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王继声
口述人:郭忠 72岁
王继声的爷爷或是什么老一辈,据说清朝时中过榜眼,跟朔县的王赓荣齐名,在保德有一处大院。王继声小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好像上过太原什么师范,参加了牺盟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保德一带为党的地下联络员,身份是县城小学国文教员,后到延安“抗大”深造。来到朔县后,先在什么地方临时居住,后来在柳家巷买了姓武的西房。这个大院距离关老爷庙不远,每当关老爷庙唱戏时,孩子们就走房窜屋,于是这一带的好多房子损毁比较严重。王继声所买的房子当时连门窗都没有,买了以后进行了修缮,才入住。那时候他已是文管所所长,工作时住在崇福寺的东禅房,吃饭休息时就回这个西房。后娶李家老财女儿为妻。当时李家女儿是寡妇,带有一儿,名叫田建国,按时下推算,应该73岁了吧,后迁居运城,一直未归朔县。王继声前妻不愿再生育,一旦有了身孕就用土法子中止妊娠,后来因此而得了妇科病。王继声为了给妻子看病,自学医书,但无力还天,妻子不幸难产病故。后娶霍庄田氏,亦带有一女,后又生育一女叫王西霞,一子叫王旭东。从柳家巷搬迁到了北城墙边的马房街,买了窑洞居住,一直到去世。那时候接来了保德母亲。1949年新中国成立,10月1日举国欢庆,王继声在大营街恒兴昌大门前垒了一个特大的旺火,点着灯笼灯盏跟朔县人民一起热烈庆贺。
当时的崇福寺没有院墙,只有大殿。一到秋天,收获的粮食都放到大殿。崇福寺成了一个粮库。三年困难时期,王继声的厉行节约的精神达到了极致,就连妻子在家里做饭都要从他的小箱子里秤米面出来,生怕有所浪费。
只要王继声得知哪里有文物被挖出来,他都及时到那里查看,只要有点收藏价值,就说服他们把文物送到崇福寺。有些贵重的小佛像之类,王继声怕有什么闪失,每天工作时就用小篮子挎到崇福寺,回家时再将它们挎回去,很负责。
“破四旧”时,造反派要拆崇福寺,王继声就向他们要中央的有关文件。他一脸正气,说中央有自己的老首长,而且崇福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注:老人在这里可能记错了),要是拆了,谁来承担责任。就这样,王继声愣是用热血和生命保住了朔县的一处宝地。
(采访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