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侍同样认真负责,接过喜服后,仔细地叠放整齐。
随后,蒋林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缓缓走到肖清清面前。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带着一丝紧张与激动,轻轻地伸出手,亲手脱下新娘的盖头。
刹那间,肖清清娇羞的容颜展露无遗。她的脸颊泛着红晕,如同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娇艳欲滴。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羞涩与幸福的光芒,仿佛藏着漫天星辰。
此时,侍人持着明亮的烛台,缓缓走出喜房,那摇曳的烛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亮了这对新人充满希望的未来。
“礼成!”随着司仪那最后一声响亮而悠长的宣告,蒋林和肖清清正式成为了夫妻。
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承载着无数的祝福与期待,标志着他们从此刻起,将紧密相连,共同面对生活中所有的风风雨雨,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前方是阳光灿烂还是荆棘密布,都将不离不弃。
“请新人共入洞房,享受这美好的夜晚吧!”司仪的声音充满了祝福和喜悦,仿佛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甜蜜与温馨。这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同美妙的音符,为这场婚礼画上了一个圆满而浪漫的句号。
紧跟着,喜宴开始。按照当地的风俗,男女宾客分席而坐。此时,整个场地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大红的桌椅,摆满各种佳肴,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蒋林一身红衣,作为今天的主角——新郎,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幸福与期待的笑容。那笑容,好似世间所有美好都与他有关。
仪式结束后,尽管心中满是对新娘的不舍,他还是换上了另一套新衣,暂时离开新娘,到外头去迎接那些前来道贺的宾客。毕竟,这是他作为新郎的职责,他要向每一位亲朋好友表达感激之情。
新娘肖清清坐在婚房内,等待他的归来。此刻的她,娇羞美丽,含苞待放。
她坐在床边,双手交叠在膝上,时不时望向门口,除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她的心中也夹杂了一丝紧张与不安。
婚房内,女眷们围绕在她身边,轻声细语地与她分享着这份喜悦和期待。她们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拂过了肖清清的心田。她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她们陪在自己身边,自己将不再孤单。
然而,随着喜宴的开始,大多数女眷都要到女席那头去吃席,留下来陪伴肖清清的只有寥寥几人。
水出玉没有去女席吃席。在她看来,那些丰盛的佳肴,与肖清清的幸福相比,不值一提,她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陪伴在肖清清身边,分享她的喜悦和紧张。
她深知,对于一个新娘来说,在这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身边有人陪伴、倾听,给予支持和鼓励,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来得珍贵。
蒋林离开了婚房,去迎接宾客,水出玉正好走进婚房,见到水出玉,他的眼睛微微一红:“多谢。”
这一路走来,他深知朋友们为这场婚礼付出了许多,若没有这些好友们的支持,根本无法走到现在,更何况是水出玉在此时选择留下陪伴肖清清,这份心意让他格外动容。
他吸了吸鼻子,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不愿在这大喜的日子失态。
随后,他朝着水出玉以及一同过来观礼的小夭哥与献君,郑重地行了一礼,真诚地说:“水姑娘,多谢你留下。”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感激,他的目光真挚而恳切,依次看向小夭哥和献君:“还有小夭哥、献君公子,多谢你们今天能到来,为我带来祝福,我蒋林何其有幸,有这样几位真心待我、为我把关的好兄弟。”
这一礼,沉重而认真。
水出玉忽然莞尔一笑:“蒋林,你无需多言,我与清清是好友,在我得知她愿意等你、爱你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很为她开心了,更何况,能亲眼见证她嫁得如意郎君的幸福时刻,蒋公子啊,我从前只觉得你是傻呵呵的一个人,但是今天看来,你也是个值得托付之人,你把她照顾得这样好,她也会幸福的。”
水出玉微微摇头,那带着清浅笑意的面容在烛火的映照下忽明忽暗:“更何况我们本就不需见外呀。”
小夭哥与献君也走上前来,面带微笑,真诚地祝贺着。
小夭哥拍了拍蒋林的肩膀,爽朗地笑道:“蒋林啊,恭喜你终于抱得美人归!今日这大喜的日子,可要好好庆祝啊!”
献君则双手抱拳,微微躬身:“祝你们夫妻二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小小的婚房内气氛温馨而感人。
蒋林红了眼眶。他知道此刻外面还有众多宾客等着他,但他实在舍不得就这样匆匆离开这些好友。
然而,婚礼还得继续,他身为新郎,肩负迎客之责,不能让大家久等。他咬咬牙,转身迈出婚房,一步三回头地去迎接那些前来道贺的宾客。
献君望着蒋林远去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感慨的神色,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他猛地凑近小夭哥,神色慌张,几乎是小声耳语道:“我们好像送错了新婚礼物。”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被旁人听见。
小夭哥一愣,狐疑地看着献君,问道:“送错?什么送错了?”他微微拧眉,努力回忆着送出去的礼物。
献君苦笑了一下,解释道:“我们送的是一对男女犬形宝石佩,之前我逛铺子时看到的,觉得造型独特,就买了,刚刚我留神了一下,发现其他人送的都是金簪金钗,或者宝石项链这些传统结婚礼物……相比之下,我们的礼物似乎有点特别了。”
他说完这话,越发觉得不妥,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
小夭哥这才后知后觉,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真是送错了。”