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 小平易瞻仰元姬墓 元子河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826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三五   小平易瞻仰元姬墓    元子河凭吊武周妻

 

王继声来到小平易考察时,时间已进隆冬。塞外朔县,朔风凛冽,滴水成冰。王继声的水壶已经不再实用,就是衩袋里的干粮也都成了冰圪蛋。王继声奔波在小平易乡的小路上,看那行头,简直与乞丐没什么两样。

那是别人眼里的王继声。真正的王继声是一个吃得苦耐得劳的硬汉子。他多方打听,得知小平易乡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墓址——是北魏时的元姬墓,墓址在上刘家窑。

王继声冒着严寒向上刘家窑走去,经人指点,元姬墓地在该村往东约一里之地。一路茫白,那是前些日子下的大雪。

天儿干冷干冷的,呵出的气息成了一道道长长的白焰。王继声袖着双手,几乎是跌跌撞撞向前奔。他的脸冻得通红,手指麻木,有些不复存在的感觉。总算来到了当地人呼之为“元峁梁”的地方,就见一个墓丘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下,静谧,安详。

王继声目测了一下,墓高约五公尺;目视墓之直径,二公尺左右。墓之四周蓑草无边,狐兔之爪印印在雪皮之上,亦有鸟之微迹漫向远方。极目四望,一片茫茫。元姬之墓仿佛对着苍天倾诉着什么。

王继声对元姬有所了解,他知道元姬是北魏道武帝之侍姬李氏,生前善弹唱,极受道武帝之宠幸。因为魏国鲜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将拓跋改为元,所以又叫元珪。故李氏之墓也叫元姬墓。元姬死后,道武帝悲痛欲绝,将其厚葬于此。

王继声睹物思情,又见一只寒鸟冲天而去,于是诵起了明代高岚曾咏《元姬山》:“螺髻云裳尘外妆,春风艳艳麝兰香。山禽似托当时曲,婉啭人前弄巧簧。”

王继声瑟瑟着,从衩袋里摸出特制小本,记下了这天的所得,记下时间时,才发现时光已是阳历的1954年了。

王继声仰天看了看,天空一片阴霾,似乎又在酝酿着一场大雪。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静了静心,向元姬墓深深一个鞠躬,然后离元姬墓远去……

不知不觉,王继声又来到了一个村落,一打听,此村名叫元子河。被打听的人当时正从外面往家里搬柴禾,跟王继声说过话后,急忙请他进屋,又自言自语说:“这样的天气出来考察文物古迹,不是疯子也是有精神病!”

王继声听了这话,没有生气,而是笑了笑,说:“人们都叫我‘王魔’哩!”

对方一听王继声这么说,也笑了:“赶紧进屋暖和暖和,你要是被冻死了,人们一准说这是个神经疙蛋!”

王继声了解到这个人叫李宦,是一个清末秀才的侄子。

李宦的老婆将柴禾往灶火里塞了些,火苗扑起来,屋里的热气将王继声的寒意逼走了不少。她又给客人端了碗热水,请王继声喝。几个孩子起初缩在炕角不敢说话,后来熟悉了,看着王继声一个劲儿地“哧哧”直笑。王继声才知道,孩子们是笑他的帽子破了,里面的棉花掉出来,看起来就像扎了一朵白花,那样子真像戏里的丑角呢!

王继声的身子暖和了少许,开始向李宦打听这儿有什么古迹。李宦就问王继声什么是古迹。

王继声说:“就是古时候留下的建筑。”

李宦想了好大一会儿,说:“除了村里的庙,好像再没什么古迹了。”

王继声说:“古时候留下的墓地也算古迹呢!”

