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碧血一腔为革命 坎坷征途遇“整风”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开始。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搞延安“整风”,其实就是为清算王明的错误路线。虽然,在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路线的问题。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王明在“整风”以前,仍把自己打扮成中共领袖,比如在1940年仍在延安出版和讲授他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并以“理论家”的身份在延安到处作讲演,以至于当时许多青年误以为王明才是“理论家”,而毛泽东不是理论家,只是“实践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史学工作者宋金寿语。)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发动“整风”的指导思想时指出:“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清算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党内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路线及其代表形式——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整风运动分高级干部的整风和全党干部的普遍整风两个层次进行。“对这两个层次,毛主席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消除王明路线的影响,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宋金寿《为王实味平反的前前后后》)
本来,延安整风针对的对象是王明路线,但是,因为后来康生的插手让此次整风有了一段令人痛惜的“插曲”。
康生原来是紧随李立三的,并一度狂热地拼命鼓吹与支持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李立三受到批评后,他转而倒向王明,成为王明的心腹,是积极参与制定和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核心骨干和中坚,一直为王明所重用。1937年11月,康生尾随王明离开苏联回到了延安。机变的康生,又要挖空心思为他日后的政治地位和权势铺路了。不过,康生很快就发现王明那套“左”倾路线一再遭到谴责和批判,看来王明是难以靠得住了。经过一番思索,衡量利弊得失,康生决定投靠毛泽东,适当保王明。
在康生回到延安后,被毛泽东、党中央委以重任。延安整风运动中,康生担任着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毛泽东任主任),并兼中央直属机关总学委会主任。当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作为王明的助手、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统治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的康生,心里就紧张起来。不过,康生深信,凭他当下的政治地位和手中的实权,一定有能力改变这一处境。1942年3月,大文人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一文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后,4月被香港报纸转载。康生得知这一消息,反应很迅速,立即抓住。他要通过批判像王实味这样的人来转移延安整风的视线,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随后,康生以卑劣的手段给王实味戴上了“托派分子”和“国民党蓝衣社特务”的帽子。1942年7月到9月,康生又将王实味跟成全(陈传纲,中央政治研究室人员)与王里(王汝琪,中央发委干部)、潘芳(潘蕙田,中央研究院干部)与宗铮(郭箴一,中央研究院干部)两对夫妇定性为“五人反党集团”。紧接着,康生又策划了吴奚如“反革命特务案”。一时之间,康生散布的延安“特务如麻”的思想,通过他制造的王实味案及其他一系列“特务”、“反革命”等案,严重影响了毛泽东、党中央的决策及政策的制定。“当中央1943年4月3日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之后,隐藏在康生心底的‘被整’变为‘整人’的罪恶目的,终于变成了中共中央的明文指令”从而“一步一步地把整风运动引向了所谓肃清反革命、肃清内奸特务的斗争”(高洁、路平著《康生和延安审干运动》)
1943年8月15日,党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等一系列审干肃反的指示。康生借机展开了一个“抢救失足者运动”,把成千上万的人打成“特务”、“反革命分子”,使许多好同志遭到了不应有的甚至是极为惨重的伤害,制造了相当数量的冤假错案,严重地干扰了整风运动既定计划和部署的施行。当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听到延安审干“抢救失足者运动”中的偏差后,感慨地说:“我在国民党的老窝里工作,那里的职业特务也只不过几千人,而我们边区根据地的首府延安,总共也只不过三四万人,就搞出上万名的‘特务’和‘特务嫌疑’,真叫人不可理解。”(高洁、路平著《康生和延安审干运动》,载程敏《党内大奸》,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那年7月15日下午,中央直属机关召开干部大会,王继声也在会场,他怀惴一颗不安的心四处观望了一下,只见会场四周贴着:“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抢救失足者,是每个人的义务!”、“要热情地对待失足者!”等标语。康生做了报告,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软硬皆施,口蜜腹剑,使人上当,有的青年听了康生的话,甚至感动得热泪盈眶。各个单位都把整风变成了审干,审干变成了抓特务。夜色中,一大批持枪的人开始执行康生的命令。猛烈的敲门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有的人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已被五花大绑地押走了。有时候,一夜之间就会逮捕二百多人。后来,康生甚至说:“我说出来,也许会把你们吓一大跳,到延安来的党员也好,干部也好,有百分之七十、八十,在政治上都是靠不住的,是各式各样的特务、叛徒、坏人!”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后来,经过毛泽东对康生的一再批评和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整风运动才得以继续前进并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胜利。但这一“插曲”对好多人的伤害却也是难以估量的,比如,就因为这一“插曲”最终导致了王实味的被害。
