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风涌上一丝苦笑:“是啊,方姑娘,这赵宋王朝,自然也少不了传国玉玺的影子吧?”
眼见对方并不避讳,方明月顿时放下心来:“赵姑娘身为大宋王室后裔,对此自是了如指掌了!民女,民女愿闻其详——”
幽幽地吐出一口长气之后,赵清风放慢了语速:确实,这件事情,事关重大,迟早是要分说一二的!简单说来,大唐末年,先是朱温废掉唐哀帝,夺取传国玉玺,建立后梁。而一十六年之后,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而到了李从诃之时,后唐被契丹击败,李从诃誓死不屈,与太后携玉玺登楼自焚,传国玉玺自此下落不明……因此,到了大宋王朝,传国玉玺的真身,是否依然留存世间,都还是一个谜!至哲宗时期,有农夫段义将传国玉玺献与朝廷。当朝的一十三位大学士,根据前朝的记载,多方考证之后,认定确为秦始皇所流传下来的真品!不过,一些朝野之士,并不买账,觉得那是赝品。靖康年间,金军攻破汴梁,徽宗钦宗被俘。到了这时候,如果真有传国玉玺的话,多半也难免流落异乡他国了吧?唉,这样一枚小小的玉玺,承载了多少改朝换代的风云变幻、黍离沧桑……
“历朝历代,”方明月试着这样问道,“对于这玉玺,你争我夺的,甚至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只是,这样一枚小小的印章,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赵清风微微一笑:这,这就在于,你怎么看了。自大秦以来,大一统王朝一直是历代王朝的终极梦想。任何一个王朝,对于自己的领土、疆域,都是极为看重的。同样的道理,作为皇权凭证的传国玉玺,自然也就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试想一下,当那些盖有玉玺印文的圣旨传令天下之时,上至九五之尊、王侯将相,下至苍生黎庶、贩夫走卒,那种实至名归的感觉,还是会油然而生的吧?而后世所引以为傲的汉唐盛世,如果少了传国玉玺的光环,多半也会大打折扣吧?
方明月点了点头:这个道理,确实也不难理解!孔夫子所说的那一句“名不正则言不顺”,也算是其中的一个注脚了。哦,蒙元时期,这传国玉玺,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赵清风神情凝重,字斟句酌道:说起来,这蒙元,也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前朝了!先是有一种说法,至元三十一年,元世祖忽必烈驾崩,不久,传国玉玺突现于大都,后为权相伯颜所购得!如果这种说法是站得住脚的,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值得我们斟酌一番了。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大明洪武元年,洪武大帝发布《讨元檄文》,下令北伐!蒙元放弃了中原地区和大都,远走漠北。至此,曾经的汉地十八省,重新归于中原王朝的版图。而洪武初年,徐达大将军也曾深入漠北,对远遁的残元势力,穷追猛打。这其中的原因,只怕,只怕……
“赵姑娘,你,你的意思是说——”
“当初,蒙元放弃大都,大明军队入城之后,真的就能见到那传国玉玺了吗?由此看来,洪武大帝之所以要求深入漠北,力求全歼元室残部,除了国防这方面的的原因之外,另一个不便明言的原因,多半就是,要索回那枚传国玉玺了……”
“你的意思是说,现如今,那枚传国玉玺,目前并不在大明皇宫里?”方明月不免几分惊疑了。
赵清风淡淡一笑:我,我又不在皇宫里,自然不便于信口开河。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现如今的大明王朝,确实是在追寻着那枚传国玉玺……
方明月暗自思忖道:赵姑娘既然敢这样说,也是不乏其理吧?想想也是,蒙元弃守大都之际,要带走一枚重不逾斤的传国玉玺,自然不是什么为难之事。是啊,就是到了今天,蒙元势力依然在想着,要卷土从来。这样一来,传国玉玺在手,下起诏书来,只怕也会多一点底气吧?至少,在漠北一带,那些人,还是相信这一点的。碰巧的是,现如今的大明皇帝,正是当年镇守北平的燕王。要说这燕王,或许会有争议,不过,他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不是也在暗示着一些什么吗?至少,在他看来,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建文帝,过于软弱;或者说,只会做点削藩之类的糊涂事,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洪武大帝相提并论的!既然是这样,一旦政局稳定下来之后,如何找回那枚那枚传国玉玺,多半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吧?
“赵姑娘,我,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方明月不由得这样问道。
赵清风微微一笑:“再过一些日子,就是永乐元年了。我们这些布衣百姓,自然不能与王室争锋。不过,对于这件事情,如果能够铭记在心,也将自有其意义吧?至少,作为一种旷世珍宝,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不能听凭它堙没无闻,甚至是流落异乡。作为赵宋王朝的后人,如果还能够一睹那绝世珍奇的风采,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幸事吧?只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实在是过于艰难……”
方明月思绪如潮:这位赵清风赵姑娘,作为大宋王朝的后裔,她要这样想,也自有道理吧?以前,我就见过那个成语:完璧归赵!巧合的是,当年,秦始皇所获得的那块和氏璧,据说,就得自于赵国的都城。一千多年以后,这位赵宋王朝的后人,想看一下传国玉玺,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的吧?仔细想来,这世上,最难揣测的,恐怕就是人心了吧?越是得不到的,你就会越去想它!就像,此前,对于那部“长生诀”,我和穆天南,一直都是念念不忘的。
是啊,首先,你要找到一件事情,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一来,你就会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前行的方向,至少,你就不会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了……
“哦,赵姑娘,那位姓文的少年——”就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方明月试着这样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