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蒲家沟
书名:科武畅想录 作者:蒲草扇 本章字数:3276字 发布时间:2025-01-21

蒲松志用了3天时间到了离老家最近的乡上。他的老家说直白点就是个山沟沟,离最近的乡也有50来公里,还好有水泥公路经过这个山沟沟, 这山沟沟名叫“蒲家沟“,随着城市化,村里空无一人。四面环山的无人村庄,生机盎然的绿色树木吞没了中间的盆地,隐隐可见残破瓦房。

蒲松志是打算在这躲避半年,自己家的老宅不必重建,只需修缮就可以。雇佣乡上的居民,也有县城的工人。把进山沟的路清出来,把自家的老宅修缮好,并把光纤也迁进去,有钱就是好办事,钱多雇佣的人也多。乡上的人本就热情,有钱更是火上加柴。家具,电器的乡上也有的卖,没有的可以去县城买或者网购寄来乡上。考虑到出行,还买了一辆10几万的车,从乡上开到村里也挺快的。

就这样日夜赶工,前前后后半个月花了一百来万,在这期间也联系了冯老爷子,了解到他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也答应有空去找冯老爷子叙旧。蒲松志当然不会忘了李月,电话时常联系。

……

清晨的乡野,闹腾的鸟儿叽叽喳喳,把熟睡的蒲松志吵醒,他很久没有这样深沉地入眠,这里的晚上实在是安静。起来吸着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氧气进入体内,顿时精神盎然。

 

坐在老屋前,他悠然享用着刚从微波炉中取出的牛奶和面包,望着前面不远处被树木吞没的农田和瓦房,回忆着儿时不多的记忆画面,既模糊又美好。

 

吃完早餐的蒲松志无所事事,便围着屋子打探一下,顺便验收一下修缮是否达到要求。这宅子四周环山,绿树丛因。房子是一个连体4间房,修缮2间。房子地基三层青石堆砌的二米高台阶,三个青石梯子,分别在宅子的 前,左,右 三个。台阶的二米范围全部新铺上的水泥砖。

 

这幢宅子所使用的每一块青石都是原址遗留下来的宝贵建材,现如今购买同样尺寸和质地的石料不仅价格昂贵,且因其体积硕大——单块石料长一米、高半米,仅运输环节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对宅子进行修缮的时候,蒲松志特意吩咐工人细致地将青石表面附着的苔藓及各类杂物彻底清除干净,以还原其原始风貌与质感。

这宅子右边十来米远,是老宅留下的一个二平米左右的水塘,里面的水清澈无比,看见池中四壁也是青石。倚靠在水塘一侧的,是一面峻峭而不失韵律感的山壁,岩石层叠,苔藓斑驳,有少许的水流沿着山壁滑下,山壁脚下与铺地青石隔着蓄水槽,青石上有凿有多条引流的小水道,连接水槽与池塘。

山壁上有个山洞,直径1米左右,上方突起一块石头刚好分流遮挡流下的水,可以确定整个山壁人工开槽,洞口被一个腐朽的木板挡着。 蒲松志记得小时候大人说这山洞是放红薯的“地窖“,但是正常的地窖都是在平地挖洞放红薯,这个地窖如同一个洞府的门。

蒲松志来到地窖门前,用脚轻轻踢了踢遮挡的木板,“哐当”一声响后,一股陈年霉味扑面而来。他迅速后退几步,待片刻气味稍微散去后,便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将光线探入洞口。借着手电筒光芒,石壁赫然映入眼帘,随着光束向下移动,只见洞内尘土遍布。蒲松志暗自思忖,这处隐藏在石头中的天然洞穴若能妥善密封和通风,定会大有用途。于是,他决定深入探索一番。

蒲松志手拿着扫把,面戴口罩、头戴式灯具,装备齐全地步入了石洞中,一进去就感到阴冷透身,不自主地打一个哆嗦。他细致地审视着洞内的环境,发现其形状呈现出不规则的多边形构造。洞顶凹凸不平,四周石壁上留有规整的凿痕,顶部和墙壁还挂着些许蜘蛛网,地面上厚厚的尘灰说明这里已许久未被打扰。

蒲松志将灯光聚焦在石壁的一处,他仔细端详着眼前这片平整无凿痕的四方形区域。上面刻有八个奇特的符号:一横、二横、十字交织,还有一个仿佛小蛇缠绕的图案以及类似交叉三角的形状。这些神秘的符号整齐排列成三行,每排三个,最后一排却只有两个。

面对这串奇异的象形文字,蒲松志心中不禁涌起疑问:“难道这是外星语言?”

