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踌躇满志赴圣地 才高学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3197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十三    踌躇满志赴圣地    才高学子就“抗大”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迫于中国共产党的敦促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7月28日,日军猛攻北京南苑,守军将领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次日,北京失陷。30日,天津失陷。

8月13日——11月12日 淞沪会战。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共约28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大举进犯上海。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舰艇约40艘,飞机250架,投入战斗。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多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迷梦。

9月13日——11月8日 太原会战。会战过程中,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2

万余人。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致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失守,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

但整个战场的形势是国民党的军队节节败退。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中国的大片领土被日军占领。一时之间,日军气焰嚣张,“日军不可战胜”在这一期间成为神话,这为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更是吹风点火。与此同时,欧美国家也对中国抗战持悲观态度,认为国民政府无法抵御日军的进攻,抗战很快会失败。

9月25日 八路军第115师于平型关伏击日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日军进攻的势头并没有减弱。同年的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并开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万之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王继声加入红军,没多久,国共合作谈判成功,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分别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王继声所在部队是贺龙指挥的120师。当时,许多战士认为国民政府腐败透顶,是中国人民的死对头,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被这个反动政府改编呢?他们在思想上想不通,好长时间接受不了。

“这不是梁山好汉被官府‘招安’了吗?”就有人气愤地说。

王继声是个知识分子,他对于红军被改编有着高于普通士兵的认识。王继声就给战士们讲解,说:“同志们,共产党领导工农闹革命,就是要推翻蒋家王朝,推翻这个腐朽反动的无能政府。但是,时下是异族入侵,我们不是被国民政府‘招安’,而是跟国民政府合作。如今,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乃大局所定,万众一心抗击日寇是民心所向,中华民族只有团结在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一路前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王继声的讲解下,好多战士明白并接受了红军被国民政府改编的现实。

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回来以后,兄弟部队无不为之兴奋。王继声手握钢枪,苦练杀敌本领,渴望哪天驰骋沙场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在经过“三交镇”之战后,王继声没能再上战场。因为彭绍辉团长的慧眼所识,推荐王继声去延安上“抗大”,从此远离了战火纷飞的沙场。

那时候,对于红军来说,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是全军上下的香饽饽,谁舍得让“秀才”上战场啊!当年红军长征,每每牺牲一个战士,大家都十分痛心;而如果牺牲的又恰是一个知识分子,大家更是扼腕叹息。

早在1931年时,在江西瑞金就创建了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又被改为“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由保安(今长子县)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学校成立后,林彪任校长。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称为抗大一期。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王继声为不能上火线打击敌寇而气馁;为能够到“抗大”深造而激动。

就这样,王继声被送到了“抗大”去,开始了“深造”的历程!

延安是什么地方啊?那是革命圣地啊!谁不想去延安呢?见一见毛主席,领略一下主席的风采。王继声知道,平型关大捷就是林彪指挥的,这位长征时期的“战神”,如今是“抗大”的校长……他思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琢磨着,要是到了“抗大”,就可以见到林彪校长啦!王继声越想越美,仿佛自己已经到了延安,已经见到了这些了不起的人物,禁不住哼起了保德道情《双头驴》。

王继声到达“抗大”时,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他是“抗大”二期学员,专业为历史。

因为王继声读过私塾,所学的知识与历史有密切的关联,现在专学历史,更是得心应手。王继声在“抗大”学习了二年后就毕业了。因为学习刻苦,学业有成,林彪校长专门找到过王继声,跟他谈话,说他是个有心人,将来要是从事历史工作,一定能做出了更好的成绩。

王继声听了,心里倍感兴奋。

与此同时,日寇更是全面进攻,占领了中国大片好多领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一天,王继声听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保德被日寇占领了。

原来,在2 月28 日,天刚破晓,保德城内的居民还在酣睡之中。突然,天空中一阵轰鸣,5架涂有“膏药旗”的日本轰炸机,带着凄厉的叫声,飞临保德上空。敌机先扔了一颗炸弹,落在马家滩,然后迅速向城外飞去。当人们惊魂未定,跑出家门准备躲逃的时候,飞机又飞回来进行轮番轰炸,俯冲扫射。墙壁上弹痕累累,大量房屋被炸得东倒西歪。刘家渠有位老大娘早晨起来端坐桌旁梳妆,一颗炸弹穿透屋顶,老人立时毙命。河漕边,被炸弹炸过的地方,人畜死尸遍地,血水染红了河水。

3 月17 日,日军分路合围,奔袭保德。先头一路是骑兵,这伙强盗像发狂的野兽,嚎叫着,沿桥头镇方向一直杀到县城。凡是来不及躲避的人,不分老弱妇孺,一律被他们捆绑起来,分别囚禁在几处大宅院里,施以残酷的毒打,硬逼着那些无辜的百姓,要他们提供与国民党军队打仗中战死的19 具日军尸体的消息。坚强不屈的保德人英勇无畏,没有向敌人低头。目的没有达到后,敌人恼羞成怒,便将所有掳获的人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仅这一次就烧死200多人。

3 月19 日晚,日寇又放火烧毁保德城。转眼工夫,大火冲天,由北向南,逐渐蔓延,一夜之间全城所有的房屋皆被化为灰烬。次日早晨,当敌人仓惶撤退时,再次兽性发作,在东关四处放火,一霎时,城里城外,浓烟滚滚,火焰冲天,热浪灼人。良民百姓,有的遭屠杀,有的被火焚,大火蔓延了数日,城内居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奶奶怎么样?母亲怎么样?妹妹怎么样?王继声内心焦灼不已,但远离家乡,无能为力,只能在冥冥之中祈盼老天爷保佑亲人,躲过灭顶之灾。

王继声哭了,一个坚强的汉子泪泗横流……

不过,王继声很快就听说,在贺龙师长的指挥下,120师很快就收复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河曲、岢岚、保德等七座县城。但是,家人却杳无音信,这不禁令王继声忐忑不安,昼夜难宁。

“抗大”就读的二年时间里,王继声刻苦钻研,学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更加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而在此期间,他对中国的古建筑开始情有独钟,对文物和古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由于战火四起,很难走进这个古老的文明领域。

1939年,抗日战争进行到了更为艰苦的阶段。“抗大”毕业后,因为工作的需要,王继声不能继续自己喜爱的历史专业,被组织调往晋察冀边区的财贸部门工作。王继声办事小心谨慎,干这一行自然得心应手,这也是部队为什么让他做这个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是“晋察冀边区财贸部门”,王继声所在的单位其实只有3、4个人手。因为管理经济,多与钱打交道,其间的重要性自不必细说。办公地点有专门的警卫,以保障他们的工作安全。虽说如此,王继声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夜里,为了提防钱财流失,每晚都不敢睡死。几个人轮流值班,即使没什么风吹草动,也要起来查看一番,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王继声为工作劳心伤神,费尽心血,和同事们一起把财贸工作办得井井有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