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Maharaja)
尼蒂兰·萨米纳坦(印度),2024年
观看建议:推荐观看
写这篇文字的主要意图其实并不是谈论这部电影,这篇文字主要是想聊聊近年来的印度电影。放眼全球,近些年印度电影的表现完全可以说是现象级的,想为此写点东西的想法早已有之,这两天刚好看完这部片子,于是自然就拿它当作一个引子。
和这几年众多优秀的印度电影一样,这部《因果报应》显然又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这也许算不上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但绝对有资格进入今年最好看的电影的候选。一部电影好与好看之间显然有所区别,这种区别相信大家都能懂,这里也就不多作解释。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爱和仇恨的故事,主角是两个同为父亲的男人,这两个男人一好一坏,机缘巧合之下两人的人生有了交集。坏人以为是好人的告密才造成了他的牢狱生涯和家破人亡,于是怀恨在心的坏人出狱后就找到好人对其进行报复,但没想到的是他所做的一切恶行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反而把自己推向了更深的地狱。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简直可以用令人拍案叫绝来形容,影片以好人寻找一个他们家敬若神明的垃圾桶(垃圾桶曾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救下了主角女儿的命)为线索,离奇的故事随即牵扯出各种人物和当下印度社会之百态,精巧的布局下剧情开始不断反转并在最后的结尾达到一个既是意料之中又让人完全超乎意料的高潮。就故事情节而言,这样的结尾显然不少人都能猜到,但结尾会有如此炸裂般的效果显然大多数人不可能会预料到,这样的结尾对这部影片来说完全是一种巨大的升华。
当然这部影片也不是说没有瑕疵,剧情上最夸张的地方就在于主角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理发师却有着特种兵一般的超强战斗力,那些打斗的场景甚至连很多动作片都望尘莫及,这显然有悖于故事人物的身份设定。不难理解这是影片观赏性上的一种商业化迎合,我们显然没必要对其过于苛责。
纵观近年来的亚洲电影,印度电影和韩国电影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股力量(当然日本电影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但相对来说日本电影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而且日本电影主要还是以文艺类的艺术片为主,这种类型化的商业片并不占其主流地位)。印度和韩国这两个国家近年来的电影最鲜明的特点可以说都是敢说敢拍,相比其它国家,他们的影片审核制度显然相对宽容了许多,在这方面我们甚至看不到有任何的禁忌,好像没有什么题材是他们不敢拍的。当然细分之下这两个国家的电影在取材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虽然这两个国家近年来的电影都以大胆著称,但明显不同的是近些年韩国这类电影的聚焦点主要还是在于政治高层的丑闻,而印度电影所聚焦的话题显然更为宽泛,它基本上可以说是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法律、家庭、教育、阶层对立等等话题可谓是无所不包,这些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出来的电影就像是一面面镜子一样折射出了印度当下社会的各个方面。
凭着记忆大致罗列了一下近年来的这些印度电影:《12年级的失败》(2023)、《杰伊·比姆》(2021)、《摔跤吧!爸爸》(2016)、《地球上的星星》(2007)、《宿敌》(2022)、《调音师》(2018)、前后两部《误杀瞒天记》(2015,2022)、《红粉惊魂》(2016)、《印度有嘻哈》(2019)、《起跑线》(2017)。这样的电影还有很多,这里显然没有一一罗列下去的必要。
这些电影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把雅俗共享的观赏性和深刻的现实批判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们甚至已经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电影归类为普通的商业类型片了。这些电影在现实批判性上的深度和广度明显超出那些普通的商业化类型片一大截,就算有些以思想深刻性著称的文艺电影在它们面前都略显逊色。这再次印证了电影既可以是一种商业娱乐,也可以体现社会良知。但要把这两者做到完美结合显然并非一件易事,而像印度电影这样近年来一直能保持如此高质量的持续输出显然更是件难上加难的事,说实话这是一个相当令人佩服的现象。
所以我们显然要改一改多年来对印度电影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了,这个经常被我们取笑甚至有些人已经骨子里瞧不太起的国家在这方面明显已经超出我们一大截了。试想一下,我们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吗?乐观点说,这样的电影我们偶尔拍个一两部出来倒有点希望,但要像人家这样长年保持稳定的输出我们显然不可能做到,而且不仅仅是目前做不到,甚至是未来几十年我们都不太可能看到这样的盛况。这并不是悲观的看法,冰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健康和繁荣显然需要一个良性的整体环境,政府尤其是文化监管机构的包容程度、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大众的欣赏水平,这些因素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明显这些因素我们现在并不完全具备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可能性,所以要想一时半会就达到像人家这样的盛况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