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 城内古迹遍访 无价珍宝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126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四四    城内古迹遍访    无价珍宝尽藏

王继声一边忙于崇福寺的管理与测绘,一边忙于城内古迹的考察。1953年到1954年,王继声主要活动于乡下,经过二年多时间的滚摸打爬,总算把乡下的文物古迹的数目整理得差不多了,但城内的情况倒是没怎么详细了解。这下,他又腾出身子来,遍访城内古迹,顺便将各处珍宝一并收藏。

城内颇具影响的古迹太多,王继声边查边记。在他的众多记录中,数量颇多的是与刘武周有关的一些文物古迹情况。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武周起兵反隋,后称帝,可谓一世英雄。在朔县城内,王继声明确了刘武周时的万岁山,“山址尚存,已建标志,北门外稍北西北小土丘即是。又说是瓦片梁。”而据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专著《朔州历史地名录》:“万岁山  位于朔州老城北门外略偏西(朔城区一中西校墙外)。为平地当中有一隆起的土堆,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10米,高约5米,表面覆盖砖瓦、瓷器、琉璃饰件残块,为农民种地拣出堆积。名‘万岁山’,相传为隋末刘武周称帝时所建御花园中假山遗存。20世纪80年代尚存。”

此外,王继声还考察出关于刘武周的其他遗址:“刘武周皇城。地址,北门外稍北,西古城东,北关中学西,至万岁山。”“刘武周御井。井址,今(北关)中学西围墙里,其水甘甜,胜城内南井。”“箭道巷。巷址,城内箭道巷,所闻系隋唐之际,刘武周造箭处。”

在此基础上,王继声又考察到了城外的一些相关情况:“桑干镇。隋大业13年2月,刘武周破虎贲郎王**(按:原著字迹模糊,看不清楚,此处以符号代替)于桑干镇。镇址,今朔县下馆城附近。”“喇河口(即腊河口)。唐初高满政权,破突厥兵即此,李高丰打寇马邑的苑君璋,即此。苑君璋者,刘武周之妹婿也。喇河口西的杨沟红水,自苑君璋被杀此沟,遂流红水。”

而关于桑干镇,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专著《朔州历史地名录》这样记录:“桑干镇  隋置,郭衍为朔州总管时见桑干郡治(今朔城区西影寺村东)残破不堪,便在筑长城的同时,修筑原桑干郡治为桑干镇,隋文帝很合心意。”

至于与刘武周相关的文物,王继声也有所记载:“刘武周金杆杖。地点,古城内西北。”“刘武周金立瓜。地点,古城内南,立瓜出土,在朔日寇以铜立瓜换了。耕地者系照什八庄人。”“刘武周金锅十八面。地点,阳涧附近的杨井沟。”这些资料的存在,无疑对后世研究刘武周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联系之前自己考察过的刘武周妻墓,王继声对刘武周勇于反抗暴政的精神极为敬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刘武周不苟活于一生,隋朝末年揭竿而起,是为英雄。

而关于尉迟恭的一些文物,王继声记录如下:“尉迟恭铁砧。它是打马掌铁用的。上方长一尺五寸,宽一尺五寸。直径亦一尺五寸。下方长一尺八寸,宽一尺寸,直径亦一尺八寸,重五七零市斤。”“尉迟恭铁马鞭。事见清光绪十年《山西通志》,金文某诗。”“尉迟恭铁风匣。长四尺七寸多,宽一尺七寸多,高二尺九寸多。1946年,朔县解放时,此物尚在阁儿墩财神庙院。后不知流落何方,访之无着。”“尉迟恭铁瓮。初时亦在财神庙院。……下落不明。”“尉迟恭战锅。在平鲁张子咀乔文德家。民国二十年夏天,朔县人到陕西府谷贩洋烟,路过此村,还煮得吃过马肉。城内刘檐(因字迹不清,笔者整理为“刘檐”。此字可能有误,望读者见谅)玉说。”

而对于城内之墓志,王继声最为推崇的是张温夫妇墓志。“张温,金代朔州城南庄人。墓志内容,主要记载,给金人当兵,被宋俘,幽囚十二年,金人索回后,以道人生活终其身。该志五三年保管崇福寺。”“张温妻智氏墓志。墓志内容主要记载,张温妻段氏亡后,继配智氏,到张温家,能以道素相契,相安偕老为志。”

1953年春天,在南关桑树围出土了张温瓦棺,王继声急忙将其保管于崇福寺。

而对于城内的各种文物,或出土的,或流落民间的,王继声都极尽其全力予以回收保管。具体文物有:“城心。在城内东庙院,山货铺院小正房内。”“辽代石幢。幢造于乾统四年八月十九日。烟墩人说,山洪时,捞起安(在)村内观音殿门前。1959年,保管崇福寺。”“石观音约五尺多高,造于辽天庆年,曹天度造。头被打破,脚下莲座,崇福寺周围的人拿走,现崇福寺保管。”“石幢。幢造于金天会一五年七月初三日。高六零厘米,直径六四厘米,记载李孝义个人事。由东邵庄运庙院运回。五九年冬,崇福寺保管。”“广福寺钟。寺址,城北门内,十字路,金**寅年造,重一万二千斤,声闻百里,清光绪初坏。”

此外还有其他各庙的器物,如大王庙铁蘸盆,五五年保管崇福寺;城隍庙的红袍铜城隍、铜香炉、铜花瓶、铁万年灯,五三年保管崇福寺。而这里所述的铜花瓶,“日本投降时,拿不了,丢井坪路上,后收于井坪和尚窑大寺庙,今无法找。”“……”

2009年,马邑博物馆始建。馆内展出文物780件,王继声当年收集的文物就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诸如张浩的祖上张炜所著的《增补三字经》;另一件木雕版文物;千佛石塔塔刹(复制品)……就在其中,为朔州人普及文物知识打开了一扇精彩的大门。王继声老先生地下有知,也应倍感欣慰了吧!

至于城内古建筑,王继声也作了极为详细的记录,如北魏白楼、御书楼,唐清平寺、明文庙、明城隍庙……

对于明文庙的记载有这样的文字:“庙址。城内云路街西北。洪武十年,邾约创建。正统一零年,兵毁。成化一三年重修。五〇年建烈士塔,利用得好。”王继声书写此段文字,其内心如何,不得而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