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岁月维艰艰苦奋斗 自己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157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十四    岁月维艰艰苦奋斗    自己动手衣丰食足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命令,将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共赴国难宣言》),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南京国民政府不仅承认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合法地位,而且八路军的军饷也由国民政府供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日后全民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时的形势也在发生着急骤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从“七·七事变”开始,日军一路开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胜利,对于自己大后方的安全很是满意。但是,在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战役之后,日本人提高了自己的警惕,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大后方并不平静,而这个最大的不平静来自于他们本来看不上眼的“共匪”。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之后,开始改变侵华政策,逐步将其主要的侵华军事力量转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这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几次会战损失巨大,虽然迟滞了日军的大进攻态势,彻底打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军事部署,但是也因此导致中国社会各党派各阶层中普遍存在着对抗日前景悲观失望的情绪,国民党积极抗日的政策至此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在日本军国主义诱降分化政策的影响下,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会后颁布了《异党问题处理办法》、《陕甘两省防止异党活动联络办法》等反共文件。为配合其反共政策,国民党不断向陕甘宁边区周围增加兵力,加强军事封锁。1939年,直接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北线有3万人;西线有10万人;南线有近18万人。

1939年11月,国民党又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实行把“政治限共为主”改变为“军事限共为主”的政策,并发出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密令,蓄意制造反共摩擦。

国难当头,国民政府再一次将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国民党顽固派在制造反共摩擦、对边区进行军事封锁的同时,还对其进行经济封锁。至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停发了八路军的全部军饷,使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

1941年,边区财政出现了严峻的形势,这年财政亏空567.2万余元(注: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毛泽东回顾当时困难状况时曾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

与此同时,脱产人数日益上升。这样就造成了老百姓公粮负担的加重。人民群众对此很有不满情绪,在1941年6月发生了“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的轶闻事件,便是个证明。

1939年1月初,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讲话时,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号召边区人民群众和部队、机关、学校全体人员开展必要的生产。

毛泽东对“抗大”的干部说:“我们种田、生产粮食,是农民;做桌子、造房子,是工人;办合作社是商人;读书、研究学问,是学生;懂军事、会打仗,是军人。这就叫做农工商学兵一齐联合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王继声也积极投身到了初期的“大生产运动”当中。不过,王继声起初对这种运动很不理解,他同许多人一样,认为军队是用来作战的,怎么会是用来种地的呢?千百年来,种地都是农民的事情,而战士就是出生入死,血洒疆场、奋勇杀敌的。

但是,王继声在听取了组织上的几次演讲之后,明白了当前形势下,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再说,诸葛亮当年不也在岐山屯兵垦田吗?具体情况当以具体分析。

就这样,王继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跟战友们一起搞种植,饲养,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重活苦活抢着干,从来不拈轻怕重,整个火热朝天,可谓斗志昂扬。

与此同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开荒种菜,学习纺纱,这些消息让王继声听了更加激动。有一次,王继声因为干重活折伤了手指,肿得就像发酵的面团,亮得放光。大家都建议他休息,但王继声不肯,说:“看着你们干活,我心里急得慌,怎么可以坐下来休息呢?”

后来,359旅进驻南泥湾,在广大干部、战士及学员的的艰苦努力下,愣是将荒草连天、野狼出没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从此,359旅成了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烈烈作响的旗帜,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到南泥湾视察及慰问,还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王继声他们也去那里参观过,恰巧的是,当时王继声正好看见了毛主席他们。

“毛主席穿着灰布衣服,身材高大,说话很和气。”多年之后,王继声常常把这些令人激动的情景提及给他的孩子,“我们见了毛主席都很激动。想想人家主席都自己动手搞生产,我们怎么可以偷懒呢?因此,当时的条件虽说苦了些,但我们吃苦的精神不仅有,还很足。”

王继声说到这些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轰轰烈烈的岁月,满眼放着明亮的光芒。

“我们战胜了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民党想困死我们,想饿死我们,可是他们失算了,失败了。我们不仅活了下来,还推翻了这个反动透顶的政府,取得了新中国的成立。”王继声后来也常常告诫孩子们,“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难,任何时候,只要想到我们那一代人是怎样挺过来的,你们就能提起精神气儿来。”

王继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后来他出任文物管理所所长以后,对于朔县文物的考察,对于崇福寺的保护,他言行一致,可歌可泣,令人景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