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杨雨桐就开始收拾卫生了,把客厅、卧室和卫生间认真仔细地清理干净。
临近中午,女东家喊:“小杨,你不是会擀面条吗?我们中午吃西红柿酱牛肉面吧。”杨雨桐跑过来抬头看看表,马上就11点了,爽快地答应:“听你的。”女东家咧开嘴开心地笑了起来。杨雨桐走进厨房,拿出面盆,挖了面用水和好面,醒面。把油菜拿出摘好,洗净备用。从冰箱拿出牛肉放在微波炉解冻。她知道,微波炉解冻,可减少细菌滋生蔓延。把牛肉放在案板改刀,切成小四方块。坐锅烧放水,把牛肉放进锅里焯水,捞出沥干备用。坐锅,放油,放葱姜蒜煸香,倒酱油爆出香味。把牛肉放进去,翻炒致变色,放料酒去腥,放西红柿,翻炒均匀。等西红柿渗出酱汁,加水,倒入高压锅,押20分钟。
这边,面正好醒好。拿出面板,放在柜橱上。把面拿出揉匀揉成圆形,押薄。拿出擀面杖,把面记一点点擀开,擀致包住擀面杖。把面饼撒上布面,用擀面杖一层层卷起来。两手押着擀面杖的两边,正式开始擀面了。擀面杖随着她的身体跳动,两只肥硕的奶子也跟着有节奏地上下欢快跳动着,一会儿工夫,她就大汗淋漓的。擀一会儿,她拿起脖子的毛巾擦一把脸的汗水,又开始擀。再擀一会儿,把面皮摊开看看,还有没有布面?没有,再撒一层,防止面皮黏连。在擀面的过程当中,要时常摸摸面皮薄厚,调换面皮的上下左右方位。这样,擀出的面皮才能薄厚均匀。擀的差不多了,把面皮一层层折叠成10厘米宽的窄条,拿起菜刀以2厘米宽咯噔咯噔地开始切面。
北方人家喜欢吃面食,其中,手擀面是百吃不厌的面食之一。大多北方农家女人都有擀面的手艺。手擀面以其劲道爽滑,营养丰富,健康养身,情感寄托享誉国内外。
杨雨桐的手擀面是跟奶奶学的,奶奶是跟奶奶的奶奶学的。奶奶擀面如同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和面时,有手光盆光面光三光的说法,这样活出的面劲道有韧劲。醒面半个小时,开始擀面。擀起面来,奶奶把一块雪白的毛巾搭在脖子上。出汗时,一边擦汗,一边擀面。两只如布袋般的大奶,随着擀面杖上下左右欢快地跳跃着飞舞着。擀到高潮跟唱戏敲起的鼓点一般,女人在鼓点中一招一式都潇洒自如。似乎,那不仅仅是一顿面,而是北方女人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手段。
杨雨桐7岁就跟奶奶学会了手擀面。母亲因家暴离家出走,带着弟弟去了姥姥家。家里没人时,杨雨桐每天跟着奶奶玩耍。奶奶擀面时,她就站在旁边看,看奶奶的一招一式,看奶奶擀面的每个细节。
父亲去地里干活了。中午,杨雨桐不知道做啥饭?就挖了面学着奶奶的样子,和面醒面擀面,打卤。中午,一家人回家了。她坐锅煮面,一家人喜出望外地望着案板上排列有序的面条,个个眼里都闪着亮光。她踩着小板凳把面煮好,一碗碗地端给大家。从不夸人的父亲,吃着满口留着麦香味的面条,裂开大嘴只夸她能干。杨雨桐深深地记住了那顿面条,记住了父亲灿烂动人的笑脸。受到夸讲,杨雨桐越发热情地为一家人擀面了。小小年纪,她的擀面技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切面,刀工是非常讲究的。刀工好,面的粗细宽窄均匀,如同机器切过一般。刀工不好,切出的面就宽窄不一,凌乱不堪。杨雨桐的刀工自然是一流的,那面切的均匀整齐,没有断头和破口,如一排整齐待命的士兵一般。切完面,把面依次捡起来。一提,一攥,干面粉唰唰地掉下来,打成四折放在面帘上,面条就算擀好了。
西红柿酱牛肉出锅了。一大锅水烧开了,杨雨桐把油菜下锅,煮到脱生,把面条下锅,走出厨房冲卧室喊:“家人们,大家都出来吃饭了。我煮上面了,西红柿酱牛肉面马上出锅。”一家人都从屋里走出来,笑眯眯地走向餐桌。杨雨桐关火捞面加卤,一碗碗翠绿艳红,色泽诱人的面条端上桌,杨雨桐擦把脸上的汗说:“我来咱家初次做西红柿酱牛肉面,做的不好,大家可得吃好。”女少东家夹起面放进嘴里,慢慢品尝着,脸上的笑容一下子绽放开来说:“哇,哇,真是美食啊。看这色香味,一看就有食欲,吃一口就香到五脏六腑去了。”女东家夹起面尝一口,抬眼望着她满脸都是笑意,止不住地夸讲道:“小杨做的不错,真的很好吃。”男东家望着她,笑着说:“这牛肉很香,有淡淡的酸味,西红柿开胃消食,油菜翠绿清爽,真的称得上美味佳肴了。”两周半的小女孩露出笑脸,奶声奶气地说:“阿姨做的面,真好吃。”说着,就吸溜吸溜吃的香香甜甜的。一家人就望着她笑:“小宝贝也觉得很好吃。”杨雨桐坐在饭桌前,看看大家的笑脸和赞美,脸上就甜甜地笑成了一朵花。
