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继承诸葛丞相的遗志,前后十一次北伐曹魏,这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延续。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姜维九伐中原,但按照《三国志》和其他历史资料的记载,姜维共计发动了十一次北伐。接下来的几期节目,我们就以姜维北伐为主线,串联起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走向。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姜维前五次北伐以及联结羌胡。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即今天甘肃天水甘谷县)。他的父亲姜冏曾任天水郡的功曹,在镇压羌戎叛乱的战争中战死沙场。之后,姜维被任命为郡中的中郎,参本郡军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陆续担任过上计掾、州从事、功曹和参军等职。
然而,他的命运却在二十七 岁那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228年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跟随天水郡的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和他同行的还有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以及主记梁虔等人。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他让赵云前往箕谷,吸引敌人的主力,自己则率领主力通过祁山道秘密地前往陇西。因此,陇西各郡县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投降。正在巡查的天水太守马遵得知后,怀疑姜维等人也投靠了蜀汉,于是立即将他们扔下,连夜逃往了上邽。姜维等人不明所以,也向上邽撤退。然而,等他们到达城下的时候,发现城门已经关闭,并且不准他们进城。姜维等人无奈,只能前往自己的家乡冀县,可是冀县也是城门紧闭,不肯让他们进城。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姜维等人只能投降了蜀军。
没过多久,马谡丢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姜维便跟随蜀军退回了汉中。就这样,他被迫与寡居的母亲分别,从此再无相见。好在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任命他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之后,他跟随诸葛亮数次北伐,屡立战功。230年,他被迁为护军、征西将军,成为了蜀汉的重要将领。
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从此北伐的重任便落在了蒋琬、费祎以及姜维等人的身上。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走进姜维的北伐之路。
他的第一次北伐发生在238年。这一年,司马懿率领十万大军去征伐辽东的公孙渊。刘禅得知后,立即让蒋琬前往汉中,等待时机准备北伐。蒋琬到达汉中后,让姜维率领大军走祁山道,攻打曹魏的陇西之地。姜维奉命出兵,与魏军在南安郡激战了数日,南安郡的治所在狄道(即今天的甘肃省临洮县)。最后,由于魏军早有防备,导致蜀军久攻不下,而且雍州刺史郭淮积极赶来救援。姜维觉得继续攻打已经没有胜算,于是便率军返回了汉中。第一次北伐就此结束。
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逝,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第二年,姜维便再次试探性地向陇西发动进攻,但是遭到了雍州刺史郭淮的顽强抵抗。兵力较少的蜀军与魏军僵持了数日后难以取胜。姜维只能下令撤军。然而,郭淮见蜀军撤退,立即率军追击,一直追到强中,见蜀军已经撤走,便不再追击,转而讨伐羌人和氐人的部落。第二次北伐结束。
