奴人却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大约公元375年,匈奴人向黑海沿岸的东哥特人发起攻击。东哥特人不敌,与西哥特组成联军,结果还是战败了。于是,哥特人只能被迫渡过多瑙河,前往罗马帝国的北部。可罗马帝国的北部还生活着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们也打不过匈奴人,只能逃到罗马帝国的境内。
此后,匈奴人迎来了他们最伟大,也是最后一个单于阿提拉。公元452年,阿提拉率军席卷了西罗马帝国,教皇利奥一世被迫与阿提拉会面,并答应赔款、和亲。因此,阿提拉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可第二年,阿提拉就病逝了。随着他的逝世,他在欧洲建立的帝国也逐渐瓦解,匈奴人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匈奴人为何会消失呢?一方面,他们西迁后,中原的史书就不再记录他们了,而他们自己又没有文字,所以也没办法自己记录。另一方面,西方的历史不像中国古代的历史那么详细,所以也没有记录他们,因此他们就处于消失的状态。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匈牙利人的一部分是匈奴的后裔,土耳其人的一部分是突厥人的后裔。但其实匈奴本就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由草原上各个游牧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他们在西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与各种不同的民族产生融合,最后都融入了其他的民族,并没有统一的单一种族遗留下来。
说完匈奴,我们再回头来看窦宪的结局。他自从平定了匈奴之后,就仗着外戚的身份以及赫赫战功,变得更为骄纵,与窦氏子弟以及亲信为非作歹,专横跋扈。对于他们的犯法行为,主管官吏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举奏。跟随他出征的耿夔、郭璜、班固等人也都受到了重用。至此,朝廷政令皆出于窦氏,权势滔天,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
公元92年,汉和帝刘肇十四岁,他在中常侍郑众等人的支持下,准备除掉窦宪。6月23日,得知窦宪准备从外地返回洛阳,刘肇亲临北宫,让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窦宪。窦宪进城后,刘肇立即下令关闭城门,将邓叠和郭璜等窦宪的党羽悉数逮捕,然后下狱诛杀。随后,他派人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命令窦宪及其四个封侯的兄弟,立即返回自己的封地。等他们到了封地后,就收到了要求自裁的诏书,他们只好全部自刎而死。就这样,混世魔王窦宪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窦宪死后,由于班固与窦宪的关系密切,因此也受到了牵连。这时,一直与班固有积怨的洛阳令种兢找到了机会。他立即罗织罪名,诬告班固,致使班固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一岁。
可是班固死了,他的《汉书》还没有写完。于是,汉和帝下诏让班固的妹妹班昭接着续写《汉书》。就这样,班昭续写了《汉书》中的八表,班昭的弟子马续补写了《天文志》,最终才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它记述了从汉高祖元年,即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全书共八十万字。它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它也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乃至中亚和西南亚诸国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