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分的办公室像一锅煮沸的水,施梦琪五人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演奏一场狂热的打击乐。然而在这片喧嚣中,何珊珊却像一块沉在沸水底的冰。她慢条斯理地吃完外卖,甚至从抽屉里取出一个蓬松的颈枕,舒舒服服地趴在桌上小憩起来。键盘的噼啪声、兴奋的低语声,全都成了她最好的白噪音。
这是何珊珊雷打不动的习惯。哪怕天塌下来,她也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上午的时间,她已经像一台精密的扫描仪,把沧美集团、徐沧海、姚赵梅的资料搜刮得一干二净。更绝的是,她连这些人的公开照片都没放过,全部喂给了AI进行微表情分析和面相解读。新闻通稿、财报片段,甚至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统统被塞进算法的胃里反复消化。
此刻,她闭着眼睛,脑海里却清晰地浮现出AI生成的结论图谱。“沧美集团的新闻曝光断崖式下跌,广告投放几乎绝迹……”她在心里冷笑一声,像解剖一具商业标本般冷静,“门店数量腰斩,现金流濒临枯竭,但还在强撑门面……”她的嘴角微微上扬,“看来徐沧海把最后一点家底,都押在姚赵梅这个‘救世主’身上了。”
何珊珊缓缓睁开眼,目光掠过头顶裸露的工业风管道。这座由老厂房改造的办公室,水冷空调送出的风带着恰到好处的湿润,不像那些玻璃幕墙写字楼里令人喉咙发干的机械风。午后的水分子在她睫毛上凝成细小的露珠,让二十分钟的小憩如同浸泡在温泉里般舒适。
她像猫科动物伸展脊椎般直起身,将颈枕折成整齐的方块。这个动作带着手术室里的精准,仿佛她刚刚不是在午睡,而是完成了一场精密的大脑手术。显示器亮起的瞬间,AI生成的方案在屏幕上流淌,那些数据构成的血管脉络,正指向沧美集团最脆弱的命门。
“现在需要双线推进。”她无声地对自己说,指尖在制度文档上划出荧光色的轨迹,“老何的实地调研可以晚上再榨取,当务之急是……”她的目光突然停在“五行原则”的条款上,嘴角浮起解剖学家发现变异细胞时的微笑。
这个号称“绝对放权”的制度,究竟是李一杲精心设计的捕兽夹,还是真的金矿?何珊珊轻轻点击鼠标,调出最近任务列表中所有动用过该制度的记录。她的瞳孔随着数据滚动微微收缩,每个案例都是绝佳的性格侧写素材。
“是时候该和领导当面聊聊了……”何珊珊盯着电脑屏幕上“五行原则,员工自决”的标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尽管制度条文写得明明白白,但她更相信自己的直觉。抬眼望向斜对面的玻璃办公室,赵不琼正低头敲着键盘,发丝垂落遮住了半边脸。
“找老板娘谈最稳妥。”何珊珊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这位名义上的外事部主管,实际上是大老板的枕边人,虽然从她上任两天的表现来看,似乎还没适应管理者的角色。
赵不琼的八年销售生涯里,连个正经下属都没带过。上一份工作好不容易配了个助理小康,结果那家伙不挖她客户就算厚道了。离职时更是急不可耐地接手了她所有客户资料,活像个等着继承家产的私生子。
“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这就是赵不琼的职场哲学。现在挂着部门主管的头衔,除了今天早上第一次见自己手下的员工,简单做了培训外,连单独谈话都懒得安排。何珊珊甚至怀疑,这位老板娘是不是把“管理”理解成了“不管不理”。
下午刚开工,何珊珊就站在了那扇半掩的玻璃门前。轻叩两声,里面传来一声漫不经心的“请进……”
办公室比想象中简陋,一张小茶几配三张矮凳,活像临时拼凑的会客区。赵不琼从电脑前起身,顺手从文件柜旁摸出一瓶饮料递过来。
“谢谢赵总。”何珊珊接过饮料,瓶身上某网红品牌的logo已经有些褪色。她不动声色地检查保质期,还好,没过期。拧开瓶盖抿了一小口,这才在茶几前落座。
“赵总,我有些问题想请教。”何珊珊的声音忽然软了几分,眼神里的锋芒尽数收敛,活脱脱像个虚心求教的新人,“咱们实体店的门头设计、场景布置,还有线上的故事改编、视频制作这些……具体归哪个部门负责呀?”