延安整风运动从1942年2月开始至1945年春季结束,共计3年多时间,是分两期进行的: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大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中直、军直系统;二是西北局、陕甘宁边区系统;三是中央党校系统。第一期自1942年2月至1943年7月,约1年半时间。第一期整风学习带有试点性质,参加这次整风学习的干部,共约4、5千人。第二期自1943年7、8月间至1945年4月,近两年时间,这是延安地区和陕甘宁边区全体党员干部普遍参加整风运动的阶段。参加这一期整风学习的干部,共计1万2千余人,包括全党范围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其中集中在中央党校的有6、7千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此时,中央党校是空前地扩大了,全校共分为6个学员部,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央党校第一部。为了加强对全党整风运动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总学委,毛泽东为主任委员;总学委下设分学委。此时,中央党校由毛泽东兼任校长,彭真任常务副校长。当时延安中央党校成为全党整风运动的重点单位。
王继声是党员,又跟党中共高层熟稔,自然也在整风之列。
王继声亲眼目睹了大批党员被捕被整,好多案件一眼就能看出是冤案,但迫于康生的淫威,又不能为之辩解,一言不慎,就会受到牵连。
当时,在西北公学有一个姓张的学生,被康生盯上了,硬说他有特务嫌疑,下令逮捕,不分昼夜地审讯。王继声偶然看见了审讯的情景,发现审讯人员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折磨张**,令人肝胆俱裂,一直担心某天自己也会被如此“抢救”,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后来,审讯员审到了王继声,要他说明在太原时的一些情况。尽管王继声心清如镜,但看着审讯人员怀疑的眼光,内心里不寒而栗……多年以后,王继声对“延安整风”缄口不提。只要子女不小心问起来,王继声就会捂住孩子的嘴巴,生怕祸从天降。
那时候,尽管毛泽东一再强调“整风”是本党内和干部队伍内部的思想问题,本着“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政策,手段不过为“纠偏”、“刹风”,对以王实味等人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问题,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教育、力劝改正。但因为康生的插手,1942年春展开的延安普遍整风运动,康生硬是把党内和干部队伍内部的思想问题运动升为敌我矛盾,这就让被“整”的人心存恐慌。
1945年,“整风”即将结束,王继声被审讯人员叫走。在一间小屋里,审讯人员问及他在太原就学的一些情况,好多问题令他难以置信,因为在王继声心里,好多事情风马牛不相及,可现在总是跟他沾到边?比如有的问题是,共产党员段若宗,学生领袖乔增禄在太原惨遭杀害,是不是与他有关?为什么王继声没有受到一丝伤害,而前者都献出了生命?……这样“莫须有”的提问实在荒唐。好在那些审问者没有真凭实据,总算没有任何一件事与王继声挂上钩。
“听说你跟好多人议论王实味,说他是被冤枉了的!”审讯人员甲见从太原那边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于是声色俱厉地转移了目标。
“没有!”王继声听了,断然否认。
“不怕你不说实话。”审讯人员乙威胁道,“那些硬骨头后来怎么样了?你不是没有耳闻吧?”
王继声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是啊,有多少硬汉确实被这些人折磨致伤、致死,叫人听了不寒而栗。现在,这些人打算要把自己怎么样呢?王继声想到了里,忽然定下心来:王实味又怎么跟自己扯到一起了呢?对于王实味事件,自己可不能随口乱说啊!这样一来,王继声一口咬定没有的事情,因而,审讯人员没有从王继声的口里得到什么。
不过,审讯人员并不善罢甘休。审讯人员丙忽然眯缝着眼睛,恶狠狠地盯了王继声好大一会儿,直盯得王继声浑身直冒冷汗。
审讯人员丙说:“王继声,你还认识我吗?”
王继声看了看,说:“不认识!”
“别装瞎啦!”审讯人员丙冷笑一声,说,“我去过你们宿舍,亲眼看见你正跟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大谈王实味。就是你,还背了《野百合花》里面的一段,什么‘在这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中,提到这样的故事,似乎不太和谐,但当前的现实——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罢,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与这气象也不太和谐!’你为什么要背这一段?难道我们圣地延安不纯洁吗?”
王继声听了,心里又是一惊。他惊讶于这个家伙的记忆力,不仅记住了自己,还记住了自己所背的话。但他马上冷静下来,反驳说:“难道王实味说得不对吗?况且,我背的是王实味所说的话,又不是我说了什么!如果这样也犯法的话,你刚才不也背过了吗?”
审讯人员丙听了王继声的话,恼羞成怒,照着王继声脸上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一耳光,不仅没有让王继声屈服,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争辩道:“你们逢人就整,还不够吗?多少人被你们整过?打啊骂啊就算是平常事情了,又有多少人被你们整得连命都没有了?你们这样做究竟想干什么?毛主席对于这次整风是怎么说的?难道你们不清楚吗?”
审讯人员丙听了王继声的话,气不打一处来,还要责打王继声。
审讯人员甲轻“哼”了一声,丙只好气恼恼地看了王继声一眼,丢下一句话:“你这是对党的极端的不信任。小子有种,看你哪天不栽在我手里!”
随着“整风”运动的结束,好多冤案及时被平反,王继声没有被过多追责,但其内心里受到的极度惊吓却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