李宦一听,拍了下大腿,说:“要说这墓地,这里还真是有一个呢!”然后就大说特说,“我大伯在世时,常常跟我们提起后山上有个什么墓,好像是说脑后鸡冠刘武周老婆的墓地。”

对于刘武周,朔县人往往冠之以“脑后鸡冠”,称为“脑后鸡冠刘武周”,说刘武周这人的后脑勺上长着一个“鸡冠”,因为长了鸡冠的人会造反。

王继声对刘武周是颇了解的。刘武周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在隋末群雄竞起的纷乱形势中,刘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图谋帝业,进而“率军南向以争天下”,占据了有充足食粮和库绢的晋阳,攻陷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但是,刘武周“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在并汾一带没有取得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故而统治基础并不巩固。

虽说在前期与李唐王朝的交战中,曾大破李元吉,席卷晋阳,但不久为李世民所败,刘武周弃并州,北奔突厥,不久,被突厥杀死。

而与刘武周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尉迟恭,尉迟恭又是民间所述崇福寺的建造者。因此,王继声一听到“刘武周”三个字,顿时感觉亲切起来。

“你能领着我到那里看看吗?”王继声问道。

“能哩。”刘宦说,“只是,那么一个灰不溜球的土圪蛋,有啥看头!”

在王继声的再三央求下,刘宦只好带他上路了。路上,王继声给刘宦讲:“你可不要小看这些土圪蛋,那可是古迹,里面埋着文物哩!刘武周是隋末人,与咱们相距上千年了。上千年的事情我们能了解,就是因为从地底下挖掘出了文物……”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向村后的山上爬去。等雪霁云开,天气放暖之时,王继声又带人到这里勘察,证明了这确系刘武周妻之墓,他在小本子上这样记录道:“隋末刘武周妻墓,墓址,元子河村北山头上,往阳涧紧走当坟,系五四年勘察出。调查情况,元子河秀才侄子,李宦供给。”字句有些不通,系当时印刷不精所致,大体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

王继声想那刘武周反抗暴政,英烈一世,后不幸身死。其称帝之后,封其妻沮氏为皇后。关于沮皇后生平不详,而其墓地竟在朔县境内,令王继声倍感欣慰。至于刘武周身葬何处,王继声当然也想有些了解,奈何历史原因,无颜一睹,也是王继声心中缺憾。

原来,刘武周被害后,他的旧部下把他埋葬在今霞云岭村东面的西山脚下。此地依山面水,通风向阳,而且地势平缓,树木较为葱郁。刘武周的坟墓,是一座人工浆砌的地下石穴。在硕大的拱形棺室顶上,是用一色的青砖磨缝立叉。坟茔的前边,还有近丈高的石碑数座,上面镌刻着刘武周的身世履历及生平业绩,以供后人瞻仰纪念。

1967年修建京原公路时,为开辟路基,把坟茔破坏。好几块石碑,不是被埋,就是散失在民间作为他用。不但刘武周的存棺石穴已难于找到准确的位置,就是残存的石碑,字迹也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但是,刘武周的坟茔所在地,仍然叫“石碑”。这是后话,不再赘述。 

王继声还在考察的路上行进,时光渐渐走近腊月。“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数九寒天的日子里,王继声一如既往。

“有宋代西石棺。地点,小平易。有汉初之小铜鞋。地点,小平易。上泉观,钟一口,重三百斤。清康熙二十四年十月造……”

村庄的上空开始升腾团团轻烟,那是腊月里卖爆竹的小贩在做“广告”。爆竹声开始密集起来,那是村民在迎接年的到来。腊月里,各种讲究分外多,响爆竹的人也就多了起来。特别是小年二十三那天,满世界都是爆竹的声音。王继声一推算,哦,离过年没几天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朔县的风俗,应该也是全中国的风俗吧?那就回家过年吧,怎么说这也是个团圆的节日啊!

王继声忽然就想起“家”了。整整一年多了,自己风一样刮在外面,不曾回家看看。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如今,王继声考察文物古迹,别说“过家门”了,就连门边都没看见过。

“唉,怪不得人家叫我‘王魔’哩,我连点人性都没有了!”王继声禁不住自责起来。

朔风猛烈地刮着,整个世界成了寒冷的所在。王继声紧了紧腰带,将双手袖在袖筒子里,他狠狠地抽了抽鼻子,起身向城里走去,他知道,那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着他,有至亲至爱的人等着他,想到这里,他的心里顿时暖扑扑的,仿佛看到了春日的朝阳,脸上顿时现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