“赵总”这个称呼让赵不琼耳根微微发烫,她回忆了一下,暗自盘算了下年龄——嗯,确实比何珊珊大半岁,顿时腰杆都挺直了几分。拧开饮料瓶灌了一口,她眉眼弯成月牙:“珊珊,能不能叫我不琼姐或者……”
“不琼姐……”不等赵不琼的下文,何珊珊就从善如流地改口,“我就是有些心里不踏实,想亲口从不琼姐口里得到确定的答复才安心。”
赵不琼眼睛一亮。这个改口速度,比她带过最机灵的销售还快三秒。果然做业务的都是人精?她摩挲着饮料瓶上的水珠,开始条分缕析:
“你这些问题啊,可以拆成三块蛋糕。”她竖起三根手指,“第一块是门店业务——加盟拓展、整店输出这些。门头设计啊场景布置啊,都算整店输出这块,我们找外包团队来做,不养自己的设计狮和工程狗。”
何珊珊的睫毛轻轻颤动,像在快速记录关键词。
“第二块是运营部分,”赵不琼的指甲在茶几上划出无形的分界线,“故事、剧本、视频这些,全交给用户自己折腾。你可以把我们想象成……”她突然眼睛放光,“对!就像遍布全国的真人RPG游戏场!线下是实景拍摄基地,线上是主题发布平台——只不过别人玩的是王者荣耀,我们玩的是真人版创业模拟器。”
“玩家?”何珊珊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早上培训时明明说的是作者读者,怎么突然变游戏术语了?
“没错!”赵不琼打了个响指,饮料瓶里的液体跟着晃出细碎的光斑,“没发现吗?在我们这儿,工作和玩的界限早就被AI吃掉了。员工是玩家,加盟商是玩家,用户也是玩家——”她突然压低声音,“连李一杲设计的那套血条系统,本质上不就是个大型真人养成游戏?”
何珊珊的瞳孔微微扩大。这个比喻,意外的精准。
“至于第三块蛋糕嘛……”赵不琼突然把空瓶子精准投进垃圾桶,“等前两块做大了再说。电商啊支付啊这些,现在先蹭别人的系统用着。”她眨眨眼,“比如要是能和沧美牵手成功,就直接用他们的商城。等咱们产品迭代到3.0版本,再发展我们的电商和供应体系……”
赵不琼讲的这些内容明明在晨会上已经讲过一遍,现在不过是换了个更接地气的说法。何珊珊这样的聪明人,怎么可能记不住?她抿嘴笑了笑,等着对方亮出真正的来意。
果然,何珊珊略作沉吟,眉头微蹙:“不琼姐,这个体系听起来太庞大了!就我们这几个人,真的能撑起来吗?”她掰着手指,“还有实体门店这块,我觉得纯线上不是更轻量化吗?线下要对接的服务商、配套资源……”
赵不琼眼睛一亮,终于听懂了弦外之音。看来何珊珊已经做足了功课,连第三方资源都摸了个门清。要是真把这块肥差交给外事助理,怕是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变成手握两头资源的“地头蛇”,到时候坐地起价也不是没可能。
她伸手抚了抚办公桌上的绿萝,翠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晨间喷洒的水珠。“珊珊,谢谢你的顾虑。”赵不琼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如果有人觉得这里容不下他,我们绝不强留。”手指轻轻划过盆栽边缘,“就像这绿萝,在哪里都能活,但……”她突然张开双臂,“我们要的是整片森林!”
