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王继汤太原城就学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493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七    王继汤太原城就学         王继声白家沟谈心

 

王继汤就读省立国民师范之前找到王继声,哥儿俩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交谈。面对军阀混战,日寇借机入侵我东四省(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省),黎民涂炭,王继汤说:“继声弟,我先行一步,到省里念书,等学得一技之长,当救黎民于水火,拯国家于危难。时下你家境维艰,但思古之颜回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汝当勿忘当年之壮志,克服重重之困难,学有所专,咱兄弟共赴大业,报效祖国,岂不快哉!”

王继声紧紧地拉着王继汤的手,说:“继汤哥,我当聆听你的教诲,发奋读书,追寻你的足迹,成就功名,在所不惜。”

王继汤将王继声一把揽在怀里。兄弟二人紧拥双肩,互以轻拍,以壮其志,洒泪而别……

王继汤走后,王继声心里别提有多落寞。当初,兄弟二人无话不谈,更何况王继汤知道的事情多,令王继声大开眼界。如今,继汤哥去省城就学,王继声出来进去独自一人,好多时候连个说话的对象都没有。

有一天,王继声要去上学,路上碰见了六十三。六十三已经失学做活儿了,面容愁苦,一副老农民的样子。他看见王继声,说:“继声,好好念书吧,看我这受苦的,没个盼头。”

王继声知道六十三的生活更加艰难,便安慰道:“咬着牙关过日子吧,相信咱百姓总有瞭见日头的时候。”

六十三就哭了,说:“你好歹还有亲人,可怜我连娘都没了!”

原来,在民国十九年(1931年),从内蒙古来了一股土匪,领头的叫金双喜,领着邬板定等9人,从韩家川渡河入境,昼伏夜出,抢劫无数,历经三个多月。保德人被这股土匪骚扰得苦不堪言,自发组织了一些民团,以防不测。有一次,土匪又至,抢本地一家豪绅之时被民团所阻,一路奔逃,路过六十三家门口时,六十三的父亲提一条扁担拦住去路,还打伤其中一个土匪。土匪们后来乘了夜色回来报复,可叹六十三一家满门就此死于非命。多亏六十三那天走亲戚,躲过这场飞来横祸。

民国20年(1932年),这股土匪再度入境骚扰。民怨沸腾,阎锡山不得已,派两个团到保德围剿。没想到这些阎兵不过是敷衍塞责,欺骗民心而已。整整一冬,东喊西叫,仿佛如临大敌,却没抓获一个土匪,一事无济,不过是白白糟蹋保德百姓粮薪而已。

六十三所说的没有一个亲人,就是与指这事有关。

王继声无可奈何,只好祈求老天有眼,保佑六十三度过难关。然后,他说些关心的话,跟发友分手而别。

王继声心说:“可叹我泱泱中华,竟到了如此地步。富者富甲天下,贫者无立锥之地。天下如此不平,哪里还有什么公道正义可言!”心下如此想着,忽然生出一个念头,为何不去找刘芝盛二哥一诉衷肠?想到这里,王继声趁着星期,将家里活计安排好,迈开双腿向白家沟村一路小跑而去。

童年时跟焦克显和刘芝盛桃园三结义,此去经年,现在回想起来倒觉得有点好笑。自己当初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小不点,两位大哥却郑重其事,跟自己磕头结义,想来他们一定很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如此,焦克显在外读书,刘芝盛在白家沟村当小学教员,为什么不去找二哥以解胸中闷气呢?

王继声来到了白家沟村,经过一番打听终于找到刘芝盛。那时候,刘芝盛正跟一个客人挥手道别,见王继声过来了,先是一怔,忽而就将王继声抱住了,说:“这不是继声吗?都长成大小伙子啦!快进屋,想死二哥啦!”

王继声没想到刘芝盛二哥还记得他,又如此热情,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俩人性格豪爽,说话不兜圈子,直来直去,顿时谈个天昏地暗。

说着说着,两人就谈到了国之大事上来。刘芝盛气愤地对王继声说:“国民党蒋介石狂喊‘攘外必先安内’,对外执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我东北四省轻易沦陷;对内却挑起内战,派大军几番征剿共产党工农红军。唉,堂堂中华,竟然败于小小日寇,于心不甘啊!”

“那怎么办?”

刘芝盛一时语塞,感觉王继声所提的问题很难回答。他很想学习李逵那样的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可自己单枪匹马,哪里杀得尽天下的贪官污吏?荡涤这不平之世?

“唉——”刘芝盛又是一声长叹,狠狠地将铁拳砸在炕上,“可叹我一腔热血难洒沙场,悲哉!痛哉!”

王继声被刘芝盛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说:“等焦大哥学业所成,你我兄弟三人共举大业,也不失英雄气概!”

刘芝盛轻锤了王继声一拳,说:“好样儿的,王继声老弟,当初我就看你志向高远,咱们结拜一场,值天值地啊!”

王继声被刘芝盛一拳砸得差点儿从炕上掉下去,坐稳了身子,又说:“我还有一个本家二哥叫王继汤,在省立国民师范念书……”

王继声还没说完,刘芝盛就说:“莫非是二先生的儿子王继汤?”

“那可不是?怎么,你也认识他?”

“我不认识他,但我认识二先生。”刘芝盛说着,双手作揖,“保德二先生,天下谁人不识?”

“继汤二哥在省城一定学了好多本领,到时候咱们可就不是三个人手,而是四个人手啦!相信焦大哥和继汤二哥一定会给我们指明一条通往光明之路,咱们为中华之明天抛头颅洒热血,当再所不辞!”

二人越说越投机,不觉间天色渐晚,王继声家中有事,第二天还要上学,只好跟刘芝盛依依惜别。

第二年,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王继声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立国民师范,如愿以偿,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临行之时,王继声再度拜见了刘芝盛。两人诉尽衷肠。刘芝盛紧紧地握着王继声的手说:“三弟,你非池中之物,此次去太原就学,当如虎添翼。我一介武夫,难成大器,在此恭候你们三位学业有成,回头我们共拯百姓与水火,不枉此生哉!”

王继声泪洒双襟,说:“二哥保重。吾此次太原就学,可谓更上层楼,当不忘兄之厚望,自然悬梁刺股,学有所成……”一番倾诉,就此别离。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芝盛结识了宋绣,开始了他的人生新篇章。此时,焦克显从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在马家滩县立高级小学及附设师范班任教,与刘芝盛商国事,举大义。

与此同时,阎锡山为了预防红色共匪祸患山西,特在一些地方组建“保安团”。保德县内也组建“保安团”,以保县城之无虞。凡18——35岁的男丁全部在编。六十三走投无路,又是年龄在编之人,进了编制。与他一同进了“保安团”的还有当年常常欺负王继声的牛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逼近山西,阎锡山又下令保德组建“防共团”,企图阻止红军东渡。同年,阎锡山在黄河沿岸大修碉堡,牛娃在开山放炮取石料时不幸被山石击中身亡。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