曹爽在亲信们的蛊惑之下,逐渐架空司马懿,开始独掌大权,并在邓飏和李胜等人的劝说下,准备征伐蜀汉。244年,曹爽调集十万大军从傥骆道向汉中进发,结果在费祎和王平等人的阻击下大败而归。此战过后,羌人和胡人对曹魏朝廷怨声载道,曹爽在陇西的威信也大为降低。
246年,蜀汉的蒋琬病逝,费祎开始掌权。247年,陇西各郡的羌胡人相继叛乱,胡王治无戴将家属留在西海郡(即今天青海湖东北侧海晏县),以西率领大军前去围攻武威。郭淮得知后,立即率军前去平叛,但他不是救援武威,而是率领大军准备前往西海郡,打掉治无戴的老巢。治无戴得知后非常恐慌,立即率军前来阻击,双方在龙夷北展开激战,龙夷(即今天海晏县的三角城),结果治无戴不敌,连忙向蜀汉求援,并答应投靠蜀汉。于是,姜维便率军前来接应,大军到达洮水以西后,与郭淮和夏侯霸展开激战,最终顺利地将羌胡人救了出来。羌胡首领治无戴和白虎文等人率部归顺蜀汉,姜维便将他们全部迁移到蜀国境内。第三次北伐结束。
姜维本就是陇西人,熟悉陇西的风土人情,所以他准备继续引诱羌胡人归顺蜀汉,从而控制陇西。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政权再次发生内讧,姜维便看到了机会。于是,他依靠曲山修筑了两座城堡,派句安和李歆等人驻守,然后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的各县。征西将军郭淮、雍州刺史陈泰以及南安郡太守邓艾立即率军前来抵抗。陈泰给郭淮建议说,曲山的两座城堡虽然坚固,但远离蜀军,军粮需要长途运输。另外,羌胡人不满蜀汉繁重的劳役,必然不肯长期依附。所以只要我们围而攻之,兵不血刃,就能夺取曲城。蜀军即使前来救援,也因山路险阻不会很快到达。郭淮采纳了陈泰的建议,让他和讨蜀护军徐质以及南安太守邓艾发兵前去攻打。大军到达后,立即切断了两城的交通和水源。句安和李歆出城挑战,但陈泰按兵不动,不与其交战。不多时,城内的粮草便不足了,将士们饥渴不堪,仅靠残余的一点粮食和融化的雪水度日。姜维得知消息后,连忙赶来救援。当大军到达牛头山的时候,陈泰早已在这里等候,挡住了他的去路。牛头山位于今天甘肃省岷县东南洮河南岸。陈泰命令属下的将领们各自坚守营寨,不得与姜维交战,并派人给郭淮送信建议。郭淮率领主力向牛头山靠拢,一起歼灭姜维。于是,郭淮便率领主力进逼洮水,企图截断姜维的退路,姜维见状只能下令撤军。句安和李歆等人则由于孤立无援,献城投降了曹魏。
这时,南安太守邓艾给郭淮建议说,姜维大军撤离的地方并不遥远,说明他不会善罢甘休,也许很快就会反扑过来。因此我们应该分兵驻守,以免发生意外。于是,郭淮便留下邓艾的大军,驻扎在白水北岸,以防止蜀军反攻。三天之后,姜维果然派遣廖化率军前往白水南岸扎营,与邓艾遥遥相对。邓艾对将领们说,我们的兵力比蜀军少,按照常理蜀军应该立即渡河前来攻打,可他们并没有渡河的打算,而是架设浮桥,准备长期对峙,由此可以推断廖化的作用是牵制我军。而姜维真正的目标应该是率领主力向东突袭洮城。洮城(即今天甘肃省临潭县西南,在白水之北,距离邓艾的驻地大约六十里路程)。于是,邓艾便在当天夜里秘密出兵,抢先占据了洮城。天亮后,姜维果然率领重兵来到了洮城附近。但是得知洮城已经被邓艾占据后,只能撤军而去。至此,第四次北伐结束。
此战,姜维虽然未能取胜,但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还能与魏国的众多将领对战,并且双方互有胜负。而且费祎掌权之后,坚持休养生息的政策,反对穷兵黩武。因此,姜维每次北伐费祎给他的兵力都不超过万人。可见,姜维能够取得如此战果已经实属不易了。
250年十二月,姜维发动了第五次北伐。这次的目标是联合羌人攻打西平郡,西平郡的治所在西都(即今天的青海省西宁市),最终由于路途遥远,未能攻克西都。此战中,他俘虏了魏国的中郎将郭脩,刘禅拜其为左将军。然而,郭脩不为所动,一直找机会准备刺杀刘禅,但总是无法靠近。于是,他便准备改变目标,刺杀费祎。
253年,费祎在汉寿举办岁首大会的时候,被郭脩刺杀身亡。从此,蜀汉的军政大权便落在了姜维的手中。因此,姜维的前五次北伐都只是奉命出征,他不仅不能自己做主,还受到费祎的极大限制,而且五次北伐都是出兵陇西,目标是以诱羌胡人归顺蜀汉,从而控制陇西。费祎去世之后,蜀汉的军政大权便由姜维掌控,也就意味着此后的北伐他可以自己做主。那么他之后的北伐战果如何,还会有其他的阻碍吗?我们下期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