“整片……森林?”何珊珊的瞳孔微微放大。
“还记得我们的slogan吗?”赵不琼的眼神突然变得深邃,轻声念道:“‘让每个生命的故事绽放’。”她的指尖在空气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不是随便喊喊的口号。我们的梦想是——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要留下他们的故事印记。”
何珊珊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尽管知道这番话带着理想主义的包装,但赵不琼眼中闪烁的光芒还是让她心头一颤。这家公司的野心,似乎不止于赚钱这么简单。
但转念间,录取通知书上“末位淘汰”四个加粗的黑体字又浮现在眼前。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不琼姐,那公司的末位淘汰……”
“这个啊,”赵不琼突然笑出声来,像是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你得去问我大师姐。”她调皮地眨眨眼,“就是你们说的琵琶姐。人资制度这块是她一手设计的,我可不敢越俎代庖。”说着拿起手机,“要不要我现在帮你约她?”
办公室的门轻轻合上,何珊珊的脚步声渐行渐远。赵不琼回到座位,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调出“渣渣人生-要有光”的后台数据。屏幕冷光映在她微微蹙起的眉间——何珊珊的任务栏空空如也,血条数值醒目地显示着“0”,在一众飙红的进度条中格外刺眼。
她盯着这个异常数据看了足足三分钟,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茶水间的笑声透过玻璃传来,施梦琪她们正在为暴涨的血条欢呼,而这里却安静得像另一个世界。
“有意思……”赵不琼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能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入职,何珊珊的能力毋庸置疑。现在却对任务系统视若无睹,反倒对末位淘汰制格外上心——这分明是在试探公司的底线。
她忽然想起面试时何珊珊那个意味深长的回答:“我更喜欢制定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当时只觉得是年轻人惯有的傲气,现在看来……
阳光透过菱纹玻璃天窗洒落,在办公区投下迷离的光斑。赵不琼仰起头,眯着眼捕捉那道若隐若现的彩虹。水冷空调喷出的雾气在光线中流转,将七色光谱折射得更加绚烂——就像这群性格迥异的员工,在系统规则的棱镜折射下,各自绽放不同的光彩。
“有意思……”她收回目光,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屏幕右下角的“渣渣人生”系统图标闪烁着微光,映照出她若有所思的侧脸。何珊珊这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值得玩味的涟漪。
她果断关闭正在修改的加盟合同文档,新建了一份名为《何珊珊现象的启示》的报告。键盘敲击声渐渐密集,如同她逐渐清晰的思路:
【现象观察】
明知制度却选择面谈
追求即时确认而非系统记录
对领导决策的时效性存疑
【深层启示】
系统自治与人性化管理的平衡点
制度刚性与领导弹性的矛盾
信息同步的时效性难题
点击发送时,她特意在“无问七子”专属频道加了星标。系统弹出提示:李一杲已读。
玻璃窗外的办公区,施梦琪正手舞足蹈地向组员们展示暴涨的血条。赵不琼的目光却穿过热闹的人群,落在角落里安静梳理资料的何珊珊身上。这个宁愿血条归零也要按自己节奏行事的姑娘,此刻正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勾画着什么,专注得仿佛与世隔绝。
“领导的确经常变卦,这两天我们就变卦了好几次……”赵不琼摩挲着咖啡杯沿,想起这两天自己反复修改的加盟政策。制度文档可以随时更新,但人心需要稳定的预期。或许该在系统里加个“领导决策日志”功能?让每个变卦都有迹可循?
她忽然轻笑出声。何珊珊这面镜子,照出的何止是员工心理,更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
李一杲的电脑屏幕突然亮起提示光,赵不琼的文档像只轻盈的蝴蝶落在他的任务栏。他点开文档,眼睛随着光标快速扫过文字,嘴角渐渐扬起一抹狡黠的弧度。
“知识库!”他猛地拍了下大腿,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咱们可以建个知识库,把常见问题都整理进去,新人一来就能自助查询,多省事。”
消息刚发出,赵不琼的回复就跳了出来:“好主意!不过……”李一杲几乎能想象她歪着头思考的样子,“很多人根本不会主动去翻知识库。能不能做成智能推送?就像文心一言那样,回答一个问题后,自动推荐相关问题。”
李一杲的眼睛一亮,手指在桌面上敲出欢快的节奏:“明白了!咱们把知识库和电子文档联动起来。翻到哪一页,就自动弹出该页相关问题的智能推荐。哪个不明白,直接点进去看解答。给我三天,保证搞定!”
