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礼记》中就有明确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婚礼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融合。
对上要敬奉宗庙,传承家族香火,对下要延续后代,使家族得以绵延昌盛。正因如此,夫妻双方要在祖宗牌位之前,通过一系列严谨且庄重的献酒、叩拜等仪式,来完成这意义非凡的“庙见”之礼。
“庙见”的地点通常会选在男方家中的祠堂或者堂屋进行。
此时的堂屋之中,早已被精心布置得喜气洋洋。
一踏入堂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大大的、鲜艳夺目的大红喜字,它们或贴于墙壁,或悬于梁间,仿佛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奏响着喜庆的乐章。
四周悬挂着的鲜艳绸缎,随风轻轻飘动,宛如天边绚丽的彩霞,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温馨。那些摆放整齐的精致摆件,无论是寓意吉祥的花瓶,还是栩栩如生的人偶,都无一不彰显着喜庆的氛围,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水出玉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始终追随着肖清清。
此刻的肖清清穿着华丽的嫁衣,那嫁衣绣工精美,金线银线交织出各种寓意美好的图案,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肖清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动人。
水出玉看着好友这般幸福的模样,心中不由得为她感到由衷的高兴,默默在心底为她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首先进行的便是拜堂之礼。
大堂之上,早已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将整个大堂照得亮如白昼,红色的光芒仿佛也为这庄重的仪式染上了一层热烈的色彩。墙壁上张贴着各种喜庆的字画,地上铺着鲜艳的红毯,处处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息。
夫妇二人身着华丽无比的大红喜服,昂首立于堂前,身姿挺拔,神色庄重,准备行这神圣的交拜之礼。他们的喜服剪裁合身,款式传统而不失典雅,袖口和领口处绣着精美的花纹,一针一线都倾注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除了夫妇交拜,尚有同拜天地之礼,这一环节寓意着天人合一,祈愿婚姻美满幸福。
只见他们先是恭敬地面向天地,缓缓弯腰,深深叩拜,口中默默念着感恩之词,感谢苍穹的见证,祈求天地庇佑他们的婚姻长长久久。
接着,他们转过身,面向婿之父母,再次虔诚地叩拜,眼中满是感激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父母给予了他们生命,培育他们长大成人。
最后,夫妇二人面对面,目光交汇,饱含深情,缓缓弯腰,行夫妻交拜之礼,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永恒誓言。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司仪的声音高亢激昂,富有节奏感,清晰地回荡在大堂之上。那声音有一种庄严肃穆的力量,牵引着众人的情绪,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沉浸在这庄重而喜庆的氛围之中。
接着便进入了沃盥之礼。
新人入席前,需进行净手洁面的仪式,这不仅仅是一种清洁身体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新人以纯净、虔诚之心来面对这场婚姻,以示对婚姻的高度尊重。
只见侍女们迈着轻盈的步伐,端着精致的水盆,里面盛着清澈见底的清水,缓缓走向新人。夫妇二人依次伸出双手,轻轻放入水中,动作轻柔而舒缓,仿佛在触摸着一份珍贵的礼物。他们用清水洗净双手,感受着水流从指尖滑过,带走尘埃与杂念。
随后,又用毛巾轻轻擦拭面庞,那动作庄重而认真,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正在进行一种神圣的仪式,即将开启人生新的旅程。
“请新人沃盥,以示清洁之身,共赴人生新篇章。”司仪在一旁适时地解说着,声音平稳而温和,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白这一仪式的含义。
然后是对席之礼。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
对席的位置有着特定的讲究,男西女东,这一安排寓意着阴阳交会有渐,象征着夫妻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扶持,夫唱妇随,携手走过漫长岁月,直至白头偕老。
他们缓缓走到各自的位置,面对面坐下,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彼此坚定不移的深情,那眼神中蕴含的爱意,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请新人对席而坐,共饮合卺酒,寓意着同甘共苦,永不分离。”司仪的声音再次响起,那声音中带着一丝喜悦与祝福,为这温馨的场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在这场盛大而庄重的婚礼中,最后一项重要的仪式便是餕余设袵之礼,通俗来讲,也就是合床礼。这一仪式标志着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开始共同生活,步入人生崭新的阶段,因而备受重视。
新婚之夜,华灯初上,整个婚房都被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所笼罩。柔和的烛光摇曳着,映照着墙壁上那大大的红双喜字,散发出如梦如幻的光芒。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祝福目光中,即将完成这一神圣的仪式,正式成为夫妻。
新娘肖清清在几位侍女的悉心帮助下,缓缓脱下身上那件华丽无比的喜服。喜服上精致的刺绣和璀璨的珠饰在烛光下闪烁着最后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婚礼的盛大与美好。
侍女们小心翼翼地接过喜服,动作轻柔而娴熟,将其妥善放置一旁,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守护着一份无比珍贵的宝藏。
与此同时,新郎蒋林也在男侍的服侍下,有条不紊地脱下自己的喜服。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肖清清,眼中满是温柔与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