蒲松志想着用扫把仔细地扫扫,发现这8个符号都一个个小方块,明显方块的都有四周都有缝隙,蒲松志大惊呼出:“有机关!”,声音在洞中回声阵阵。他看的小说电影里不都是这样吗?自然他第一想法是这样。

他接着用扫把头轻轻戳了戳,很平静什么都没反应。又使劲地戳下去,戳中的方块动了动,发出石头摩擦声音,自动凹了进去。接着又使劲地戳了一个,同样的事情发生,一直按倒第6个,凹进去的符号石头又全部凸出来,恢复到原先模样。蒲松志思索片刻后,用手机拍下这些奇怪的符号,走出山洞,带着猎奇的心思来到房屋中,在电脑前,很快找到符号的答案,是甲骨文第二演变体的数字,翻译出来是阿拉伯数字,1到6,另外二个是9和10。蒲松志很快明白,这石块是个密码锁,是6位数字密码,只有1到6连续,后面数字9和10是独立的,最合理的是1到6就是密码,这明显是故意给的提示。

 

蒲松志再次回到洞中,按照1到6的顺序依次按下符号,“咔嚓~”声响后开始“轰~隆~”的闷响,蒲松志急忙转身冲向洞外,站在洞口的蒲松志听见里面“轰隆”声停止,又是“噗~通~”一声,看着里面石壁出现一个2米高一米多宽的石门。站在洞外目瞪口呆的蒲松志转转眼睛看四周后,又缓缓进到洞里。

 

小心翼翼地走到刚出现的石门前,石门左边就是那些符号,石门里面的地上倒着长方形石头。再望向石门里面更深处,头上的灯照进去的视野就那一点,有圆形物体,有圆柱体…

此时蒲松志心里涌起复杂的心情:激动,兴奋,害怕,好奇… 让自己冷静后的蒲松志转身走出洞口。回屋拿着工人留下的电瓶照明灯,再次回到石门前,吐吐浊气走了进去。

 

蒲松志进去后整个空间都被灯照的通亮,空间接近正方形,宽有8米左右,顶部高度2.5米以上。地上的正中间一个圆形石台,石台离地半尺来高。石台上立着一个长方形的褐色金属架,蒲松志围着石台转了一圈,然后一步踏上去靠近仔细研究。金属架下方的框被嵌入石台,将石台中的环形金属一分为二,这两部分紧密结合。嵌入石台中的下边框正中间横着贯穿一条金属槽。这个金属槽与门框一同嵌入石中,槽内多棱边,有二指宽。

 

站在石台上,蒲松志摸摸下巴有深意的笑笑,然后在长方形金属架中来回穿行一次。又走到进来的石门口,看看门口边上的错落崩坏的木制齿轮和木头,满是锈斑的铁钉铁条,这些金属与石台上的完全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

看着满地的木渣,石门下还压着半截手臂粗的木头,这机关是一次性的,还是年代久远腐朽?但是可以肯定机关石门是从里面关上的,有人没有出去。

 

漫步行走观察四周,空荡荡的石室里一面墙下凸起一椭圆形物体,走过去用手里的扫把扫扫,露出少许光泽,是一个土红色大缸,有半米高,张开双臂抱不住的大缸。缸上盖着一个二指厚的大石板,蒲松志使出吃奶的力气,把石板掀开,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卷着的纸张,拿起纸张后,下面是一个木箱子。

蒲松志慢慢打开拿在手里的纸张,感觉这纸张较厚,颜色微微泛黄。纸上写满毛笔字,蒲松志仔细一看,好多字不认识。蒲松志也先不触碰这个箱子,这物品主人把纸张放最上面,表示要来人先看说明书,于是拿着纸张走出洞,回到住宅去看说明书。

在电脑前搜索网络古代文字,查询对应上是“行楷”字体,经过一番折腾费力的翻译出:

开启之人,必是我族人,如非我族人,及是有缘人。

当看到这封信的时,我此次异界之行已超百年,有可能已遭遇不测,特此留下物品惠及后人和有缘人。

石洞中的至宝传送之门,可进入异界,此至宝乃我族先祖所留,我族来自大食国,祖训要求保密,避免灭族之祸,每任族长看护传承。

箱中有启动此门的钥匙。另外箱中留有异界奇宝灵丹和来自异界的功法。

灵丹能延年益寿,生筋长骨,再造体魄,增气升功。功法可助破常人之极限。

异界凶险万分,先习得功法,再去历游异界最为妥善。

切记有自保之力后才可前去。

蒲氏族长七十六代, 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蒲松志看完翻译后的内容,不可置信地摸了摸脸庞,心想:“功法?仙丹?异界?这都21世纪了,还有这…?”,看看落款的日期,又在网络查找核对,还真存在这古代年号,蒲松志的兴趣变的更浓。又在网上找到“大食国”,网上的资料记载,大食国是现今的阿拉伯地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与大食国有交流来往。蒲氏的姓来源在网上也找到相关提及,在唐代允许外族波斯商人定居和通婚并赐姓“蒲”。

蒲松志看完网页上的资料,若有所思地摸摸自己的高耸的鼻梁,拿起手机照了照,看见自己的鼻梁高挺,鼻尖隐隐有点鹰钩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科武畅想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