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家道不幸失梁柱 矢志不移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849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八    家道不幸失梁柱    矢志不移学业长

 

王继声跟王继汤在一起的时候,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他幼小的心里感觉到世界的广博。同时,幼小的王继声也从王继汤哥哥那里明白了好多道理。自古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初,王继声在私塾里把这些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他知道了,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是受剥削的对象,虽有一双勤劳的手,但劳动的成果被统治阶级赤裸裸地剥削而去,死生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腐朽的大清王朝,推翻封建帝制,就是要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可惜半道上杀出个袁世凯,于民国四年(1915年)十二月逆时代之潮流建立“中华帝国”,自称皇帝。83天后虽取消帝制,但这一窃国之举,又为中华之乱埋下了祸根。这也罢了,没承想到了民国六年(1917年),张勋又玩了一出“复辟”的丑剧,虽说前后不过12天,却可以看出想当皇帝之人居心叵测。之后几年,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后来冯国璋又当上了大总统,再后来又换成了曹锟……走马灯一般令人糊涂,别说一个几岁的小猴孩儿,就是大人听了这些也为之眼花缭乱。不管怎么说,王继汤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王继声那里,王继声幼小的心里就有了一般人所没有的见解。

执政山西的阎锡山八面玲珑,倒是暂时为山西取得了一定的安定局面,这里的政事相对稳定一些。像王继声这样的小家庭,向往着奔向更美好的生活,加之王雄昌的勤快和东家生意的兴隆,家庭的收入日渐有了好转,没想到,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不幸降临王家——王继声的父亲王雄昌因病去世。王雄昌英年早逝,对于王家来说不啻晴天霹雳。生活的来源断了,家庭的支柱折了,王继声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但是,灯油耗尽后可以添油再亮,人死之后却不能复生,奈何奈何!

好在王雄昌的母亲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坚强女人,她含着悲痛的泪水打发了儿子,毅然挺起了脊梁,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对儿媳说:“娃,黄河再宽,也有可以渡过去的地方;困难再大,也有咱们克服的法子。你男人半路上走了,咱们的腰可不能垮塌,就是熬也要把这苦日子熬过去。”

对于父亲的逝去,王继声心里很是悲楚。他对于家庭状况很了解,知道家庭的收入对于两个妇女来说是多么艰难。

那时候,王继声才9岁。虽说年龄不大,但他很懂事,知道家境的艰难,于是在某一天对两位长辈说:“奶奶,妈,我不念书了,要帮你们干活!”

母亲听了这话,心疼地把儿子搂在胸前,不住地哭泣。

奶奶发话了,她的话音里满是生气:“怎么,不念书了?别的不说,你仔细想想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吗?你父亲活着的时候,一门心思供你念书,好让你光门耀楣,你不念书就能对得起祖宗了?家境再艰难,那是我们大人的事儿,与你小孩子无关,从现在起,啥也不要乱想,好好念书去,求取一个功名,对你父亲也有个交待!”

王继声听了奶奶的呵斥,没有再辩解,含着泪水上学去了。

王母含着万分的悲痛振作起来,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儿媳年轻,没多经历过风雨,家里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小孩子,现在王母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王母静下心来,开始琢磨如何增添家庭收入。两个家庭妇女带着两个小不点孩子,能做什么呢?思来想去,王母想到了卖豆腐生豆芽比较合适。王母首先考虑到的,自己和儿媳都是小脚,如果干的活儿重了,出里往外都不方便。弄点豆子生豆芽,加工点豆腐,气力上可以讲究,自己在家里生豆芽磨豆腐,儿媳出去叫卖,完全可以糊口。就这样,婆媳俩摽着一股劲儿,硬是把一个濒临垮掉的家支撑了起来。

王继声每天一放学回家,就帮着奶奶和母亲做这做那。妹妹六岁了,还小,虽不及王继声懂事,但也端盆拿碗的,忙得不可开交。

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王继声从小就得到了不一般的锻炼。他吃苦耐劳,什么活计都去干,任劳任怨。这种精神为他后来走向革命征途,再后来走向文物调查研究和管理,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王母和儿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支撑住了这个家庭。王母继而跟儿媳商量,光卖豆芽磨豆腐毕竟收入太少,只能糊口,要想多些收入,是不是还可以做点其它的?商量来商量去,娘儿俩终于又看出一个门道:养母猪。都说富人喂狗,穷人养猪。富人喂狗是富人有闲暇时间,养狗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享乐;穷人养猪是因为生活所迫,为逼迫不得已而为之。那么为什么要养猪而不是养羊养牛或其它牲口呢?主要的一点是母猪不用赶出去放牧,也不用起三更睡半夜添草喂料。母猪较其它牲口好管理不说,最大的优点就是磨完豆腐的残渣剩料可以喂猪,一点儿也不浪费。老母猪可以下猪崽,将猪崽卖了,就可以赚钱养家了。

就这样,婆媳既生豆芽,又喂养了一口大母猪。母猪仿佛是老天爷专门派来支助这个家庭的,一窝就下十几个,个个都是好吃手,猪崽子个头又大,兜售的行情自然也不错。

王母跟儿媳说:“娃,没眼的孩儿天照顾哩!咱家的母猪可真是个黑脸财神啊!”

王继声开始上高等小学了。高等小学的课程比初等小学的课程增加了不少,有国语、算术、公民、自然、地理、历史、体育、美术、音乐和英语。王继声对这些课程都很感兴趣,学业很好。学习之余,他一如既往地帮着家里干活计,什么活计重就干什么,想方设法减轻奶奶和母亲肩上的重担。像熬猪食是奶奶和母亲的活儿,而提着重重的猪食筒去喂猪就是他的活儿了。家里没有小平车,也没有大牲口,借别人的小车子拉土垫猪圈这样的重活全靠人力,也是王继声一人去做。至于劈柴、挑水等一系列的营生,全部由王继声一人承担。奶奶和母亲看着他都心疼,王继声说:“我是家里的男汉,我不做,谁来做?”奶奶跟母亲听了眼睛泪圈圈的。

有一天,王继汤将王继声叫到一个角落,悄悄地说:“继声,又有新消息了。”

王继声知道,王继汤所说的新消息往往与众不同,都是些“天大的事情”,这些事情一般人不知道,而知道的人都不一般。由于时局不定,像王继汤知道的这些事情是不可以乱说的。王继声于是轻声问道:“什么事儿啊?”

“国民党抓捕共产党了。”

王继声小心地说:“共产党不是好人吗?国民党为什么要抓呢?”

这些年来,王继声从王继汤那里得到了好多这样的消息,比如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北伐,打击军阀吴佩孚;比如得知孙中山先生民国十四年(1925年)离世;比如了解到了共产党中有一个叫陈独秀的人……王继汤知道多少就告诉王继声多少。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反正国民党在抓捕共产党,还杀了不少人呢!”王继汤说完,再次叮嘱王继声不要对任何人乱说。

王继声重重地点点头。他不知道这些“天大的事情”对于自己有什么影响,对于保德有什么影响,对于天下有什么影响。他的心里只想着好好读书,好在阎锡山在山西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这一部分钱可以省下来。

王继声念了六年小学,又上了三年初中,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小伙子了。那年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比他长两岁的王继汤已经考上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再过一年王继汤就要毕业了,之后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就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

王继汤是王继声成长道路上的指向标。他在内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向继汤哥哥一样,从保德走向省城太原,深造自己,成为一个像继汤哥哥一样优秀的学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