“太棒了!”赵不琼的回复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还可以记录哪些问题被点开得多,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大家的关注点,方便后续优化。”
“小菜一碟!”李一杲飞快地回复,“这个数据可以直接接入AI评估系统,给问题设置权重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要不要再加个智能预测?根据员工浏览记录,提前推送他们可能需要的问题?”
两人的对话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转眼间就勾勒出一个智能知识库的完整蓝图。赵不琼盯着屏幕,胸口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以前总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软件,从没想过自己的创意能变成产品的一部分。
“原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她轻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马克杯沿。这个发现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管理思路的新方向。或许,她根本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工作,只要搭建好平台,员工自己就能找到最优解。
与此同时,张金枇看着两人的讨论记录,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点开系统后台,调出早已存在的知识库模块——只是按照她的设计,这些知识都被“揉碎”融入了各个功能模块。
“这两个活宝……”她笑着叹了口气,但随即陷入思考。两人的讨论确实点醒了她:静态的知识库终会过时,而环境变量会导致知识失效。或许,是时候用AI给知识库来一次“升维”了。
她打开发布任务栏,新建了一个名为“动态知识图谱”的项目。窗外,西斜的阳光透过菱纹玻璃,在天花板上投下彩虹般的光斑,就像她脑海中正在构建的、会自我进化的智能知识网络。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真理,张金枇早在拜入师门时就已参透。作为受过专业“提问训练”的嫡传弟子,她比谁都明白优质提问的价值。正因如此,她才特意将知识库打散重构,巧妙地融入“渣渣人生-要有光”系统。那些鼠标悬停时浮现的问号气泡,那些看似随机的攻略提示,都是她精心设计的认知线索。
“这群憨憨……”张金枇无奈摇头。她太清楚了,人在专注时往往会对环境线索视而不见,就像匆忙赶路的行人,永远不会注意到脚下搬家的蚂蚁。踩死几只蚂蚁,又怎能怪路人残忍?
“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大家学会提问……”她指尖轻点,给林湉湉发了条信息:“十五分钟后,全体会议室集合,开个短会。”
走向会议室的路上,十几年前接受“提问训练”的场景在张金枇脑海中闪回。初级阶段的“百问百答”训练,要求学员在24小时内对同一事物提出100个不同角度的问题。那些绞尽脑汁的日夜,那些被导师红笔圈满的提问清单,至今想起仍让她太阳穴隐隐作痛。
“百问百答只是入门……”她摩挲着左手无名指上的老茧——那是当年疯狂记录问题时留下的印记。进阶的“千问千答”、终极的“千问万答”,能通过者可直接拜入无问僧门下。可惜她止步于三百问关卡,这个遗憾至今未消。
与此同时,李一杲正对着系统界面发呆。他的鼠标无意间悬停在某个按钮上,光标竟自动变成问号形状。点击弹出的“攻略”提示后,一个结构精密的智能知识库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这……这简直是……”李一杲瞪大眼睛,手指微微发抖。系统后台显示,这个隐形知识库竟有三十多个一级分类,九级细分目录,条目数量多到系统需要特别优化检索算法。“大师妹一个人完成了这么庞大的知识工程?”
他颤抖着点开“提问训练”分类,里面赫然记录着张金枇当年所有的训练笔记。那些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上,每一个节点都标注着精确的提问角度和认知维度。最震撼的是,系统竟然能根据用户当前操作,自动匹配最相关的三组问题建议。
“原来真正的知识库一直都在……”李一杲突然觉得脸颊发烫,“我们居然在重新发明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