吃完饭,杨雨桐看冰箱没干粮了。女东家拿出几盒纯牛奶说:“这牛奶有点过期,用它蒸馒头,营养丰富,牛奶还不丢。”杨雨桐惊讶地瞪大眼睛说:“用过期牛奶蒸馒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女东家说:“我们家都用牛奶蒸馒头,没用过水。”杨雨桐被深深地震惊了,有钱人家真是富得流油,居然用牛奶蒸馒头,笑笑说:“我也尝尝牛奶馒头是啥滋味?”女东家瞪大眼睛,冲她认真地说:“肯定好吃。不信,蒸出来,你尝尝就知道了。”杨雨桐望着女东家笑了笑,转身忙自己的事情了。
午休起来,杨雨桐用牛奶发孝粉活了面,放在一边发酵备用。两个小时后,就可以蒸馒头了。期间,她把干衣服收回来,曡完归类放在个人的收纳柜。
大约6点钟,杨雨桐开始蒸馒头,花卷、糖包。出锅后,馒头浓浓的麦香味只冲进人的鼻腔。她掰一块花卷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尝着,奶香、葱香和麦香立时让人的五脏六腑荡气回肠的。享受着上帝恩赐的五谷美食,让她恍如仙界般美妙。
杨雨桐熬上绿豆米粥。摘菜,洗菜,炒菜。7点半,一家人都回家了。杨雨桐把米粥、四个炒菜、花卷、糖包和馒头,依次端上桌。一家人吃晚饭了,女少东家说:“杨姐蒸的花卷、馒头和糖包都像面包般柔软蓬松,又香又甜,实在太好吃了。”杨雨桐看向她笑笑,疑惑道:“真的?”女少东家说:“那还有假?”男东家说:“确实好吃,跟面包一般,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
女东家笑笑,裂开大嘴说:“我们一家子都是南方人。刚来北方,只吃大米炒菜。后来,吃吃北方面食,感觉也很好吃,就南北中和了。”杨雨桐站起身,笑着介绍道:“我们北方的面食文化源远流长。馒头、面条、油条和水饺都是北方人喜欢吃的面食。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二姑包子、陕西的油泼面、上海的葱油拌面、兰州的牛肉拉面、山西的刀削面、河北的龙须面,都做成了一张地方名片。”一家人听着杨雨桐的高谈阔论,就都裂开嘴笑了说:“看来,北方面食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大家吃着笑着说着,暖暖的家庭气氛,让杨雨桐心里很是温暖。
女少东家在网上订购的隔帘到了。晚上,女少东家和杨雨桐搭建隔帘,男少东家也过来帮忙,踩着小梯子站在高处固定支架,挂隔帘。弄完,杨雨桐望着淡蓝色的布帘,在狭小的客厅显得清雅别致。她不竟感叹如今的好时代,国家的好政策。网购,这个新型购物渠道,顾客足不出户,在网上海选自己想要的商品。下单后,所购商品从五湖四海寄过来,经快递小哥之手,把商品送到家门口,她为这种新型购物模式而兴奋不已。转身看看客厅,不由地长长地吐了口气,她终于在拥挤的客厅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看时间不早,大家都回屋休息了。
时间平稳地过去三天,女东家看杨雨桐接手操持了一切。
第二天,吃完早饭,女东家说:“小杨,我要去北京办事待几天,你要把家照顾好。”杨雨桐如同接到了命令一般,信心满满地说:“家里有我,你一切都放心。”女东家看看她放心地笑了。女东家收拾东西,在高架上熨烫衣服。女东家穿着一身浅粉色长裙,外加白开衫外套,整个人如同少女般清纯美丽。杨雨桐看看她,忍不住地夸讲道:“姐,真美,美的跟十八九岁的小姑娘一般。”女东家看看她笑了说:“小杨的嘴真甜,跟抹了蜜一般。不过,这话我爱听。”杨雨桐笑着说:“我没夸张,只是实话实说。”女东家咧开嘴笑了,满脸透着自信,拉着拉杆箱出门了。杨雨桐送到门外,挥挥手说:“姐,路上注意安全,祝你一路顺风。”女东家朝她挥挥手说:“回去吧,照顾好家。”
杨雨桐望着女东家远去的背影,重重地点点头,转身返回东家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