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群雄动向
书名:虾仁三国:从穿越成潘凤胞弟开始 作者:焰 本章字数:2034字 发布时间:2025-03-18

昭宁元年二月,酸枣,袁绍中军大帐内。


袁绍端坐于主位,许攸、逢纪、郭图等心腹谋士分坐两旁,气氛凝重。


袁绍面色沉郁,目光扫视众人:


“诸位,十八路诸侯讨董,如今董卓虽率众狼狈西迁,但其势力犹存。我虽出兵相助,却也未曾全力而为。如今诸侯联盟渐有松动之态,我心中颇感忧虑。不知诸位以为,我当如何应对?”


许攸微微一笑,语气从容:


“主公,董卓残暴,天下共愤,诸侯联盟本就是大势所趋。然而,董卓虽恶,却也非易与之辈。我军出兵相助,固然有匡扶汉室之意,但更要考虑自身实力与利益。如今诸侯各自心怀鬼胎,若我等贸然全力出战,虽能博得一时之功,却也难免为他人作嫁衣裳。”


逄纪闻言皱眉,劝道:


“许公所言虽有道理,但董卓为祸天下,若不尽早除之,汉室江山将更加动荡。主公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若诸侯联盟瓦解,董卓势力坐大,我等又将如何自处?”


郭图轻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


“逄公之虑,我亦深感同理。然而,我军出兵讨董,本就耗费巨大。如今诸侯各自为政,我军若全力出战,粮草补给难以维持,军心也将不稳。再者,董卓虽退守长安,但其麾下李傕、郭汜等人皆是悍将,我军若与之正面交锋,胜负难料。”


许攸亦点头附和:


“所言不差,我军当以自保为先,不可盲目出力。如今诸侯联盟虽有松动,但我等可借此机会,暗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袁绍听过各谋士进言后沉吟片刻,目光闪烁: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我军出兵讨董,本为名正言顺之举,但如今形势复杂,不可不谨慎行事。子远,你且说说,若我军不全力出战,又该如何应对诸侯与董卓?”


许攸微微一笑,起身拱手道:


“主公,我军虽未全力出战,但也可借此机会,暗中联络各方势力。诸侯联盟虽有松动,但彼此间亦有利益纠葛。我等可趁机分化瓦解,拉拢一些势力,孤立董卓。待诸侯联盟彻底瓦解,我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逄纪心有不忍,再次开口:


“如此一来,岂不是坐视董卓为祸?若董卓势力坐大,我军又该如何应对?”


许攸看向逄纪,恳切说道:


“逄公不必忧虑。董卓虽残暴,但其麾下人心不稳。李傕、郭汜等人皆是桀骜不驯之辈,彼此间矛盾重重。我军可暗中挑拨离间,使其自相残杀。如此一来,董卓势力必然大减,我军便可趁机而动。”


逢纪点头道:


“好啊,许公此计甚妙。我军可借此机会,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袁绍面露喜色,拍案而起:


“好!就依子远之计。我军暂不出力,暗中积蓄力量,联络各方势力。待诸侯联盟瓦解,董卓势力自乱,我军便可一举而下。诸位,我等当各司其职,不可懈怠。”


众人齐声拱手:


“诺!”


众人散去,只留下袁绍独自沉思,目光闪烁,似有雄心壮志在心中涌动。


……


同年,孙坚受封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驻军鲁阳,准备出兵讨伐董卓。


为抵御关东联军,董卓派遣大将胡轸率领数万步骑兵前来偷袭。


当时,孙坚正在城外为长史公仇称饯行,突然,董卓的骑兵前锋数十人出现在城外。


形势危急,孙坚的部将和官员们纷纷面露惊恐之色,但孙坚却临危不乱,继续饮酒谈笑,若无其事地与部将们交谈。


而后,孙坚暗中下令让部队保持阵型,不得妄动,违者立斩不饶。


他一边与公仇称对饮,一边悄悄示意部下集结部队。


随着董卓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才慢慢起身,有条不紊地指挥部队退回城内。


城外率军赶来的胡轸看到孙坚的部队军纪严明,秩序井然,以为城内必有埋伏,不敢轻易进攻,最终率军撤退。


进城后,他对周边部将说道:


“胡轸突然率军来袭,我方才之所以没有立刻下令撤军入城,是忧心兵卒因慌乱而拥堵,导致我等难以进城。”


“将军临危不惧,计退胡轸,我等佩服!”


孙坚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化解危机,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


孙坚击败胡轸的消息传来,袁术大喜,立刻决定追加粮草兵马支援。


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最终一咬牙下令道:


“众将听令,速备粮草,增派兵马,支援孙坚!”


这时,纪灵出列说道:


“主公,孙坚此次虽有小胜,但其势力正盛。若我们全力支援,他日后势力更加强大,对您未必是件好事啊。”


袁术停下脚步,看着纪灵,自信地说道:


“公明,你多虑了。如今讨董是头等大事,孙坚能打胜仗,对我们联军有利。等退了董卓,再考虑其他事宜也不迟。”


纪灵仍坚持道:“主公,孙坚这人,素来刚烈,日后恐不受主公节制。依我看,这支援,还是谨慎些为好。”


袁术摆了摆手,说道:“纪灵啊,现在联军正需要孙坚这样的猛将出力,先顾眼前的大局吧。你且退下,按我的命令去办。”


“这……诺!”


纪灵无奈,只得先行告退,心中却对袁术的决策暗暗担忧。


……


孙坚于前线浴血拼杀,卢植率军在函谷关激战董卓兵马的同时,关东军内部却不太和平。


泰山太守应劭对东郡太守桥瑁日常的所作所为有如此评价:


“陵蔑同盟,忿嫉同类。”


兖州刺史刘岱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但桥瑁了拒绝其请求,刘岱由此记恨上了桥瑁。


这一事件成为两人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此事过后不久,刘岱趁桥瑁不备,率兵攻入其营寨,将其杀害。


此后,刘岱任命王肱接替桥瑁的东郡太守之职,并接收了桥瑁的人马。


对于刘岱擅杀桥瑁之事,在陈留养伤的曹操感叹道:


“逆恶未除,先自先手,联军之事,恐要烟消云散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