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234年)秋天,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终之前,他让杨仪和费祎率领大军撤回汉中,那么撤军之时,魏延为何会发生叛乱?得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李邈为何仰天大笑说,蜀汉终于得救了?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魏延叛乱及诸葛亮葬于定军山。
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安排的撤兵计划是杨仪和费祎负责统领全军撤退,魏延负责断后。姜维得知之后,他秘密地告诉杨仪和费祎,如果魏延不肯听令,那么大军便自行撤退。魏延是蜀汉现存最顶尖的猛将之一,他善待士卒,勇猛过人,但是性格高傲,脾气暴躁,导致文武官员都对他极为忌惮,尽量避其锋芒,不与他交恶,只有杨仪对他不屑一顾。于是,两人便势如水火,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有一次,魏延竟然拿着刀准备杀了杨仪,导致杨仪老泪纵横,悲伤愤怒,这让诸葛亮非常的无奈,他爱惜杨仪的才干,也欣赏魏延的骁勇。奈何二人总是不能友好相处,幸亏费祎经常从中调停,才使二人各尽其职,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军出发之前,杨仪让费祎前去试探魏延的想法,于是费祎便来到了魏延的军营,询问他的意见,魏延便对费祎说:“丞相虽然病逝了,不是还有我呢吗?我自当率领大军击败贼军,怎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荒废天下的大事呢?而且我魏延是何许人也,怎会受杨仪的摆布,成为断后之将呢?”说罢,他便与费祎重新商定撤军计划,并且要求费祎和他共同在重新拟定的撤军计划上签名,然后宣告给所有的将领。费祎听后非常担心,为了能够尽快脱身,他便对魏延说:“我这就回去把你的意见传达给杨仪。杨仪身为文官,不懂军事,所以他一定不会反对你所拟定的计划。”魏延听后觉得有理,便答应了费祎的建议。费祎不紧不慢地离开魏延的军营,出门后,便骑马奔驰而去。魏延这才反应了过来,他被费祎给骗了,应该让他签完字,再放他离开。可是此时派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派人前往杨仪的军中打探,结果得知杨仪按照诸葛亮之前的计划已经让各营的将士们开始撤退了。
魏延大怒,立即率领本部人马也开始撤退,但是他并不想为大军断后,而是加快步伐,越过杨仪率领的主力走到了大军的最前面,而且他的大军走过之后,他便命人烧毁栈道,使杨仪等人率领的主力大军无法前进。同时,他还派人前往成都告发杨仪反叛。此时,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病逝,并且蜀军开始撤退的消息后,立即率军前来追击,这让杨仪等人非常的惊慌。姜维便给杨仪建议,他让大军将旗帜全部调转过来,然后擂响战鼓,做出要与司马懿对战的态势,司马懿不确定诸葛亮是真的病逝了,还是假装病逝,吸引他上钩的,于是立即停止追击。
随后,杨仪率领大军缓慢地退入褒斜道的入口,然后才正式发丧,并且派人给刘禅上表告发魏延反叛。远在成都的刘禅一连收到两封奏书,一封是魏延告发杨仪反叛,一封是杨仪告发魏延反叛,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连忙召来侍中董允和长史蒋琬商议,结果董允和蒋琬都相信杨仪而怀疑魏延,于是刘禅便让蒋琬领兵前去捉拿魏延。与此同时,杨仪一边派人修理栈道,一边派兵,防止司马懿偷袭,就这样,历经千难万阻,终于来到了褒斜道的南口,结果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将杨仪率领的主力大军阻挡在褒斜道的崇山峻岭之中,进退不得。于是,杨仪便派遣王平前去迎战,王平率军到达后,大骂魏延及其属下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作为,竟敢抵挡丞相的归丧之路吗?”魏延的属下听闻后都觉得魏延的做法不妥,不敢继续跟随。于是大军纷纷开始溃散。魏延见状只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以及数名亲信向汉中逃去。杨仪得知后,立即派遣马岱前去追击。没过多久,马岱便提着魏延的首级返回。杨仪用脚践踏着魏延的头颅说道:“庸奴,看你还敢作恶不!”随后,杨仪便率领全军返回了汉中。
此时,蒋琬刚走出成都城数十里,得知魏延已死,他便重新返回了成都,之后,魏延的三族惨遭诛灭。至此,蜀汉大军顺利地回到了汉中。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对自己的身后之事也做好了安排,他让部下将他安葬在定军山下,墓穴不要太大,能放进去棺木就行,不要任何东西陪葬,寿衣就用平常的衣服即可。关于他的财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于是,诸葛亮被安葬在勉县的定军山镇,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因此,他的墓地被称为武侯墓。蜀汉各地的官员和百姓们得知后,举国悲痛,哀声遍野。
然而,作为前为郡太守以及丞相参军的李邈,却仰天大笑,高呼道:“苍天有眼啊,蜀国终于可以得救了!”李邈字汉南,广汉郡郪县人,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人,他原本是刘璋的属下,刘璋投降刘备之后,李邈便怒骂刘备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但刘备不仅不和他计较,还亲自邀请他一起建功立业。李邈被刘备的诚意打动,逐渐成为了蜀汉的核心人物。等到刘备病逝,诸葛亮准备北伐的时候,李邈却站出来反对,他认为,北伐曹魏无异于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定不可能成功,只会让蜀汉的国力更加衰弱。然而,在刘禅的支持下,诸葛亮一连发动了五次北伐,李邈虽然表示不满,但也无力改变。
随后,刘禅在成都为诸葛亮举行了三天的哀悼仪式,李邈便上表说:“诸葛亮独自一人掌控着蜀汉的精锐之师,如同虎狼,肆意妄为。因此,我常常为国家的安危感到担忧。现在诸葛亮死了,宗族终于得以保全,边疆的战事也可以停止了。大家应该大肆庆祝才对。”刘禅看后非常气愤,立即将李邈逮捕入狱,并将其诛杀。
那么诸葛亮死后,该由谁来接班呢?其实诸葛亮病逝之前已经选定了接班人,他告诉李福,他死之后由蒋琬继任,蒋琬死后由费祎继任。然而,杨仪却表示不服,他仰仗着自己顺利地将大军带回汉中,并且讨伐并诛杀了叛乱的魏延,所以他自以为功劳巨大,理应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何况他任职尚书的时候,蒋琬只是他属下的尚书郎,虽然他们后来都升为了丞相参军、长史,但是蒋琬一直留守成都,他自己则跟随诸葛亮数次北伐。因此,他认为自己比蒋琬的资历老,才干也超过蒋琬,理应由他接任才对。然而,诸葛亮却认为他性情急躁,心胸狭隘。因此,就连蒋琬之后提议的都是费祎,而不是杨仪。于是,杨仪非常不服,言语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的情绪,导致大臣们不敢与他交往,只有费祎经常去看望他。有一次,杨仪便对费祎说:“丞相去世之时,如果我举兵投靠了曹魏,何苦会落魄到今天这步田地,真是让人追悔莫及呀。”费祎没有搭话,回去之后,便给朝廷上表奏明了杨仪的怨言。刘禅下令将杨仪废为庶民,流放于汉嘉郡,结果他再次上书诽谤,言辞激烈,刘禅便准备将他逮捕入狱,还没等官兵到达,杨仪就自杀身亡了。
诸葛亮刚刚病逝的时候,大臣们非常担忧,只有蒋琬的言谈举止,如同平常一样,久而久之,众人才逐渐安定了下来,蜀汉政权终于得以平稳的发展。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