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美帝战火漫朝境 祖国文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781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二二    美帝战火漫朝境    祖国文物遭殃及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突袭南朝鲜。南朝鲜的军队没有还手之力,三天之后汉城沦陷。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驻日本的美国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27日再度下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港,防守台湾。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北朝鲜的战役。9月15日,美英两国在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成功登陆仁川,从北朝鲜后方突袭。北朝鲜的军队措手不及,全线撤退。10月1日,南朝鲜第一批军队进入北朝鲜。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朝平壤进发。中国在警告无望的情况下,于10月19日渡江入朝作战。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当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昂地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后方的中国人民正勒紧腰带大力支援着前方的将士奋勇杀敌。

“吃山药(土豆)不吐皮,攒下钱买飞机。买了飞机干什么?投下炸弹打美帝!”1950年的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发生在朝鲜的这场不义战争接踵而来,自然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强的破坏力。

战争进入1951年,全国上下为了充实战场上的枪炮子弹,政府动员全国人民捐献所有的铜器,这些铜器有大到几百斤的铜器,也有小到箱箱柜柜上的铜锁扣。

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各种铜器一批批被运往兵工厂炼制后加工为枪弹。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中朝两国人民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时候,王继声就意识到了文物之价值的不可复制性,他清醒地意识到,这里面的好多铜器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打敌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将那些不可复制的文物都化为子弹,损失未免也太大了。于是,在朔县城里,人们常常会看见一个身背衩袋的中年人,于1951年的时光中,四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铜器文物。王继声遍访藏有铜佛像的人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佛告诫人们不要杀生。佛像的家就是寺院。如果把铜佛像化了造子弹,做的就是杀人的事儿;要是放到崇福寺,那它就是文物,国家法律会保护它,反过来,它又会保佑咱们……”大凡心藏佛像的人家,一般也是信奉佛教的,听王继声这么一说,自然就同意捐铜佛像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捧了佛像往崇福寺里送。那一段时间里,王继声凭着自己的热情,说服了好多人,收回了大小铜佛130尊。

“可怜的130尊!”王继声看着大大小小的铜佛像,心里暗暗地说,“可恨的美帝,你所引起的这场不义战争,注定会失败的。可叹这么多的文物,间接毁于战争,美帝之恶可谓深重矣!唉——”

王继声长长地叹口气,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这些也就罢了,那其它文物呢?流落于民间的数不尽的文物呢?不能再被毁掉了吧!

“我得尽快动身,把这些文物的分布情况弄清楚。”王继声激励自己,“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件事搞清楚。”

随着朝鲜战事的结束,王继声又开始酝酿自己的“伟大计划”。哦,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实施吧,必须抢在时间的最前面,让更多的文物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体现它应有的价值。而那些古建筑,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人们意识到古迹的重要性,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可是,在国共战争期间,不少古迹已毁于战火,另外一些古迹也被百姓盲目地拆掉或挪作它用,真是可惜。而此时的首都北京古城,正面临着一场拆与不拆的争论,王继声身在朔县,自然知之甚少。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作家龙应台访问北京后颇为惆怅:“新建筑(指80年代的北京)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毫无个性、特色和美感,把古城温馨、传统的氛围破坏了,使老北京荡然无存。这些古迹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也属于我。我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好像趁我不在的时候,有人把它毁掉了。”

当年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著名建筑学家、北京市副市长梁思成说:“毛主席说,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梁思成听了大吃一惊,他表示,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应该发展工业。最好像华盛顿那样,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1950年2月,梁思成建议完整保留老北京城,是因为他深深地意识到,名胜古迹一旦遭到破坏,从此天下再无。新的政府行政区,最好放在北京西郊月坛和公主坟之间建设。这样的规划布局,使古与今交相辉映,并为城市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新方案立刻被否定,为了拆除古建筑而哭泣的梁思成遂遭到了批判。

这是发生在京都大地上的大事,而在小小的朔县城内,同样发生着一些令王继声看不懂,弄不明的事情。

原来,王继声上任文物管理所所长一职之前,有事没事就常常在朔县四周转悠,他发现朔县城内城外古迹遍布,十分醒目。

光城内的古迹就有很多,在朔县城的东北方位有崇福寺、功德堂、东关帝庙、鄂国公庙、文昌寺、玉皇庙等;东南方位有古戏台、五道爷庙、州署、万神洞、奶奶庙、李尚仁宅院、朱衣阁、甘泉井八角亭、北街井神爷庙等;西北方位有魁星楼、郑公馆、文庙、牌楼、广福钟楼、文魁阁、阁西财神庙、马王庙、西鼓楼等;西南方位有都司署、勒马西关帝庙、城隍庙、卢标宅院、西奶奶庙、蔚家庵等。

城外古迹也是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有神头三大王庙、三官庙、南关阁楼、黑虎庙、宝合寺、老龙王庙、西关龙王庙、定远桥、北城门楼、三皇庙、先农坛、虸蚄庙、雷神庙、十王庙、兴国寺、李志仁碑楼、证果寺、武周庙、御井、万岁山、北岳庙、武周宫、观音堂、社稷坛、三教庙、八腊庙、大庙、马神庙、节孝庙、乐昌王府、海神庙、龙泉寺、酒神庙、丁家庙、王乾元祠、火神庙、真武庙、鲁班庙、三义庙、清平寺、兴寺庙……

这些古迹都是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大多包含着浓烈的“封建思想”,既然新中国成立了,就要清理这些封建残余。王继声早些年接受了这种思想,认为这些“封建余孽”不清除,封建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就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王继声的思想也在日渐成熟,特别是后来接触了像裴文中先生等那些大家之后,更是对古迹有了新的认识,以为封建思想跟这些建筑根本就是两回事,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像项羽火烧阿房宫,不过是烧掉了一处旷世奇珍而已,暴秦的灭亡与阿房宫的存在与否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民众的思想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与这些“封建建筑”过不去了,认为这些“古董”是压迫人民的工具,只有摧毁它们,才能拨云见日,才能现出朗朗乾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朔县大地上经常上演这样一幕:某天某处忽然尘土飞扬,一个院落或一处建筑轰然倒塌,问之,则有这说,谁谁谁的老屋子被推倒了;或说,什么庙被拆掉了。

王继声亲眼目睹了几座五道爷庙的拆毁,城内东花园街西侧奶奶庙的拆毁,阁西财神庙的拆毁……

那时,王继声几次去阻止人们拆毁这些古建筑,但被朔县人说成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只好做罢。但王继声心里却是不平静的,难过的情愫令他生发了隐隐的不安,这种不安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